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財經

本港失業率高企 市民嘆失業貸款作用微 望放寬限聚令

本港1月至3月失業率從7.2%的17年來高位,稍微回落至6.8%,但仍有接近26萬人失業。加上就業不足人口更超過40萬人。儘管政府於4月底將會推出上限8萬元的低息貸款幫助失業人士,但有失業的市民表示金額不足以補助家庭開支;計劃也未能照顧到開工不足的市民。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幹事施麗珊認爲,貸款計劃會加重基層市民的債務負擔,令街坊「由一個潭行去另一個潭」,並預期大部分待業人士不會申請貸款。香港中文大學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則指,社交距離措施過緊,才是令香港就業環境惡化的癥結。

莊太量:改善失業率 最重要放寬限聚令

莊太量認為,放寬社交距離措施,店舖方有更多「生存空間」,亦能提升私營勞工市場吸納失業人士的能力。

莊太量認為,放寬社交距離措施,店舖方有更多「生存空間」,亦能提升私營勞工市場吸納失業人士的能力。

莊太量認為,現時失業率雖在6.8%的高位,但預期年內會因疫情緩和而有所改善:「今年內失業率不會跌至疫情前3%左右的水平,但有機會回落至4.8%水平。」又指若恢復通關,失業率或能加速下降。

他又指,2月零售業銷貨價值於24個月後首次錄得30%的正增長,反映零售業情況正改善,相信最受疫情打擊的建造業和飲食業,能跟隨零售業逐漸復甦。不過莊太量強調,目前經濟活動停止,主因是政府社交距離措施過緊,令市民難以在街上消費。

而勞工處在3月錄得共84421個來自私營機構的職位空缺,較2月份及去年同期上升50%。莊太量認為,政府先要適度放寬社交距離限制,讓店舖有更多經營空間,才能有更多職位吸納失業人士,緩解失業問題。

前甜品店老闆打散工維生 夾心階層無津貼

最新建造業失業率逾11%,仍是眾行業最高。飲食業(餐飲服務活動)所在的「零售、住宿及膳食服務業」跟隨其後,高達10.7%。
零售、住宿及膳食服務業的失業、就業不足率稍見回落,但仍較去年同期高出約3個百分點。建造業失業率亦比去年同期升3個百分點。

在各行業當中,飲食業失業情況較為嚴重,有逾3萬人失業,比率高達13.3%,僅次建造業中「樓房裝飾、修葺及保養」的16.2%。

40歲的張家麒原是2間甜品店的老闆,月入超過3至4萬元。惟去年3月店舖結業後,斷斷續續做過3份散工。張表示市道艱難,自疫情起以來的工作:幾個月私人司機、3個月地盤紮鐵工人、1個月廚房工,都是依靠熟人介紹。雖然每份散工有逾萬元月薪,但收入相當不穩定,已花光所有積蓄。

擁有一個自住物業的他表示,自己家庭條件不太差,明白申請在職家庭津貼無望,因此未曾嘗試了解申請條件及津貼細節。

張家麒認為就業不足的同行生活也很艱難,「他們沒有被解僱,卻被減薪至原來的三分之一。」就業不足的人士並不符合申請失業貸款的條件,他認為政府對這些餐飲服務業員工缺乏支援。「很多人都在硬撐,唯有借貸或者變賣家當。」

根據政府統計處,餐飲服務行業的最新就業不足率為9%,即約21000人開工不足。

健身室老闆嘆守業艱難 批政府防疫政策倒行逆施
早前爆出URSUS Fitness健身群組的健身行業,亦是另一失業和開工不足的「重災區」。其位於的藝術、娛樂及康樂活動行業有近13.1%,即7700人失業,10.3%人就業不足。

健身中心MTS Fitness疫情後累計停業超過10個月。3月中重開後,中心負責人陳盟薪(Sonic Sir)與4位健身教練仍是零收入,「我們這個行業是手停口停,很多人的薪金都是每堂結算。」

雖然中心得到去年第一、二、四輪防疫抗疫基金的「健身中心資助計劃」補助合共25萬元,亦借用政府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下「百分百擔保特惠貸款」百萬元以上貸款作周轉,但停業期間仍要承擔每月鋪租和薪金,最終資助金全數用來繳付租金。

Sonic Sir感嘆資助完全未能幫上業界:「剛借完貸款就不准開業,結果白借白還,負擔更大了。」

Sonic Sir的健身中心位於旺角山東街唐樓的鋪位,地方雖小但月租仍須逾3萬元。

Sonic Sir又指,即使3月中健身中心獲准重開,但社交距離措施令中心每班上課人數由10人縮減至8人以下,流失了超過300名學員,而以往要每班齊人才會有盈利。他批評政府過去多次封閉健身中心的做法,指業界有時並非疫情爆發的主因,但教練被無理停工、店舖亦被無辜懲罰。

「如果社交距離措施持續,手上資金只能多撐3個月。」他坦言,中心於2018年開業至今仍未收支平衡,自己也為了維持中心而負債累累,中心成為負資產。

Sonic Sir坦言:「守業一年多,已經很累了」,又說幸好有學生支持,才會決心堅持營運。

醫療界擔憂疫情反彈 放寬「限聚令」遙遙無期
隨一系列社交距離措施將於下周三(28日)屆滿,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早前表示,將推行「疫苗氣泡」,以員工和顧客接種疫苗與否,作為場所放寬社交距離措施的條件。

政府頻放風聲或進一步放寬「限聚令」,飲食業和康樂活動界代表亦表明業界有意配合,惟遭多名醫療衛生界人士反對。

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昨(22日)在港台節目上表示,現時疫情尚未平息,加上未能肯定變種病毒會否於社區擴散,擔心「疫苗氣泡」或觸發疫情再次反彈。

政府專家顧問、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亦於復活節假期前提到,認為本地要達到零確診個案,才可放寬社交距離措施。透過政府放寬「限聚令」以改善失業和就業不足情況,短期內或未能做到。

失業貸款被斥聊勝於無 最多可借8萬元
政府稱為了幫助失業人士的短期周轉需要,預期本月底將推出針對疫情後失業人士的「百分百擔保個人特惠貸款計劃」(俗稱「失業貸款」),貸款金額最多80000元,或在職期間平均每月收入的6倍,年利率僅1厘。還款期最長6年,首12個月只需還息,還清貸款後將獲退還全部利息。

Sonic Sir與他的教練們皆屬就業不足人士,在疫情期間屢次被政府要求停業,因而斷斷續續被逼停工。他對於自己是否符合申請失業貸款資格感到疑惑,又認為計劃要求申請人連續失業2個月並不合理。

失業後的張家麒仍是家中的經濟支柱,他表示屆時會借貸,因為低息貸款吸引,並表示:「這是香港人福利,不借白不借」,但他認為貸款只有80000元,只能補助家庭開支的10%左右,對幫補家計作用不大。「老實說對這政府沒期望,她給你一顆糖也只能接受,香港人只能『硬食』。」

「失業貸款可能會做成反效果,或會有市民濫用貸款,甚至會使失業率上升。」莊太量認為,政府推出的一次性貸款缺乏考慮失業人士的狀況,指失業人士大多缺乏生產力和自制能力,未必有能力處理大量資金,可能因為借貸免入息審查而導致及後有失業人士破產。

莊太量又認為政府制訂計劃時過份謹慎,例如為了減少失業貸款計劃的行政成本而免卻審批過程,又為了公平而以貸款計劃取代向公眾「派錢」。他認為政府可透過強積金做抵押,避免行政負擔的同時亦設立一定的申請門檻。

貸款或令基層百上加斤 施麗珊:政府應補償市民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幹事施麗珊說,市民比起疫情本身,更怕因「限聚令」而失去工作,形容政府的限聚令「綁住市民手腳」;並指政府應為防疫政策過緊,補償「無工開」的市民。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幹事施麗珊說,市民比起疫情本身,更怕因「限聚令」而失去工作,形容政府的限聚令「綁住市民手腳」;並指政府應為防疫政策過緊,補償「無工開」的市民。

施麗珊認為,失業貸款未能改善基層市民的經濟狀況,就算借款後亦難以償還。「對於基層市民而言,申請銀行戶口、領取月結單已經很困難,他們未必能應付到借貸的手續及每月還息。」

施麗珊指,失業人士大多已沒有任何積蓄,甚至已經向不同公司借貸,形容貸款計劃只是「一個潭行去另一個潭」,故她預計大部分待業街坊都不會參與計劃。

工聯會亦有調查顯示,超過一半受訪失業人士表示「暫不考慮申請」或「一定不會申請」失業貸款。

施麗珊建議政府應參考其他國家發放「失業保證金」。長遠來說,更應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及改革稅制,例如按市民財務狀況而調整交稅比例,將財富再分配,才能有效地援助基層市民和失業人士。

《San Po Yan Magazine 新報人》

新報人(SPY)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生實驗報紙,以實踐新聞自由為原則;體現不趨附商業利益,不附從政治功利,只為專業學習的存在價值。

留言

中國平安首季淨利潤增4.5% 股票做好

文憑試通識卷今開考 卷一沒有政治相關題目 有考生表示難度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