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浸會大學今(18日)邀請本屆奧運會參賽運動員李慧詩、陳浩源、陳仲泓及何宛淇回校進行分享會,浸大向各名運動員頒發15萬元港幣獎金。運動員紛紛寄語同學要感謝身邊的人,珍惜短暫的人生,並敢於踏出第一步。

2020東京殘奧羽毛球男子WH2級單打銅牌得主陳浩源引用電影《媽媽的神奇小子》的故事,指戲中飾演殘疾運動員的男主角在成為「Hero」後受到萬眾矚目,當他還是「Zero」的時候,有媽媽和教練的支持。陳浩源認為,在人生低谷時,支持自己的人是最值得珍惜,但不少人久而久之視之為「手到拿來」,藉此他勸喻同學珍惜對自己不離不棄的人,不要錯過看似「手到拿來」的機會。
陳浩源以自身經歷,寄語同學踏出第一步,不要因目標遙遠而卻步,「我在屋邨出生,因車禍成為殘疾人士。奧運從來都與我無關,但經過十多年,我成為殘奧獎牌運動員。」
「牛下女車神」李慧詩憶述自己在備戰奧運時的經歷、及完賽後的心情,「離開(東京)時很澎湃地哭出來,因為我真的準備了四年,我完成了!那種感動很深刻!」她鼓勵,同學將大學生涯視為一場奧運,全情投入學業。
會上,浸大校董會暨諮議會主席陳鎮仁博士向4位運動員各頒發港幣15萬元的「香港浸會大學奧運及殘疾人奧運運動員感謝獎」,以表揚他們在2020東京奧運及殘疾人奧運的成就。


指導老師:林穎茵
《San Po Yan Magazine 新報人》
新報人(SPY)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生實驗報紙,以實踐新聞自由為原則;體現不趨附商業利益,不附從政治功利,只為專業學習的存在價值。

跆拳港隊缺專場 隊員對新局無望

男子接種疫苗後出現面癱 未獲呈報被拒絕賠償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