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新報人

專題

從和理非到武力抗爭 非建制光譜不斷擴闊

  • 新報人
  • 記者:蘇沛資編輯:顧志恒
  • 2017-06-19

香港主權移交廿年,大大小小的政治事件對擴闊政治光譜起了直接作用。97 回歸、23 條立法令傳統民主派崛起,2012 年政改爭議令激進民主派支持度提升,雨傘運動過後,助長了本土派與港獨思潮。香港民主派由「和平、理性、非暴力」演變至開始提出武力抗爭。有民主派人士認為光譜擴闊對本港有利,應集合非建制派力量吸納更多支持者。 反 23 條團結民主派 公民黨雛形誕生 香港民主同盟(港同盟)於 1990 年成立,為香港第一個政黨,當時成立目的是為了結合不同民主派派系以應付選舉,當中包括不少支持八九民運的成員。匯點則是成立於 1983 年的論政團體,並於 1992 年正式成為政黨。1994 年,港同盟及匯點合 …

膠片招牌歷久不衰 手造顯特色

  • 2017-05-15
  • 新報人
  • 記者:翟睿敏編輯:朱家俊
  • 2017-05-15

香港的招牌聞名全球。招牌製法多樣,霓虹字、鑿字及金漆字等等。當中膠片招牌亦是當中一員。五、六十年代本地生產亞加力膠,膠片招牌逐漸普及,直至現在仍受大眾廣泛使用。科技發展令不少工序漸趨機械自動化,但手製招牌特色,無法被取代。 膠片豐儉由人 歷久不衰 招牌有不同的種類,如霓虹、鑿字等,當中只有膠片招牌歷久不衰。耀華膠片李健明指,暫時未有其他招牌做法能取代膠片,「霓虹招牌的消失是因為LED燈能將其完全取代,但膠片仍有它的存在價值。」膠片招牌的多樣性亦令膠片更優勝,李指膠片大少可自由調整,款式亦相當廣泛,「膠片招牌不只適合高貴場合或店舖的金漆招牌,莊重如診所亦可,平凡如街市亦可。製作膠片的經費可多可少 …

人物

守護地名 「舍」我其誰? ─「保衛香港名字」張嘉麟

  • 新報人
  • 記者:李心怡編輯:顧志恒
  • 2017-05-08

近年港鐵有多個新車站通車,對很多原本港鐵未能抵達的社區帶來巨大的衝擊。不過對網上專頁 「#保衛香港名字」版主張嘉麟(Alan)而言,港鐵的擴張亦衝擊了港人對地名與背後歷史的認知。 去年曾發起連串正名行動,要求港鐵將何文田站正名為「老龍坑」的他,希望以一人之軀喚起港人關注大城小事。 鐵路迷倡正名 盼重塑港人地名認知 作為「保衛香港名字」的版主,Alan 經常在專頁分享香港昔日的地名故事。其實他自小已對地理有深厚興趣,更是一位鐵路迷。即使中五畢業後到澳洲留學,仍不忘關注港鐵沙中線的發展。他曾就沙中線的劃區問題去信港鐵,試圖以「踐踏人民」等字眼引起關注,但只換來一封公關稿作回應。「我雖感到憤怒,但亦 …

說得出 看得到 ── 口述影像帶領視障人士走進藝術世界

  • 2017-05-06
  • 新報人
  • 記者:李慧盈編輯:黃麗嘉
  • 2017-05-06

視像人士欣賞電影需要口述影像服務協助描述畫面細節。不少視像人士鍾情電影,卻因香港欠缺推行口述服務而被剝奪欣賞藝術的權利。有口述影像員及視障人士皆認為口述影像是一種權利、一項藝術,把視覺畫面轉化成聲音,將看似遙不可及的藝術享受帶到咫尺,拉近視障人士與社會的距離。 口述電影選擇有限 現時香港主要有兩間機構有提供口述影像服務, 包括展能藝術會的藝術通達中心及盲人輔導會。前者主要提供話劇及藝術展覽的口述影像服務,後者則主要提供口述電影服務,每月會推出一至兩套已上映的昔日香港電影,每年舉辦一場首輪電影放映會。盧勁馳雖未完全失明,但欣賞電影時仍需配上口述影像。一向鍾情文藝片的他卻有大半年沒進過戲院,只因機 …

應用學習淪次等 認受成疑

  • 2017-05-05
  • 新報人
  • 記者:鍾梓儀編輯:蕭美玉
  • 2017-05-05

新高中課程加插應用學習課程,列作文憑試乙類科目,成為文、理、商等甲類選修科以外的另一選擇。科目多與職業相關, 照顧不同學習興趣的學生,協助他們為未來的學習及就業鋪路。惟修讀人數多年來維持於低水平,並按年遞減。有修讀過應用學習課程的學生與教師均批評應用學習被標籤為次等科目,冀能提升科目地位及認受性。 輕易及格 應用學習淪救生圈 現時有 10 間專上院校為應用學習提供共 33 個課程,內容涵蓋媒體及傳意、工程及生產、服務等六大專業領域。學生可於中五至中六學年間選修,授課時數為 180 小時。曾就讀英文中學的李同學正是其中之一。她在退修甲類選修科後選讀「電台主持與節目製作」應用學習課程,並視之為興趣 …

校園共融文化弱 自閉學生遭師生排擠

  • 2017-05-04
  • 新報人
  • 記者:李心怡編輯:黃麗嘉
  • 2017-05-04

融合教育推行20年,旨在協助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下稱特教生)融入主流群體,但特教生遭排擠或欺凌的情況仍屢見不鮮。上月底有小二家長於社交平台求助,稱患自閉症的兒子在校遭受師生欺凌,亦有患自閉症學生表示曾遭師生惡言相向,認為主流學校學生缺乏與特教生相處的技巧。有中學特殊教育組老師指本港共融文化較弱,難以接納差異。 遭老師惡言相向 被同學孤立 根據教育局融合教育運作指南,融合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幫助學生、教師、家長認識、接受和尊重個別差異,從而建構和諧社會。但特教生在校被排擠或欺凌的情況仍時而發生,有冤無路訴。 現年21歲的阿智(化名)患有輕度自閉症。阿智中小學的成績一直不俗,就讀中二時更被編入精英班。 …

辛酸背後 清潔工的另一面

  • 2017-05-02
  • 新報人
  • 記者:李慧盈編輯:陳雅筠
  • 2017-05-02

清潔工人每天推著巨型垃圾桶穿梭於橫街窄巷中,有些路人會掩鼻而行、匆匆走過,更多人卻對他們視而不見。但清潔工背後的生活,除了被垃圾圍繞的低下階層,仍藏著截然不同的故事。 敬業樂業 以勤奮換取滿足感 群姐(化名)的丈夫早逝,三名子女均已有自己的工作和家庭,她理應可以享受退休生活,不需為每月八千多元的收入勞碌。但這份工作對她而言,比賺取工資有多一重意義。群姐是97年來港的新移民,在地盤工作六、七年後轉行做清潔。她自信地說,一直以來工作的老闆們都對她「有讚無彈」,在數個月前,上水區主管也特意致電叫她回去幫忙。她肯做肯捱,不怕辛苦,連旁邊的工友都對他讚譽有加。 群姐每天獨自攜著一個個垃圾桶,在上水繁忙的 …

外判制度「價低者得」 清潔工待遇遭忽視

  • 2017-05-02
  • 新報人
  • 記者:黃詠榆編輯:陳雅筠
  • 2017-05-02

關懷貧窮學校於昨日舉行「5.1勞動節向清潔專員致敬」行動,冀喚起大眾對外判勞工權益問題的關注。外判清潔工待遇一直受到忽視,公私營企業卻以外判為由置身事外。有關注組織指出,政府聘用外判公司時往往「價低者得」,致使清潔工人被壓榨。 「價低者得」定律 難走出最低工資死胡同 全叔(化名)於康文署轄下公園內的公廁擔任清潔工,朝七晚四,有一小時無薪飯鐘。他形容該區廁所人流頗多,經常忙得不可開交,但薪金仍只得最低工資。 政府以公開招標形式聘用外判公司,參考政府文件,審核準則包括公司的技術、價格等。新福事工協會關懷貧窮學校事工統籌趙日輝指基於「價低者得」的市場定律,即使政府有考慮不同因素,最後亦難免以價錢作決 …

專題

社區互助經濟 區議會支持不足

  • 新報人
  • 記者:湯銳彬編輯:陳樂彤
  • 2017-04-30

現時有不少機構或團體籌辦墟市和舉辦二手換物等形式的社區經濟活動。政府雖每年撥款予區議會協助籌辦社區參與活動,惟有地區組織人士認為小型組織缺乏政治聯繫,難獲批款。同區區議員亦承認機制上允許「指定團體」存在。 政治聯繫少 獨立團體難獲撥款 現時政府提供予區議會的撥款主要用以資助兩類計劃,分別為用於改善基礎設施和居住環境的「地區小型工程」和推動區內參與文化康樂、社區建設和居民互助等活動的「社區參與計劃」。在今年《施政報告》中,政府提出增加 1 億「社區參與計劃」撥款,令 18 區的 總額增至 4 億 6,100 萬元,相比 2008 撥款計劃提出時的 3 億元增加 1 億 6,100 萬元。 從事大 …

訓練營師資欠規管 參加者或致心理創傷

  • 2017-04-27
  • 新報人
  • 記者:陳泳珊編輯:梁燕美
  • 2017-04-27

早前保良局領袖紀律訓練營傳出涉嫌虐待學生醜聞,引起社會對教練操守和訓練方式的關注。現時舉辦歷奇訓練營的機構對教練資歷並無統一要求,更有現職歷奇訓練營教練透露不少人只須考取單項活動牌照便可經朋友介紹到營地擔任教練。提供歷奇訓練營的機構更不受《教育條例》監管。有社工憂慮訓練營教練培訓不足,以奚落、侮辱方式作訓練或對參加者造成長遠心理創傷。 師資無統一要求 現職教練:有人介紹就可入行 根據保良局網站,歷奇訓練營泛指以歷奇活動作心理輔導的訓練營,目的是讓參加者藉體驗歷奇活動(如爬繩網、越高牆等),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壓力及危機感下克服挑戰,並透過個人匯報及分享、小組討論和導師總結作反思。除保良局外,本港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