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專題】餐飲企業瞄準「銀髮族」軟餐消費 連鎖快餐集團相信門市多成競爭優勢
- 記者:马涔之、李健民編輯:陳嘉潁、劉善怡、劉昉晴
- 2025-07-21
餐桌上擺放著各款香味俱全的精緻茶點,你能否從外觀上區分到其中「與別不同」的一盤呢? 它們均擁有精美的外觀和誘人的香氣:左邊的是傳統港式點心,右邊的則是專為滿足「銀髮族」特殊需求而設計的軟食。 大眾對軟餐的認知可能會是流質、糊狀、味道普通且選擇不多。但隨著香港社會邁入老齡化,銀髮族成為各行各業重點關注的消費群體,市場開始出現各種創新產品迎合他們的需求。包括連鎖快餐店品牌在內的多間飲食企業近期都相續打入軟餐市場,分一杯羹。

預計2046年老年人口大增 軟食市場潛力被看好
據統計處2023年10月統計月刊推算,香港未來老年人口激增,直至2046年本港65歳以上長者的比例將由2021年的20.5%上升至2046年的36.0%。2024年施政報告中提及成立「促進銀髮經濟工作組」,並在「銀色消費」一範疇裏,與各界構建樂齡友善消費,鼓勵在業務上加入銀髮經濟元素。消費者委員會《風險或機遇-共建長者友善消費環境的研究》發現,長者並非如很多人所想足不出戶,他們很多人仍然很活躍於各類消費活動。報告指,長者首三位經常性消費項目中,外出用膳(79.8%) 排第二,不少商家因而看好軟食市場的潛力。
軟餐需求升級 護老者望軟食品質提升

隨著長者對生活品質要求的提升,他們對軟食的要求亦提高。多年來負責照顧媽媽飲食的施小姐分享道,「媽媽不喜歡以前吃過的糊仔餐,覺得難吃,現在提起那些糊仔餐就會害怕,她喜歡有獨立味道的食物。」此外,有吞嚥困難的長者因口腔機能退化,感受食物的軟硬程度與普通長者有異,因此由照顧者親自下廚所煮的食物的軟硬度有時未必能符合他們的需求。

耆康會的安老院舍有自設廚房自製軟餐供應自己中心的長者,不過為了幫助其他要自行照顧有特別膳食需求的長者的其他社區人士,耆康會去年推出了軟餐大使計劃,大使都要參加「星級軟餐證書課程」,課程會和照顧者分享備餐心得,亦向照顧者介紹軟餐對有吞嚥困難的長者的益處。
本身是姊妹的羅寶娟和羅寶賢都是軟餐大使,她們在護老院照顧母親時,看到院內有不少老人都對糊餐感到反感,但卻為了飽腹而不得不吃,從而萌生對軟餐的關注。她們表示,不少照顧者都有向她們反映製作軟餐需時,而且市場上的菜式種類比較單一,未能有效滿足長者的需要。

目前大部分軟餐根據「國際吞嚥障礙飲食標準」製作,標準將飲食分為八個等級,從0到7,涵蓋了從完全流質到普通固體食物的範圍,以便軟食製造商、餐飲品牌及醫療專業人士根據長者需求進行調整與製作,然而吞嚥困難並不只限於老人,羅寶賢指社區內還有許多其他需要服用軟餐的人士,如癌症康復者。香港大學吞嚥研究所所長陳文琪也強調這一點。她指出香港市面上的軟食產品大多數過於偏重第四級 「糊狀」級別,但未必每個長者都需要這個級別的軟餐。她建議市場應發展第五級「細碎及濕軟」、第六級「軟質及一口量」,甚至是第七級「容易咀嚼」級別的產品,讓不同軟餐需求的人士能有更多選擇,可更注重口感、營養和外觀的平衡。


軟食品牌深耕多年 還原食物形狀拉高軟食成本

本地軟食產品供應商「幸福元氣」就選擇專攻軟餐餐盒市場。創辦人何浩德指,他們主要的客戶來源是需要照顧有吞嚥障礙病人的院舍,當中售賣得最多的餐盒業務,佔公司大概6至7成的生意, 為了滿足不斷增長的市場需求,品牌需要不斷創新。
記者在幸福元氣的網站中搜尋有關其軟餐的資料,在他們有售賣近200款軟餐產品,發現除了日本進口的西式軟餐外,還有豉汁豬肉慕絲餐盒、臘味蝦米蘿蔔糕等等的港式食物,其中港式花生醬奶醬西多士特意還原了西多士的金黃色外表,希望滿足長者對傳統港式美食的回憶。

何浩德亦坦言,軟食的製備工序較一般食品複雜,令幸福元氣每年的資金投放高達約180至230萬港元不等,與連鎖集團相若。他指,軟餐不同於一般點心,需還原食物本身的形狀吸引老年人進食,因此製作產品時皆由人手「一款一款,一粒一粒」地製作,成本較高,企業因而加設倒模機器,量產製造食物,建立生產鏈以降低成本。但他亦表示,即便成本下降也未必能大幅提高營業額,因為有吞嚥障礙的長者大約只佔長者人口的三成,即10個長者中只有3至 4個有食用軟食的需求,因此期望透過售賣其他健康小食產品,如無添加防腐劑的果泥甜品以滿足更多不同長者的需求,為公司帶來業績提升。

連鎖餐飲品牌進軍軟食市場 冀門市多成競爭優勢
連鎖餐飲集團同樣看好軟餐潛力,大家樂及大家樂都有售賣軟餐食品。例如大家樂推出的「食得樂」輕嚥料理,有豉油雞髀和京都骨兩種口味。大快活去年10月也推出「快活回味軟餐」,主要售賣4款港式軟餐便當,統一定價為58元。集團顧客服務部總經理鄺仲斌說,選擇菠蘿咕嚕肉飯、鮮茄豬扒飯等「皇牌」港式口味製作軟餐,是根據香港市民的口味而定,「這些都是香港人和我們顧客喜歡的港式美食,我們推出這些原汁原味的軟餐飯盒,是希望長者能夠重拾回他們認識的港式口味。」

面對競爭,他指出市面上所售賣的軟餐便當,價格都在50-60元不等,但現時長者能夠透過快活關愛長者卡以49元的優惠價錢買到集團軟餐餐盒,價格更與普通餐相若;此外,集團現時擁有150間分店網絡加上,能便利照顧者與長者前往,令連鎖餐飲品牌比一般供應商更具價格優勢與競爭力。



軟餐市場競爭大 護老院舍冀推動產品多元化
護老院舍是目前軟食市場最大的持份者,耆康會的黃智堅卻認為目前軟餐行業才起步,雖然選擇變多但未算普及,售價偏高,院舍難以單靠社福津貼承擔購買軟餐以作長者日常的膳食;「如果軟餐能更普及,到哪都能買到,每間餐廳都制作自己特色的軟餐,那肯定會有競爭,有競爭就會有進步。」相信隨著老齡化,未來社會上能有更多生產商做軟餐,加大軟餐的降價空間,令更多長者和照顧者有能力負擔和有更多現成的進食軟餐選擇,行業才能可持續發展。
何浩德就認為, 目前不少護老院舍在政府資助下自設廚房製作軟餐,對他們純私營運作的企業造成壓力,價格上較難與對手競爭,面對這種壓力,只能透過不斷提升產品及服務保持競爭優勢。


另類「藥神」——救命藥為何會違規進入內地?

【財經專題】港銳意發展穆斯林旅遊 遊客望增友善設施食肆更多元化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