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港聞

調查:75%金融機構用生成式AI 研究中心:缺人才兼要加強規管

金融學院轄下香港貨幣及金融研究中心今(9日)發布《GenA.I.新時代:促進金融服務負責任地應用人工智能》報告,指75%的受訪金融機構已推出至少一個GenA.I.(生成式人工智能)用例或正進行試行計劃和構思,預計未來三至五年比例會繼續上升,但風險管理如模型準確性、數據私隱安全、人才發展及相關法例規管等仍須加強。

金融學院轄下負責研究工作的香港貨幣及金融研究中心指香港金融業正穩步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 GenA.I.。(陳詠鋒攝)
75%受訪金融機構正試行或應用 GenA.I.,大型金融機構的應用率較小型企業略高。(陳詠鋒攝)

研究中心以問卷調查形式收集了55間金融服務機構的意見,包括26間銀行、10間保險公司和19間資產財富管理公司。其中75%的受訪金融機構正試行或應用GenA.I.,報告預計未來三至五年內,這一比例將進一步提升至87%。

有83%受訪的大型企業已經推出至少一個GenA.I.用例,高於小型企業63%的比例。而GenA.I的應用主要集中在機構內部,例如用作虛擬助手及和客戶簡單溝通。

在風險管理方面,受訪金融機構則最重視模型的表現與準確性(95%)、模型的透明度與可解釋性(65%),以及數據私隱與安全(64%)。

報告指GenA.I.能有效地提升金融機構的工作效率,並能快速處理數碼訊息,但使用時需要留意模型的準確性及數據隱私等風險影響。同時,資源與人才不足使發展步伐緩慢。金融學院行政總裁兼研究中心執行董事馮殷諾表示,有金融機構向他們反映缺人才的情況,希望有更加多人做數據分析、系統開發及金融風險分析,多間機構視GenA.I.為工具,能有效減少工作量,騰空更多時間去照顧客戶。

金融學院行政總裁兼研究中心執行董事馮殷諾表示有金融機構反映缺乏人才。(陳詠鋒攝)

指導老師:林穎茵

《San Po Yan Magazine 新報人》

新報人(SPY)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生實驗報紙,以實踐新聞自由為原則;體現不趨附商業利益,不附從政治功利,只為專業學習的存在價值。

留言

政府擬禁加味煙  酒吧業冀設立緩衝期 

陳虹秀暴動案被判3年9個月 法官:與在場示威者罪責相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