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報人

紓緩治療缺資源 港談「好死」成難事
- 2017-01-11
- 新報人
- 記者:冼康琳編輯:新報人
- 2017-01-11
《經濟學人》於2015年發表第二份死亡質量指數,分析80個國家及地區的病人善終質素,香港僅排第22位,遠遜鄰近地區、排名第6的台灣。報告指本港紓緩治療服務不足,有學者認為本港該類服務大多局限於末期癌症病人,不少非末期癌症病人及慢性疾病患者「不得好死」。曾經接受紓緩治療的病人稱,紓緩治療可對病人的照顧「相對人性化」,讓其可「活好」最後的人生路。 紓緩與傳統療法並存 助解身心靈問題 根據醫院管理局(醫管局)資料顯示,紓緩治療並非以延長末期病人的壽命為首要目標,而是側重改善病人的生活素質,減輕病人肉身的痛苦和情緒困擾。香港中文大學那打素護理學院副教授陳裕麗解釋,「傳統醫學看待病人如同一個機器,病人身 …

拼貼香港點滴 紙膠帶設計師梁家琪
- 2017-01-09
- 新報人
- 記者:喬家頴編輯:新報人
- 2017-01-09
紙膠帶對很多人而言可能僅僅是文具或裝飾品,但對梁家琪(Kay)來說這是一份工作,亦是展現香港特色的方式。3 年前的一次台灣旅行,Kay初次接觸紙膠帶,從此她開始收集紙膠帶,更觸動創作了一系列以香港特色為主題的紙膠帶,每卷色彩奪目的紙膠帶都承載著 Kay 的用心,不但是裝飾良品,更是她對本地文化的珍愛之情。 訪問開始前,Kay 急不及待地向記者展示自己墨綠色的皮革手帳,裡頭貼滿了各式港式紙膠帶,當中不乏令人會心微笑的字句,如「有水過水冇水散水」、「早買早享受」、「人情還人情數目要分明」等。Kay 指初接觸紙膠帶時,從沒想到原來貼紙可以變成一卷膠紙,「明明只是一卷膠帶卻有不同的圖案,可以撕下來又可 …

美麗動人 只需一「線」──古法線面
- 2017-01-08
- 專題
- 新報人
- 記者:陳雅筠編輯:新報人
- 2017-01-08
線面是中國及東南亞地區等地去除面毛的傳統方法,2014年,更被選為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早前,食環署有意發牌予街頭線面師,卻遭區議會以發牌標準未完善為由反對,有街頭線面師認為此舉對保存此傳統工藝有一定打擊。11 月 26 日傳來好消息,屯門區議會通過發牌給 3 位線面師。 視線面為娛樂 以一線闖天下 線面師梁太的店舖位於上環,開業至今已有 20 年。店內裝潢以懷舊風格為主,如櫃上擺放著舊式包裝海棠粉、木製坐椅及天花上的吊扇等。現年 58 歲的梁太在內地出生,6 歲時已開始跟隨母親學習線面,起初她只視這種傳統工藝為兒時玩意,「小時候沒有電視、玩具,於是線面就成了我的一種消閒娛樂,有空就會幫朋友 …

街頭工匠難獲發牌 欠統一標準
- 2017-01-03
- 專題
- 新報人
- 記者:李瑩編輯:新報人
- 2017-01-03
小販工匠近日獲得食物環境衛生署(食環署)考慮發牌,率先於觀 塘及屯門區議會內進行磋商。然而根據食環署的記錄,不是所有工匠亦能獲發牌,如屯門區記錄在案的 10 名工匠中,只有 3 名線面師通過發 牌建議,其他工藝的工匠則未曾與有關方面接觸。有工匠批評署方發牌 的準則模棱兩可,令人無所適從。 食環署持發牌主動權 審批過程繁複 經去年立法會討論後,食環署表示因應社區需要,考慮向具本土特色的小販工匠發 牌,如:補鞋匠、鐘錶修理匠、鎖匠、磨刀匠、 線面師和代書人等。現年 70 多歲的街頭書法 家胡丁強(胡伯),為現時全港僅餘四名鑿 字工匠之一,他表示,已等待發牌多年,惟一直未見政府簽發牌照。聽聞將會發牌 …

西九內商業攝影收費 收窄公共空間自由
- 2017-01-02
- 新報人
- 記者:陳正心編輯:新報人
- 2017-01-02
西九文化區附近風景優美,一直是市民熱門的攝影地點,惟若要進行商業攝影則需事先向當局申請。《西九文化區(公眾休憩用地)附例》只訂明攝影者必須事先申請,但並沒有列明當局可就此收取行政費。記者實測嘗試申請拍攝婚照,管理公司卻要求收費。有團體認為政府於公共空間用地的管理政策僵化,令市民使用空間的自由受制。 新法例無指明申請可收費及計算機制 西九文化區位於西九龍填海區臨海地段,自 2012 年落成後,一直是深受市民歡迎的公共休憩用地,除了可供市民享受各種休閒活動外,西九文化區偶有租借場地予不同團體作各種文化及商業活動。西九文化區由法定機構西九管理局管理,據《西九文化區(公眾休憩用地)附例》指明,一般市民 …

性罪行查核力度不足 立法遙遙無期
- 2016-12-31
- 專題
- 新報人
- 記者:梁穎端編輯:新報人
- 2016-12-31
早前註冊社工、私營殘疾人士院舍康橋之家前院長張健華被揭發曾捲入 3 宗涉嫌非禮或性侵智障女院友的風化案。11 月再有一名女事主向警方舉報張健華,聲稱就讀小學期間多次遭其非禮。一連串事件,引起社會對性侵犯的關注。有社福團體批評,現行的性罪行定罪紀錄查核機制(下稱查核機制)不足以保障弱勢人士,促請政府盡快立法強制僱主及僱員申請查核,同時擴大僱主的查核範圍,例如現職僱員亦需接受查核 。 非強制性查核 僱員或拒絕要求 現行的查核機制列明,聘請僱員從事與兒童或精神上無行為能力人士有關工作的僱主,可要求準僱員或將會續約的僱員申請查核,至今已實施 5 年。僱主可得知僱員「有」或「沒有」查核機制列表所載的性罪 …

屯門泳灘現油污垃圾 學者︰報告未反映現實 泳客批污染趨嚴重
- 2016-12-30
- 專題
- 新報人
- 記者:羅智堅編輯:新報人
- 2016-12-30
自 2009 年起,香港西部水域有多項基建上馬,如港珠澳大橋及屯門接駁赤臘角隧道工程,海底工程亦趨頻繁。本報記者翻查過去 10 年來的泳灘水質年報,發現該區域水質數據平穩、未見異常。不過,有居民及議員都認為報告不符實況,學者更指現時屯門泳灘水質已經不適合泳客使用。 環保署泳季驗水質 學者稱參考值低 居住於屯門的蝴蝶灣泳灘常客曾女士表示,她見證該處近 6 年的海水受污染情況日漸嚴重,「下雨後海面更會佈滿垃圾與膠袋」。翻查紀錄,屯門蝴蝶灣泳灘的大腸桿菌含量,今年 7 至 8 月被環境保護署(環保署)評為水質「欠佳」及「極差」水平,每 100 毫升含有超過 180 個大腸桿菌。但根據環保署多年水質年 …

元朗地主疑違契建屋出租 6000呎農地變「貨倉劏房」
- 2016-12-03
- 專題
- 新報人
- 記者:周幸盈編輯:新報人
- 2016-12-03
香港房屋供應不足,各類劏房租盤四起。本報記者發現,元朗上竹園有一幅面積逾6000平方呎的私人農地,疑被違契改建為貨倉,一年前貨倉更搖身一變成為小型「劏房屋苑」,入住率達9成。地產代理聲稱該地屬「私人地方」,「地政(總署)無可能進得來!」地政總署回應指,經初步調查,涉案地段地契屬私人農地,署方未有發出短期豁免書准許地主建倉,正考慮採取進一步行動。立法會議員和關注組織批評,涉事業主「明知故犯」,所建劏房安全隱患極大,不滿政府執管不力。 元朗6000呎隱蔽貨倉 驟成10平租「開放式村屋」 記者透過租屋網搜尋到一個月租2800元,聲稱為「開放式村屋」的租盤,並以租客身份與地產代理相約參觀單位。地產代理 …

捨體育進修中文 「粵」走「粵」前教粗口 斯文講師Ben Sir
- 2016-11-30
- 人物
- 新報人
- 記者:陳樂彤編輯:新報人
- 2016-11-30
由出版捍衛粵語書籍到用廣東話寫租約,由字正腔圓地出演《最緊要正字》到大打擦邊球主持《粗口學堂》,歐陽偉豪(Ben Sir)敢於挑戰自己、尺度及傳統,用獨特的方式去撐廣東話,其搞笑風格獲不少市民支持。他藏著一顆貪玩的心,「我想用語言技巧將通俗的語言變得好笑,除了引人發笑之外,都是博一博,盼提高廣東話文化。」 教體育怕「唔郁得」 重返校園修中文 普羅大眾認識的 Ben Sir 除了教粗口,亦是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高級講師,但甚少人知道原來他曾是運動健將,20 多年前更當過小學體育老師。「我中學時是籃球及排球的校隊成員,那時候覺得教體育吃香又好玩,所以想利用自己的優勢成為體育老師。」雖然當時 …

通風廊建 34 層居屋 北角恐再現屏風樓
- 2016-11-30
- 新報人
- 記者:陳雅筠編輯:新報人
- 2016-11-30
規劃署於 2008 年提出降低前北角邨的住宅項目發展規模,又稱會保留 3 條通風廊以改善東區的屏風效應,其中電照街、琴行街及書局街通風廊寬度達 50 米,而擁有籃球場及小型五人足球場的電照街遊樂場更是附近居民的主要休憩場所。當年政府為通風棄高樓,現屆政府卻「反其道而行」,打算通過改建電照街遊樂場為 34 層高的居屋,新增 240 戶「黃金劏房」。 城規會今年 8 月 5 日宣布修訂《北角分區計劃大綱核准圖》,並展開為期兩個月的公眾諮詢。於最新的北角分區計劃大綱草圖編號 S/H8/25 中,渣華道、電照街及馬寶道交界的電照街遊樂場由「政府、機構或社區」地帶被改劃為「住宅(甲類)」地帶作住宅用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