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輪起舞 另類藝術表演
- 2016-04-22
本港去年出現首支輪舞表演的隊伍 ──「香港輪舞隊」,過去一年成員在不同的舞台上以耀目的滾軸溜冰鞋「踏輪起舞」。風光背後,卻揭示出藝術表演於香港推廣的困難。
記者︰喬家頴 編輯︰陳頴詩
輪舞(Roller dance), 大部分人把它誤解為花式滾軸溜冰的一種,「香港輪舞隊」創辦人黃彬松(Gerry)解釋,輪舞並非單以滾軸溜冰融合跳舞,「輪舞是在滾軸溜冰的基礎上,結合服裝、舞蹈、燈光、妝容和編排的表演。」他認為以滾軸溜冰表演(Roller performance)一詞形容更為貼切,「每個人對舞蹈都有不同概念,但輪舞不是單純的 K-pop 或芭蕾舞,它不屬於任何舞種2只是利用滾軸溜冰來進行表演。」
以輪舞尋找新舞台
Gerry 曾是香港滾軸溜冰代表隊成員,他認為每一個曾參加比賽的選手都渴望擁有屬於自己的舞台。而社會上可能有些人很喜歡滾軸溜冰,但錯過了成為滾軸溜冰運動員的黃金時期,失去表演的機會。他指出,輪舞表演者不需學習困難的技巧,只要努力練習,便能踏上舞台,擁有表演機會。Gerry 表示在香港,輪舞的概念及基本舞步屬他們首創,至於有關輪舞的定義、舞步動作的規範及公開比賽的評分準則,至今全世界仍未有一個共識。
滾軸溜冰與舞蹈 兩者互相平衡
加入條件寬鬆 應留意受傷風險
註冊物理治療師吳俊霆認同滾軸溜冰適合大部分人,惟因跳舞時較易跌傷,故不建議 60 歲以上人士參與,「年輕人可能只是跌傷、擦傷,但年長人士跌倒或會引致骨折。」吳指因輪舞的舞蹈動作變化多,比較進行普通滾軸溜冰,跌倒或拉傷肌肉的機會率較高。
推廣甚難 望比賽賽制逐步成熟
在香港推廣藝術活動從來不是一件易事,Gerry 認為這與香港的文化氛圍有關,「香港的文化是『有彈無讚』(只會批評,不懂讚賞),當你很用心拍攝一段舞蹈影片可能無人理會,但你上傳一段有人於表演時跌倒的影片,或會有很多人分享。」
香港演藝學院表演藝術教育主任李俊亮認為,單靠三言兩語無法改變人們「有彈無讚」的心態,必須先讓社會大眾對藝術活動有廣泛認知和接觸。李認為主流媒體對此起到重要作用,「主流媒體有一種『入屋』(令較多大眾認識)的影響力,這能在長遠和即時兩方面加深公眾對文化藝術的認識。」惟他認為,若節目只着重介紹近期舉行的藝術活動並不足夠,應作深入介紹,令大眾透過認識藝術活動背後的理念和技巧,提升興趣和接受程度。
《San Po Yan Magazine 新報人》
新報人(SPY)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生實驗報紙,以實踐新聞自由為原則;體現不趨附商業利益,不附從政治功利,只為專業學習的存在價值。

【足球人生(下)】踏遍崎嶇 踢出人生下半場

歷歷在「木」── 時間下的淘汰者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