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新報人

專題

就西九故宮提司法覆核 盧俊宇:我們不是對付政府

  • 新報人
  • 記者:陳雯懿編輯:陳樂彤
  • 2017-02-06

身兼前西九管理局董事局主席的前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於2016年12月下旬被質疑在未有進行公眾諮詢下決定在西九文化區加建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JR團隊」召集人盧俊宇就此事向法院提出司法覆核。由昔日不理時事的銀行職員,到現在入稟法庭的民間代表,盧俊宇對社會的熱誠愈燒愈烈。他盼能貼緊民眾,以人民力量保護社會公義。 受社運啟蒙 「港豬」遂成公民記者 戴著四方幼框眼鏡的盧俊宇一臉正經,衣著斯文,與一般白領人士無異。香港中文大學經濟系畢業的他,不愛留意時事。昔日的「港豬」,現在竟與「長洲覆核王」郭卓堅組成JR團隊,針對政府行政或程序失當下所作的決定提出司法覆核。盧對社會的觸覺自2012年逐漸甦醒 ,「當時被 …

專題

九巴脫班率創新低 實際情況仍嚴重

  • 新報人
  • 記者:麥卓溢編輯:蕭美玉
  • 2017-02-05

九龍巴士公司(#九巴)過往脫班率高企,曾多次引來運輸署批評。但運輸署於 2015 年接納申訴專員公署建議,修改計算脫班率的機制。其後九巴脫班率因而大跌至 2015 年的 1.3%,不過本報記者發現,部份九巴路線實際上仍出現嚴重脫班情況,而九巴亦疑似走制度漏洞以降低脫班率。有立法會議員斥九巴做法不合理,並認為政府應協助巴士公司營運並管制私家車增長,從而解決脫班問題。 運輸署修改機制 多區路線仍有嚴重脫班 巴士脫班泛指實際行車時間與其時間表預設的不符,該車程班次無法在原定時間內準時到達或沒有到達的情況。根據運輸署 2015 年所修改計算脫班率的方式,現時巴士公司無需再按全日巴士總班次計算脫班率,改 …

放下鏡頭 由香港攝影師看香港攝影

  • 2017-02-04
  • 新報人
  • 記者:鄧綺婷編輯:陳樂彤
  • 2017-02-04

數碼攝影日漸普及,只要手執一部智能手機,抬起手一按,眼前美景便已「攝錄在案」;再多按數個鍵,「佳作」便隨即發布在社交媒體上,讓大眾仔細鑑賞。面對人人都能當上「#攝影師」的趨勢,有專業攝影師憂慮行業專業性不再,帶來惡性競爭;亦有攝影師認為科技進步有利行業轉型,助本地攝影師生存。 數碼相機普及化 業界憂損專業度 現在的智能手機均內置拍攝功能,更有不少應用程式具備特效、調色等工具作輔助。只要「一機在手」,你我都能成為攝影大師,拍出幾十張漂亮的照片,與專業攝影師細心拿揑光影原理拍攝,換來一幅作品的境況截然不同。曾以「#綠茶卷蛋極光」奪得西班牙網站最佳旅遊攝影比賽冠軍的業餘攝影師 #黃莉娜 樂見攝影日漸 …

專題

員工揭弊遭報復 告密者欠法律保障

  • 新報人
  • 記者:陳泳珊編輯:郭曉韻
  • 2017-02-01

早前 #民航處 有職員向傳媒「爆料」,指員工對新空管系統尚未熟習後,卻遭民航處「考慮報警」。由於本港現時並沒有保護告密者的法例,#告密者 須承擔極大的風險或代價。挺身而出披露公司內部問題的告密者,往往反而遭受報復,犧牲工作、前途。有議員促請相關法例早日落實,立法保障告密者及公眾利益。 揭密員工受威脅 報警處理加解僱 民航處近期使用的新空管系統事故不斷,有前線空管人員向傳媒披露實況,但處方卻就此事報警。民航處回覆指已就近日部門資料涉嫌未經授權外洩,以及相關的懷疑不當使用電腦的行為尋求警方協助,現時不便就有關事件置評。但處方承認確於去年十一月二十六日,透過內部便箋提醒員工,不當使用及/或公開限閱及 …

年宵成政黨「角力場」 各出其謀宣傳籌經費

  • 2017-01-31
  • 新報人
  • 記者:蘇沛資編輯:陳正心
  • 2017-01-31

每年各政黨都會擺設年宵攤檔,不同政黨紛紛推出各項產品供市民選購,年宵市場成為宣傳和籌募經費的「角力場」。有政黨揚言不在乎收入,只求傳達理念;亦有政黨認為在新年暫不談政治,輕鬆地以本土情懷享受節慶。 傳統政黨:不重銷情重宣傳 #經濟民生聯盟(經民聯)的攤位今年售賣小黃鴨精品,希望透過年宵宣傳「香港一定Duck」。檔內義工指每隻小黃鴨以成本價發售, 收入只是其次,只望能替港人打氣。義工指選擇售賣小黃鴨,除了希望香港人今年「一定得」,亦想透過與香港人一起長大的小黃鴨,回味屬於大家的集體回憶。 #工黨 同樣重視宣傳多於賺錢,今年主打棋盤遊戲「特首跑馬仔」,玩家會化身成熱門特首候選人,鬥快勝出遊戲。工黨 …

棄置物資滿地 年宵成另類免費天光墟

  • 2017-01-29
  • 新報人
  • 記者:黃詠榆編輯:陳正心
  • 2017-01-29

年宵市場隨猴年結束,現場留下大量剩餘物。環保組織「毋忘垃圾」發起年宵市場資源回收行動,於年初一清晨在各區年宵市場收集物資,並以空置的年宵攤擋作暫時寄存點,轉贈有需要人士,冀棄置物資能夠「重生」。 物資種類繁多 市民清晨「尋寶」 維多利亞公園年宵過後人潮漸散,現場遺下大量物資。在短短數小時內,「毋忘垃圾」的義工收集獲得的物資五花八門,有帳篷、家居用品、全新貨品等。其中有5箱未開封的植物營養珠被白白浪費,幸得鄰近檔主特意告知義工,它們才免得被當作普通垃圾處理。收集的物資當中,「最受歡迎」的莫過於食品,有糯米滋、芝麻、魚片頭、黃糖、蕃茄等,全是小吃店賣剩的食物。 「唔洗錢㗎,嚟拎啦!」(不用錢,來取 …

【囍帖 · 棚仔 殊途同歸?】棚仔清拆在即 布販冀落實民間方案

  • 2017-01-27
  • 新報人
  • 記者:李慧盈、鍾梓儀編輯:鄧麗婷
  • 2017-01-27

「忘掉砌過的沙/回憶的堡壘/剎那已倒下」 香港灣仔利東街在2005年被市區重建局收地重建,當年以婚嫁行業聞名於世的囍帖街,驟變地產項目「囍匯」、歐陸風格的步行街及大型商場。現時僅剩下兩間舊商戶,婚嫁博物館失蹤,失去昔日光采和產業特色。 「溫馨的光景不過借出到期拿回嗎?」 同樣於2005年,香港特區政府擬收回九龍深水埗欽州街臨時小販市場(棚仔)作長遠發展,指早在80年代港英政府已有收地的打算,並重申棚仔只屬臨時性質。翌年,食物環境衛生署(食環署)派人到棚仔搬走空檔布匹,遭受強烈反對,其後不了了之。直至今年農曆新年後,見證40年香港布業興衰的棚仔布販終要面對被拆遷的命運。大限將至,布販聯同民間人士 …

【囍帖 · 棚仔 殊途同歸?】囍帖街改頭換面 承諾成空頭支票

  • 2017-01-26
  • 新報人
  • 記者:李慧盈、鍾梓儀編輯:鄧麗婷
  • 2017-01-26

一條街,一張囍帖,拼砌成囍帖街社區網絡;一根線,一匹布,交織出棚仔人情味 。 2007年,位於香港灣仔利東街的「囍帖街」正式開始重建,商戶各散東西,囍帖街的街道特色於重建中湮沒,取而代之的是地產項目及名牌店舖。歐陸風建築物夾雜中式大紅燈籠,遭當年參與設計重建方案的人士狠批。 近日政府計劃在農曆新年後清拆深水埗欽州街臨時小販市場(棚仔),民間同樣自發設計方案,但政府遲遲未推出確實搬遷計劃,令人擔憂棚仔重蹈囍帖街覆轍。 不少承諾變成空頭支票,亦有不少承諾等候被兌現。囍帖街和棚仔,會否殊途同歸? 名牌商店進駐 婚嫁特色欠奉 重建後的利東街至今開業一年,昔日門庭若市的囍帖街改頭換面,成為一條步行商店街 …

【囍帖 · 棚仔 殊途同歸?】有聚有散 紙商與布販的農曆新年

  • 2017-01-26
  • 新報人
  • 記者:李慧盈、鍾梓儀編輯:鄧麗婷
  • 2017-01-26

農曆新年將至,有人歡喜有人愁。香港灣仔利東街(囍帖街)兩間商戶重回舊地,首次在重建後的店舖開年;也有商戶飄泊多年,終在對岸覓得舖位。一岸之隔的九龍深水埗欽州街「棚仔」布販卻面臨搬遷,在「棚仔」迎來最後一個新年。 舊地重業歷變遷 兼賣裝飾補生計 2005年囍帖街被市區重建局收地重建後,昔日的囍帖街變成大型商場和地產項目「囍匯」。至今開業約27載的「新啟達印刷」是利東街其中一個於舊地重新開業的舊商戶。老闆娘林敏自94年嫁給店東王先生開始,一直與「新啟達」見證時代變遷。她說當初開業只做印刷、燙金,遷回利東街後因「成條街散晒」,生意不佳,才兼賣節日裝飾。 「新啟達」遷至利東街地庫近一年,最初一直虧蝕, …

【囍帖 · 棚仔 殊途同歸?】有聚有散 紙商與布販的農曆新年

  • 2017-01-25
  • 新報人
  • 記者:李慧盈、鍾梓儀編輯:鄧麗婷
  • 2017-01-25

農曆新年將至,有人歡喜有人愁。香港灣仔利東街(囍帖街)兩間商戶重回舊地,首次在重建後的店舖開年;也有商戶飄泊多年,終在對岸覓得舖位。一岸之隔的九龍深水埗欽州街「棚仔」布販卻面臨搬遷,在「棚仔」迎來最後一個新年。 舊地重業歷變遷 兼賣裝飾補生計 2005年囍帖街被市區重建局收地重建後,昔日的囍帖街變成大型商場和地產項目「囍匯」。至今開業約27載的「新啟達印刷」是利東街其中一個於舊地重新開業的舊商戶。老闆娘林敏自94年嫁給店東王先生開始,一直與「新啟達」見證時代變遷。她說當初開業只做印刷、燙金,遷回利東街後因「成條街散晒」,生意不佳,才兼賣節日裝飾。 「新啟達」遷至利東街地庫近一年,最初一直虧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