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採訪手記|以手語潮語連結聾人及聽人
- 2025-06-24
- 副刊
- 新報人
- 記者:余昕蓓、蔣家琪
- 2025-06-24
我們因電影《看我今天怎麼說》而開始關注手語這主題,亦有感於網路上廣傳的手語潮語很有趣,便報名參加了手語班,學習了一些基本手語,認識到手語的獨特語言系統。從訪問手語學生中,感受到他們對手語的熱誠及對聾人的關心。跟手語傳譯員的訪問中,了解到聾人群體的文化,從傳譯員口中得知到聾人的觀點及真實需要,如發現不同聽力程度及年齡層的聾人對手語潮語的接納程度也不同。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即使是打手語仍有很多要注意的地方,才能達致互相尊重。 與聾人Stacey的互動令我們最印象深刻。見面時我們有以打字的方式交流。兩位記者只懂得做幾個表達問候的手語,之後的交流也需要傳譯員幫忙。但我們發現原來願意去交流和認識彼此,箇中的 …
錢幣的故事:從朝鮮幣了解一個神秘國度
- 2025-06-23
- 副刊
- 新報人
- 記者:張可盈、吳懿洛編輯:黃智瑩
- 2025-06-23
「錢幣是好好的媒界,了解文化、歷史、政治以及經濟民生等社會面貌」;收藏朝鮮幣多年的翁國樺形容朝鮮是個神秘國度,外界能得知的訊息不多,錢幣可作為了解當地文化的途徑。 紀念幣的價值遠高於其精緻的外觀,收藏家更著重背後的歷史,透過收藏品了解當時的經濟、社會民生、以至政治取態。走進朝鮮幣的世界,可以讓我們揭開它的神秘面紗。 從朝鮮紀念幣看歷史意義 朝鮮於1987年首次發行紀念幣,以「金日成主席75週年誕辰」為題,由當時的領導人金正日親自監督製作。朝鮮於1996年將紀念幣正式列為國家貨幣,中央造幣廠於同年設立紀念幣生產部,專門生產紀念幣。 90年代後期因經濟衝擊和國內資源貧乏,朝鮮政府急需收入,便把紀念 …
手語現潮語 「無聲」起革命——語言進化還是文化入侵?
- 2025-06-19
- 副刊
- 新報人
- 記者:蔣家琪、余昕蓓編輯:林凱悠
- 2025-06-19
你曾想過手語也有潮語嗎? 電影《看我今天怎麼說》探討聽障人士日常生活及身分認同。片中主角們使用手語溝通,讓更多人開始關注手語,甚至是手語潮語。 年輕一代的聾人將聽人(聾人稱健聽的人為「聽人」)流行用語融入手語,催生了「手語潮語」。另一方面,聾人群體也創作了屬於他們的「聾人潮語」,讓聽不見不再被視為缺陷,因為手語潮語令聾人的溝通更多樣化、更有活力。有聽人因此而開始上課學手語,嘗試融入聾人生活,希望借助手語拉近「無聲」與「有聲」兩個世界之間的距離。 聾人自創 手語打出「廣東話潮語」 「Ching」(師兄)、「0尊」(缺乏專重)、「點部署」、「大癲」(事態瘋狂)及「siu4」(笑死;十分好笑)等一系 …
不同時代同熱愛 Pokémon卡牌遊戲跨世代
- 2025-04-10
- 副刊
- 新報人
- 記者:陳詠鋒、蘇俊希編輯:鄭宇霞
- 2025-04-10
一張Pokémon卡牌不僅是遊戲中的道具,亦是珍貴的收藏品、承載著深厚的情感和回憶。走進線下「道館」(現指卡牌店舖提供於玩家對戰的空間),「訓練家們」手握牌組,聚精會神地思考最佳的對戰策略。他們的思緒隨著卡牌翻動而起伏,時而陷入沉思,時而發出驚呼,整個現場被熱情所包圍。這個虛擬與現實交融的卡牌世界正掀起一場前所未有的浪潮,無論任何年紀或性別,人人都樂在其中。 重拾兒時回憶 延續卡牌情懷 初代卡牌玩家Tim於1999年首次接觸到Pokémon實體卡牌遊戲,他憶述當時電視台開始播放Pokémon動畫,自己早前亦有在GameBoy(任天堂發售的第一代掌上遊戲機)玩過相關的Pokémon遊戲,見證了遊 …
「磚磚」有味:從襯托到「操縱」路人 街道路磚設計有學問
- 2025-03-30
- 副刊
- 新報人
- 記者:盧泳蓓、譚櫻芝編輯:符文詩
- 2025-03-30
上環永樂街的巨型「羅盤」、路德圍的「加速帶」、大會堂的灰白網格,你有注意到這些香港街頭的路磚設計嗎?現時香港約有三成半行人路由路磚鋪設,除了方便道路維修,其灰、棕、紅的用色也能減少眩光,有些別出心裁的鋪排更能展現地區文化,甚至無形中「操縱」著我們的步伐。這些精心設計的路磚,背後究竟蘊含著甚麼樣的建築學秘密 ? 城市漫遊 探索路磚設計奧秘 孩提時代的你或許試過因無聊、貪玩而不自覺地在行人道上玩起「踩地磚」遊戲,然而隨著年歲漸長,或許已不再參與那略顯幼稚的玩意,没有再留意地面上的路磚。 常被我們忽略的路磚,其實在設計上無論是鋪法、顏色或材質,都花了不少心思。記者分別與香港中文大學建築系學生許 …
隨處可攜的「小快樂」 不同世代照掛公仔
- 2025-03-21
- 副刊
- 新報人
- 記者:盧昀譽、張家杰編輯:陳穎欣
- 2025-03-21
踏進售賣潮流產品的信和中心,兩旁店舖櫥窗都紛紛裝滿大大小小的吊飾公仔——Chiikawa、Labubu、Jellycat等;搜尋社交媒體,公仔角色備受追捧;走在街頭,無論是學生書包,名牌手袋,甚至是公文包都見到公仔蹤影。不論男女老少,都可以掛上心頭好。手掌大小的公仔,箇中的意義似乎不再限於裝飾。究竟吊飾公仔有什麼吸引力? 掛公仔不再是年輕人專利 中年人也可展現童真 吊飾公仔熱潮不僅受到年輕人擁戴,更突破不同年齡層。從事銀行業的陳小姐年約50歲,樸素的黑色斜背袋上掛著一隻可愛的Labubu公仔。陳小姐「入坑」僅僅兩、三個月,因為Facebook上看見Labubu公仔才開始留意:「如果你有玩Fac …
由劇本殺看社會議題 寓教於樂
- 2025-01-16
- 副刊
- 新報人
- 記者:梁彧睿、鄭宇霞編輯:伍思平
- 2025-01-16
昏暗房間裡,僅有桌上一盞微弱的燈光照亮漆黑的環境,伴隨急促的音樂,預示將要揭開的層層疑雲。玩家們圍坐一起,憑藉燈光照亮他們手上的證據,佈滿交織不斷的討論聲,試圖拼湊出平日裡總是面帶笑容的小瑜背後的秘密,為何這位看似幸福樂觀的人,最後卻走向傷害自己的結局?每個細節都可能是解開謎團的關鍵,讓玩家得以窺探那份笑容掩飾下的悲傷。 陪伴小瑜成長的嫲嫲,猶如他生活裡的一盞明燈,陪伴他走過每個成長階段。然而,嫲嫲的離世,卻成為了他人生的轉捩點。劇本殺中,每個玩家化身為小瑜的不同情緒,透過扮演憤怒、悲傷、擔心和開心等情緒角色,深入探索小瑜隱藏在微笑背後的痛苦與掙扎。
隔絕都市煩囂 獨立咖啡店重塑社交環境
- 2025-01-16
- 港聞
- 新報人
- 記者:陳穎欣、陳卓文編輯:林 幸言
- 2025-01-16
冬日冷風陣陣,清晨睡夢惺忪之際,以一杯熱咖啡來開始一天,是不少都市人的習慣。從前,連鎖咖啡店如Starbucks和Pacific Coffee主導市場,消費者多光顧它們,但近年各區獨立咖啡店群立而起,在寸金尺土的中環太平山街,300米內便有七間小型咖啡店, 很多人喜歡在店內打開電腦工作,既忙碌又悠閑;咖啡 不再只限於提神 ,咖啡店更體現了啡啡師的生活態度和風格。 獨立咖啡店成都市人新聚點 短短300米,太平山街上就有七間獨立咖啡店,每家相距僅一鋪之隔。走訪各區咖啡店成為咖啡愛好者的生活習慣,近年獨立咖啡店更迅速塑造了新興的社交休憩環境,咖啡機升起的縷縷白煙如真似幻,讓人一瞬間恍神,仿佛在忙 …
由七十年代的「打工仔」到GenZ的「社畜」 潮語今昔
- 2025-01-14
- 副刊
- 新報人
- 記者:黃欣盈、張美欣、盧泳蓓、陳曉盈
- 2025-01-14
「大癲」和「0尊」的年輕人高談闊論時,在旁「70後」可能一竅不通,潮語成為兩代之間的代溝。 從「打工仔」到「社畜」記錄著不同年代香港人的生活語言,潮語既是上一代集體回憶,也是新一代社交橋樑。 懂流行潮語 年輕的象徵 「Firm」、「張中和」、「Kam」這些字詞你認識幾多?(答案在文末)答對多少可能代表你是那一年代的人。現今的潮語如「食好西」(指「吃好東西」)、「壞過凱婷」(用以戲謔他人「很壞」)、「mm7」(「正」字速成鍵)逐漸變得抽象化。很多老一輩對這些潮語的含義感到疑惑。大眾使用抽象化潮語會否影響日常溝通,《新報人》以簡單問卷形式進行調查,成功收回99份有效問卷。受訪者年齡由12至70歲, …
【副刊】Blokecore :球衣美學的時尚和故事
- 2024-11-19
- 港聞
- 新報人
- 記者:符文詩、李景琳編輯:柯 慕蓉
- 2024-11-19
「現在我身穿的是日本職業聯賽球隊京都不死鳥的球衣,今天特意搭配了他們球隊的球迷應援棒球外套……」Blokecore穿搭愛好者科林在鏡頭前侃侃而談,介紹穿搭的巧思,及道出這件球衣的獨特之處。 Blokecore(球衣美學)源於八、九十年代英國工人階級下班後直接穿著球衣去看足球比賽的文化;在香港,Blokecore一度被視為「阿叔穿搭」,或給人「波牛」的刻板印象,但近年隨着復古風潮和明星效應,Blokecore席捲潮流界,重回大眾的視野,更搖身一變成為潮流熱話。 當潮流為球衣穿搭注入活力、賦予嶄新形象時,會帶來甚麼影響?在時尚以外,Blokecore文化下一件球衣背後又有甚麼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