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人物

我不識字,但我出書 輪椅天使望餘生報答社會

人來人往的花園街有一位「輪椅天使」,叫蘇金妹,她投入義工服務幾十年,希望趁自己仍有能力時盡量幫更多人;她更向朋友借錢出版自傳《蘇金妹的傳奇一生》,然後每天穿梭港九新界「推銷」;她希望以自身經歷鼓勵讀者,「蘇金妺都得,點解佢哋唔得?」

十五歲一次意外 開啟義工人生

十五歲那年,蘇金妹與弟妹玩捉迷藏時意外墮下,頭部受傷;康復後她的腰骨開始疼痛,但因為家人不了解傷勢,只用跌打酒為她纾緩痛楚;時值 1967年暴動,醫療服務受阻,延誤了蘇金妹的治療,結果令她雙腳不能動彈。她直言自己當時就像一個「廢人」,「唔食飯,唔做運動,唔梳頭,乜都唔做,我想死㗎。」

意外之後,當年十五歲的蘇金妹對前路感到迷惘,後來醫院的傳教士向她傳福音,開始令她思考生存的意義,並成為了基督徒;宗教引領她走過低谷,令她對人生的態度變得積極。

出院後蘇金妺入住提供照顧服務的院舍,在院舍開始做義工,幫助病友,到現在她還不時到老人院向長者捐贈物資。她開始參與義工活動時,自己的經濟狀況也不算寬裕,但儘管如此,蘇金妹還是堅持下去。她希望盡量滿足長者的需要、關愛他們,就如她兒時希望得到更多關愛一樣,「等佢哋開心下,唔好咁孤單」。

不識字仍堅持出書 來自百人的友誼

蘇金妹不大識字,十個字只能看懂兩個,她談到出書的經歷,曾得到許多人幫助;她向朋友借錢出書,又收集了上百位朋友寫給她的文章,講述她們之間的故事,「全部都寫得好好,我好多謝呢班人,因為呢班人,我先可以出到本書。」她表示,初版僅有60幾人的故事,到現在加起來已有一百人。她把賣書的收入捐出;出書最後令她賺到的,是朋友和友誼。

蘇金妹在花園街向途人推銷她的自傳。(陳巧恩攝)

讀者感觸 要學習幫人精神

十幾年前曾買了蘇金妹自傳初版的花媽談到,自己多年來一直參與義工活動,和孫女若瑜一起探訪養老院和賣旗,令她對蘇金妹的經歷身同感受。她表示買書是希望給予支持:「我都認識唔少輪椅義工,殘而不缺,好努力做好自己之餘,仲幫社會做好多嘢。」她亦從書中獲得啟發:「覺得自己幸福,身體健全,可以幫到好多人。佢哋唔健全,但一樣可以幫到咁多人。」

若瑜停下傾聽蘇金妹的故事時,神情溫柔,並向花媽拿了五十元買書。(陳巧恩攝)

蘇金妹說賣完這版書之後就會「退休」,但仍然會參與義工活動,「直到做唔到為止,有氣我就會繼續做。」

指導老師:陳景祥

《San Po Yan Magazine 新報人》

新報人(SPY)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生實驗報紙,以實踐新聞自由為原則;體現不趨附商業利益,不附從政治功利,只為專業學習的存在價值。

留言

林卓廷披露游乃強受查案 律政司終極上訴得直 恢復定罪及判刑

23條生效一年|未如國安法般透露詳細執法行動 湯家驊:需在公開與否取得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