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新報人

專題

內地倡長者互助度晚年 港或可借鏡

  • 新報人
  • 記者:梁碧盈編輯:黃麗嘉
  • 2017-10-24

近年內地興起一種「抱團養老」(Huddling for retirement)的護老模式,即是由獨居長者或年長夫婦自發組成群組同住,在日常生活分擔家務,互相照顧,實行「以老護老」。有議員認為,倘若在本港推行類近的自發養老模式,除了覓地興建長者屋外,亦必須加強社區照顧,才能讓長者頤養天年。 港安老政策漏洞多 宜倡議第三模式 統計處資料顯示,2003 年至 2016 年期間,60 歲或以上長者由 101 萬增加至 167 萬。署方亦預計,香港在2046 年時,長者人口將增至 259 萬,即未來每三名市民就有一名長者。現時本港護老方式大致可分為院舍照顧及居家安老兩種,不過本身是註冊社工的立法會議員鄺 …

【施政報告】推廣基層醫療發展 增加罕見病人藥物資助

  • 2017-10-11
  • 新報人
  • 記者:李慧盈編輯:周幸盈
  • 2017-10-11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施政報告中提出一系列醫療新措施,發展基層醫療服務,計劃於葵青區率先設立地區康健中心,並擴大對罕見病患者的援助範圍,資助病人購買藥物。病人組織歡迎基層醫療政策,亦樂見政府在罕見病政府上跨出第一步,但認為院舍質素、社區支援方面的政策則未到位。 葵青試行地區康健中心 設基層醫療發展督導委員會 政府計劃於葵青區試行設立地區康健中心,提供護士服務、物理治療、職業治療、正確使用藥物諮詢服務等,加強地區層面的醫、社協作及公私營合作,提升市民預防疾病的意識和自我管理健康的能力,支援長期病患者,減輕專科及醫院服務的壓力。報告又建議成立基層醫療發展督導委員會,全面檢視現時基層醫療服務的規劃,制定 …

【施政報告】交通運輸新政策 推免審查交津增長途巴

  • 2017-10-11
  • 新報人
  • 記者:李慧盈編輯:周幸盈
  • 2017-10-11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任內的首份施政報告,提出推行免入息審查的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和「網約」專營的士,並推出長途巴士新型服務及中型單層巴士服務試驗計劃,冀發展公共交通服務,打造「宜居城市」。 推免審查車費補貼 料逾200萬人受惠 政府計劃每年撥20億推行免入息審查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每月公共交通開支超出400元的市民皆符合資格。政府會為其400元以外的公共交通開支提供25%的補貼,金額以每月300元為上限。假若市民每月公共交通開支為700元,便可獲75元補貼金,屆時只須到港鐵站的八達通處理器拍卡,補貼金便將增值到卡內。 補貼款項不設期限或用途限制,預計超過200萬市民受惠。計劃涵蓋港鐵、專營巴士、 …

【施政報告】低津開放一人住戶申請   津貼額增幅達23%

  • 2017-10-11
  • 新報人
  • 記者:鄧綺婷編輯:梁穎端
  • 2017-10-11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的首份施政報告中,提出多項新的福利措施,包括增撥資源支援基層市民及有特殊需要人士。其中現行的「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將會改名為「在職家庭津貼」,津貼額增加23%,同時放寬讓一人住戶申請,並容許合併計算所有家庭成員的工時。 低津容許合併計算工時 增設中額津貼 施政報告提出多項「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的改革措施,目的為放寬申請門檻,令更多人受惠。 在職家庭津貼的津貼額升近23%,以全額基本津貼為例,將由原本的600元增至800元。 除了現有的基本津貼和高額津貼,措施將會新增中額津貼。若住戶家庭成員每月工作至少168小時,便能獲得全額1000元或半額500元的津貼,而基本和高額津貼的住戶 …

【施政報告】與商界合作推首置盤 「綠置居」「白居二」恆常化 未提増建公屋

  • 2017-10-11
  • 新報人
  • 記者:翟睿敏、梁碧盈編輯:鍾姸
  • 2017-10-11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首份施政報告集中於房屋政策,她於立法會發言時指,房屋是民生中的「重中之重」,適切的居所是市民對政府應有的期望。是次房屋政策中,主要以置業為主導,包括恆常化「綠置居」及「白居二」計劃,亦推出首置上車盤,照顧資助房屋中未能照顧的市民。 首置上車盤 2018推先導計劃 早前已盛傳政府將推出首置上車盤,林鄭月娥今公布單身人士收入上限為每月收入34000元,二人或以上家庭下限則為68000元,申請者亦需於居港滿七年。 政府將以私人發展商擁有或政府購買得來的土地興建「首置」單位,與發展商作混合發展,明年年底將於觀塘一幅地皮推行先導計劃。有人質疑「首置」單位與發展商合作為「官商勾結」,林鄭月 …

【施政報告】新教育政策一覽 初中中史成必修

  • 2017-10-11
  • 新報人
  • 記者:黃永亮、翟睿敏編輯:羅智堅
  • 2017-10-11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首份施政報告中,各級教育皆有新政推出。教育界熱門話題之一的「中史科獨立成科」,下學年將會在初中落實。施政報告中亦提到,教育局將會強化《基本法》教育及增加兩地師生交流,從而令學生「建立正面的價值觀和態度,成為有識見、富責任感、具國家觀念的公民」。 專上SEN教育「開水喉」 議員批中小學生未有受惠 此外,新一份施政報告對專上教育及特殊教育著墨頗多。其中,政府將向研究基金注資30億元,為修讀教資會資助研究院課程的本地學生提供助學金,以吸引更多本地學生投身研究工作。林鄭月娥又建議撥款120億元成立宿舍發展基金,以增加教資會資助大學宿舍宿位數目。 特殊教育方面,政府會於下學年起將2015 …

中史成初中獨立必修科 中學校長:未有大影響

  • 2017-10-11
  • 新報人
  • 記者:黃永亮編輯:鍾姸
  • 2017-10-11

施政報告落實下學年起,把中國歷史成為初中獨立必修科,期望推動學生認識中國歷史和中華文化。有中學校長認為此政策並非新事物,相信對學校影響不大。 中史初中獨立成科  校長:非新事物 施政報告中提到,將於2018/19學年落實中國歷史在初中成為獨立必修科,並加強師資培訓以支援中國語文、中國歷史及中國文學科目的教師,提升學生對中國歷史與文化的興趣和認識。 中學校長會主席李雪英表示,相信此政策對學校不會有太大影響,她指大部份中學在初中都已把中史獨立成科,對學界來說並非新事物。 就課程修訂諮詢  採取多元化策略 施政報告中亦稱,會再諮詢業界有關中史科的課程修訂。李雪英認為,現時中史科的課程重點及內容太多, …

幼師薪級表未見時間表 業界指仍需多方配合

  • 2017-10-11
  • 新報人
  • 記者:麥卓溢編輯:郭曉韻
  • 2017-10-11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上台後,明確指出將會為幼稚園教師訂立薪級表,但在首份施政報告中,仍未見政府準備落實幼師薪級表。有教育界人士則表示,明白幼師薪級表訂立並非易事,但仍希望政府早日落實。 幼師薪級表未見規劃 翁巧香:並非易事 2017學年起,本港正式實施15年免費教育,並推行免費優質幼稚園教育計劃,但計劃未有為幼稚園教師訂立統一薪級表。現時,教育局只建議校方根據教師學歷、經驗等釐定教師薪酬,建議薪酬範圍由20770至36930元不等。 而在新出爐的施政報告中,政府亦只表示會參考2017/18至2019/20三個學年的數據,及諮詢各持分者,以探討設立幼稚園教師薪級表的可行性。 教育專業人員協會幼兒教育 …

施政報告研推過渡性房屋 關注團體:抱觀望態度

  • 2017-10-11
  • 新報人
  • 記者:梁碧盈編輯:鍾姸
  • 2017-10-11

基層房屋關注團體一直提倡推行過渡性房屋,希望政府以空置建築作過渡性房屋,特首林鄭月娥於首份施政報告內亦有所著墨,研究讓整幢工廈免補地價改裝為過渡性房屋。關注團體對此建議感到「意料之外」,會繼續觀望政府工作。 研閒置土地推過渡性房屋  助居住環境惡劣人士 林鄭月娥於施政報告中指出,政府有意研究整幢工廈免補地價改裝為過渡性房屋,並協助非牟利機構研究在閒置土地興建預製組合屋等,以紓緩輪候公屋的家庭,以及其他居住環境惡劣人士的生活困難。 關注團體:意料之外 抱觀望態度 關注基層住屋聯席組織幹事何智聰表示,對於政府有意研究工廈作過渡性房屋為意料之外,因過往政府對工廠大廈轉型至房屋都遇上很大阻力,現會繼續 …

專題

市民難就重建提意見 倡市建局改組

  • 新報人
  • 記者:陳彥彰、馮智敏編輯:陳雅筠
  • 2017-10-10

市民在市建局「走數」前,缺乏途徑清楚了解重建方案的實際內容。市建局亦只於涉及社區環境的項目上,須諮詢區議會。有市民自發監察重建進度,向市建局提意見,卻被拒諸門外。立法會議員盼能改組市建局,加入民間聲音。市建局稱已汲取教訓。 修改方案毋需諮詢 市建局「想改就改」 現有機制下,市建局如要修改重建方案,需把規劃大綱遞交給城規會,並須列出重建面積、建築物高度、地積比等硬性指標。而規劃大綱中亦需寫出「地區意見」,故市建局需事先諮詢區議會有關修改重建方案的意見。 不過,只有涉及社區設施、公共空間或旨在改善社區內環境的重建項目,才必須諮詢區議會;如該重建項目本身符合城規會規範或屬單幢式、小規模,則毋需諮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