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專題】港銳意發展穆斯林旅遊 遊客望增友善設施食肆更多元化
- 記者:李健民、劉蒨盈編輯:曾煥芝
- 2025-07-21
( مرحباً، هونغ كونغ) 這是「你好.香港」阿拉伯語版本的宣傳標語,全球旅遊業蓬勃發展,各地都在努力吸引不同文化背景的旅客,當你經過維多利亞港時,有否注意到有不同種族或國家的旅客正在打卡拍照呢?當中,穆斯林旅客正逐漸引起廣泛關注,成為一個重要的旅遊和消費群體。隨著世界各地對文化多樣性和宗教包容性的重視,在本地推出穆斯林友善設施需求的聲音亦開始顯現。
在這樣的趨勢下,港府亦「獻計」希望吸納更加多的穆斯林客源。2024 年施政報告曾提出,為開拓中東和東盟旅客客源會推動社會各界提升相關旅遊配套,除了鼓勵機場及的士車隊提供阿拉伯語服務資訊和整合提供清真食品的餐廳名單外,施政報告中亦鼓勵更多商業機構提供合適的設施,例如在酒店內提供禮拜設施,並加強人員培訓,加深旅遊業人士在接待不同背景遊客的認識。
穆斯林旅遊網紅被港產片吸引 港商場品牌多適合「喪玩喪買」
Rawdhah Paiz 是一名來自馬來西亞的穆斯林遊客,同時是一位 Youtuber,平日亦會上傳一些旅遊影片到頻道分享,她去年 8 月時曾和朋友來香港旅遊,被香港同時擁有現代城市氛圍和豐富的文化遺產特色一點所吸引 :「我和我的朋友們,一分鐘前被摩天大樓包圍,下一分鐘就在寺廟裡,然後又會看到市場。」她提及香港的高效公共交通系統令旅遊行程探索變得非常容易,與其他地方相比,其「令人驚嘆」的天際線和快節奏的能量令香港「脫穎而出」。
她也參觀了香港的標誌性景點例如:太平山頂、乘搭昂坪 360 纜車以及女人街等。她分享了自身觀看港產劇集和電影長大,成龍的電影和劇集在家鄉到處都是,所以在看見很像電影場景的維港景色時感到驚喜。

Ghias Ahmad Alvi 是本地土生土長的穆斯林人,他稱讚香港有很多清真寺,單是市區就有五至六間大型清真寺,方便穆斯林人進行祈禱。他又認為,香港一大吸引點是有很多購物中心、各種旗艦店提供大品牌服裝,吸引來自迪拜、沙特阿拉伯、卡塔爾等地的中東遊客來港購物。他表示金子亦是中東遊客的心水之一,香港密佈的金鋪正正照顧到他們的需要 :「他們都喜歡金子和 24k 黃金,你看在香港,到處都是金店」。
全球的穆斯林遊客的人數正在不斷增長,根據萬事達卡和 CrescentRating (新月評級) 聯合發布的的穆斯林旅遊指數(GMTI)2024 年報告中預測,全球穆斯林旅客於 2028 年將達 2.3 億人次,帶動 2250 億美元(約 1.75 萬億港元)消費,預料穆斯林旅客在未來的環球旅遊市場上將成為主要客源,亦是能夠帶來訪港人次和經濟貢献的生力軍。
根據 CrescentRating 和香港旅發局公布的研究數據,十大非伊斯蘭合作組織目的地(Non-OIC Destinations)的穩定性與變動排名中,香港在2024 年排名第四,僅次於新加坡、英國及台灣;而穆斯林女性友善地區的排名則為處第二,僅次於新加坡。
中式清真餐廳選擇不多 需花時花費尋找
雖然香港的旅遊點對穆斯林有一定吸引力,不過受訪者普遍都認為,要在香港找到適合穆斯林的食物並不容易。Rawdhah 在香港旅遊最大的挑戰是尋找合適的清真食品。她們在港旅遊時在網上搜尋清真食品,但發現大部分可提供的都是馬來西亞餐廳 :「我們都來自馬來西亞。為什麼我們要去吃檳城餐廳,或者新加坡的清真餐廳?我們想要香港的食物,或者中國菜。」
她們最後在港大部分時間都只是選擇留在同樣有穆斯林信仰、更多巴基斯坦人聚集的重慶大廈用餐。Alvi 認同食物是穆斯林旅客面對的一大難題,香港的清真食品的選擇並不多,而商家對穆斯林的飲食要求亦相對不熟悉,一些穆斯林遊客想知道食物的原材料是否符合清真標準時,多數商店亦不能夠作清晰答覆,成爲了香港發展穆斯林旅遊急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

認證給予穆斯林信心 生意有明顯支持
記者翻查「穆斯林友好餐廳」認證目錄,在約 170 間認證餐廳名單上,獲批認證的餐廳依然集中於東南亞等菜系,只有 5 間為中菜餐廳,佔全部僅約 3.2%。可供給穆斯林旅客選擇的中式餐廳不多,但仍有本地港式餐廳選擇申請認證。十三姨餐廳在數月前剛獲批「穆斯林友好餐廳」認證,老闆 Tina 指當初是因為朋友無意發現餐廳菜單上沒有豬肉,適逢朋友與多位回教朋友相熟,稱 Tina 可以借助此優勢申請清真認證。雖然她一開始對清真認證毫不了解,但由於當時政府亦有宣傳有關推動穆斯林旅遊的事宜,因此她表示:「既然有這個巧合,那我就試一試」。
申請「穆斯林友好餐廳」認證需要先通過食材、餐具及服務等培訓,Tina 指食材和餐具所投入的金額較少,而至今已基本回本,但初期在服務培訓上投入的成本更高。作為老闆的 Tina 需要從頭學習,再一層層地由經理再教導至下屬:「我們要尊重他人的宗教,我在這次培訓中並不簡單應付,因為原來香港人對於清真文化的飲食習慣的了解是零。」


在獲得認證的一個月後,Tina 指餐廳從每日約有三檯穆斯林客人,到現時可能已經翻倍至每日六至七台;餐廳的清真菜單設計現時依然處於探索階段,獲得認證後初期時的清真菜單多半是齋菜,但 Tina 經過更深入研究穆斯林飲食習慣後,就不斷更新菜單,再加上研究餐廳數據發現普遍穆斯林客人擁有高消費力,通常會選擇更高單價的菜式,亦指他們比自己認知中更愛吃海鮮等食物。
Tina 分享指,在未深入了解穆斯林文化之前,更鬧出過不少笑話,曾經試過有員工認為清真便是素食,因此混淆並誤拿素食餐牌給客人,甚至會覺得只要是「包頭」便是要進食清真食品的客人,但實際上並不一定,她認為申請認證後餐廳包容性變得更強,因為有不少本地穆斯林人,他們與其他非穆斯林朋友聚餐時往往需要到清真餐廳用膳,而申請認證後可以給予他們更多選擇,餐廳生意額亦因此增加。
九龍香格里拉酒店是香港第一間獲新月評級 5 級認證的酒店,香格里拉集團香港商務營銷助理副總裁韋穎思指酒店一向有提供清真食物的服務, 申請認證期間更聘請了穆斯林主廚烹飪地道菜式。自從取得認證後,穆斯林客人的入住率亦有明顯的上升,認為是對酒店的肯定,他們認為「申請費是會有一個好細微的成本,但最重要的是硬件配套的完善, 以及員工們的訓練, 我們不是淨看成本, 而是整件事的投放。」 九龍香格里拉作為集團式經營酒店,韋穎思指會向其他地區酒店借調職員作文化交流,安排穆斯林國家的同事到港交流。除了酒店員工的培訓外,酒店亦會邀請不同地區媒體到酒店體驗,在香港開通中東國家直航航班時,已經邀請了一些對酒店設施的改動或更新有興趣的中東媒體來港體驗。
清真點心廣受好評 穆斯林團體冀有實際行動設友好設施
香港的清真認證由香港回教信託基金總會審理及批出,而餐廳需遵從伊斯蘭教義,提供符合教義的清真食品。總會同時有主理香港現時唯一的清真茶樓,香港回教信託基金總會及香港伊斯蘭聯會教長楊興本提到,穆斯林旅客除了會吃自己家鄉食品外,亦希望藉着旅遊嘗試當地美食,因為總會主理的茶樓地方足夠容納大多數的旅遊團,所以清真茶樓十分受遊客歡迎,不少穆斯林旅行團都會安排到此嘗試既有香港特色又符合清真要求的點心。營運清真茶樓時,在菜式上亦要取捨,如盡量嘗試以植物油取代傳統使用的豬油。

但楊興本認為非清真餐廳要獲取認證要費很多功夫。現在香港的清真認證分三個分類方法,包括「清真餐廳」、「清真廚房餐廳」及「清真友善餐廳」,他指有來自東南亞國家的穆斯林旅遊業界對此作出質疑,但認為香港穆斯林群體依然是少數,普通餐廳生意不能單靠穆斯林群體撐起,因此在香港分級認證只是「為了方便穆斯林遊客食清真食物」。
楊興本指對比認證初期,酒店餐廳認證數量有明顯上升,因為酒店的餐廳廚房空間較大,較易申請認證,甚至可以做到全面清真。在不論認證級別下,他希望最理想的情況是所有餐廳能提供獨立的餐具,例如有不一樣顏色的餐具直觀給予穆斯林客人信心,令穆斯林遊客認為「你做到好認真,我去看到的所有都是獨立的」。 他認為政府目前推動穆斯林友好設施的發展只是口講,而未有實際做法例如提供津貼去宣傳和吸引更多人進行認證申請,他如此打比方道:「如果我費這麽大功夫但是不知道有沒有生意和遊客來,我爲什麽要去做?」因此,政府亦應進行更多推廣,讓更多外地人都能了解到香港目前穆斯林友善設施發展情況。
在語言方面,Alvi 認為本地人不太會與遊客説英語。他表示假如作為穆斯林旅客,去任何一間餐廳或者咖啡店,詢問有關食材的原料,職員通常只會簡單説「哦,對不起,我們不知道」,Alvi 坦言,香港在這方面需要有更多針對穆斯林群體的語言培訓工作。
在提及施政報告中有關阿拉伯語的士司機的提議,Alvi 認為讓的士司機學習阿拉伯語是很困難,「他們年紀較大,不容易學習」。在提升穆斯林在香港的乘車體驗上,他認為與其讓本地的士司機學習阿拉伯語,最好的方法是給會説阿拉伯語的人士一個的士車牌執照,讓穆斯林遊客能夠有更好的旅遊體驗。
另外,楊興本又提到,香港可以參考其他地方的做法改進,如日本的旅遊景點有不同友善措施,包括有流動洗手間、祈禱的地方等。主要景點如海洋公園,可以增加指示牌寫阿拉伯語,吸引穆斯林遊客:「你看看日本台灣,他們弄了有阿拉伯語的指示牌指出哪裏有穆斯林友善餐廳,就像中國人去到其他國家,你看到中文,你會覺得挺有趣和舒服,所以政府真的要去實際做到這方面。」
香港政府除了可以更新硬件外,加大宣傳功夫亦是一大要訣,楊興本認為現在對外宣傳仍不足夠,令即使配套有準備,但旅客亦不知道的情況出現,他舉例,海洋公園和香港迪士尼餐廳都有申請清真認證,但缺乏推廣,連「香港人都不知」;Alvi 亦表示在社交平台觀看視頻時總是能看到迪拜、阿聯酋等推廣廣告視頻,但「不幸的是,我們沒有任何廣告」,他希望未來政府可以製作作更多廣告,特別是在 YouTube 上,推廣香港的美麗。

【財經專題】餐飲企業瞄準「銀髮族」軟餐消費 連鎖快餐集團相信門市多成競爭優勢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