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副刊

「磚磚」有味:從襯托到「操縱」路人 街道路磚設計有學問

按圖進入新聞片段

上環永樂街的巨型「羅盤」、路德圍的「加速帶」、大會堂的灰白網格,你有注意到這些香港街頭的路磚設計嗎?現時香港行人路由路磚鋪設,除了方便道路維修,其灰、棕、紅的用色也能減少眩光,有些別出心裁的鋪排更能展現地區文化,甚至無形中「操」著我們的步伐這些精心設計的路磚,背後究竟蘊含著甚麼樣建築學秘密  

城市漫遊 探索路磚設計奧秘 

孩提時代的你或許試過因無聊、貪玩而不自覺地在行人道上玩起「踩地磚」遊戲然而隨著年歲漸長,或許已不再參與那略顯幼稚的玩意没有再留意地面上的路磚 

一名小孩在不亦樂乎地玩「踩地磚」遊戲。(譚櫻芝攝)

常被我們路磚其實在設計上無論是鋪法、顏色材質都花了不少心思記者分別與香港中文大學建築系學生許偉嵐和梁永鐮,以及香港知專設計學院園境建築高級文憑講師尚衛嘉走訪中上環一帶,探索該區的路磚設計。

尚衛嘉指出,路磚既可以提升行人的行走便利性,又方便維修管道及排水系統,還可以承載文化意義,展現地方特色。(譚櫻芝攝)
許偉嵐(左)和梁永鐮(右)與記者漫步城市,細說路磚的美學設計。(盧泳蓓攝)

到上環西港城和文化廣場附近,許偉嵐和梁永鐮向記者介紹西港城面上正方形的屬銘,它和文化廣場的圓形放射路磚設計都頗為罕見,兩者屬於市建局2003年「上環坊」的改建項目。西港城的路磚色調是往日常見的灰色和紅色,路政署表示這一類色調較易融入周邊環境,且有助在陽光直射下減少眩光。 

梁永鐮認為西港城外的正方形路磚鋪法可以突出印有圖樣的金屬銘牌。(盧泳蓓攝)

文化廣場中間的圓形位置一個大型指南針,以灰白色石磚鋪成放射型圖案尚衛嘉指,這樣的設計具有指引作用配合不同方位的路磚標示了鄰近建築物或街道的名稱讓人覺得「好似指南針咁,唔使手機地圖都得」。香港中文大學建築系教授何子偉表示,圓形廣場的放射性聚焦型設計旨在人們聚集在圓心的空間,從而加強中心感。 

上環文化廣場的路磚猶如一個大型指南針。(譚櫻芝攝)
路磚上刻有文字,指示行人附近街道和建築物的位置與方向。(盧泳蓓攝)

與環境配合 襯托建築主體 

乘電車抵達中環康樂廣場後,映入眼簾的是潔白典雅的怡和大廈。這座由私人發展商興建的甲級寫字樓,其外圍地面鋪設著深灰色長方形花崗岩路磚梁永鐮和許偉嵐認為路磚低調簡約的色調恰到好處——深淺適中的灰色既不突兀,又不會與白色建築主體產生視覺上的衝突,避免了「混為一體」的觀感這樣的設計既不會搶走怡和大廈和銅色雕塑的焦點,又為整體環境增添了內斂優雅的氣質。 

尚衛嘉也認同方方正正排列的路磚和沒有太大對比的色調能夠與周邊的樹木及建築物互相配合營造出和諧統一的視覺效果路磚和噴水池的顏色配襯自然,水池的水聲也能掩蓋車聲的喧囂為這片商業區帶來了一種靜謐氛圍。

在灰色路磚的襯托下,怡和大廈外整體散發著一種優雅與和諧感。 (譚櫻芝攝)
怡和大廈的灰色路磚不會搶走銅雕塑的風采。(盧泳蓓攝)

怡和大廈旁的是香港大會堂紀念花園,大會堂外淺灰色為基底,鋪設著由白色與深灰色交織而成的雙層網格馬賽克磁磚。許偉嵐指出這種正方形設計是因應大會堂走廊上蓋的結構作延伸,為公共建築營造平易近人的氛圍。尚衛嘉進一步解釋大會堂採用現代主義建築風格其網格狀路磚能夠巧妙地引導行人視線,將人們自然地導向建築主體——大會堂。 

大會堂外的廣場路磚以網狀鋪設,為走廊上蓋結構的延伸。(譚櫻芝、盧泳蓓攝)
尚衛嘉指出,香港大會堂路磚的線性結構具有引導人流的作用。(譚櫻芝攝)

乘坐天星小輪到維港對岸的尖沙咀文化中心,會發現其地面鋪設與大會堂形成鮮明對比。尚衛嘉指,文化中心外的路磚用不規則的黑、白、灰三種顏色的亂石鋪砌,營造出富藝術感的隨性氛圍。然而,這種看似隨意的設計實則暗藏巧思:細心觀察可見若隱若現的灰色線條,這些線條與周邊樹木和燈柱的排列相互呼應,形成隱形的視覺引導,巧妙地將人流導向水池與鐘樓。 

尖沙咀文化中心的路磚設計與平常見到整整齊齊的路磚不同,具有藝術空間的自由感。 (譚櫻芝攝)

路德圍路磚設計,是創意還是多此一舉 ? 

路政署去年開始推展街道美化工程,選定高人流的區域進行重舖路磚和翻新構築物的工作,如荃灣路德圍和中環碼頭等,希望突顯地區文化,提升路人步行體驗當中路德圍的行人路磚設計以暖棕色為主調搭配褐紅色磚塊砌成箭嘴圖案路政署指這種路磚圖案帶有流動感,能為社區增添活力之餘也能營造出充滿動感的氣氛 

翻查區議會會議錄音,時任路政署高級園境師(新界)洗家琪指箭嘴形路磚的鋪排有引導人流進入路德圍的作用。(盧泳蓓攝)

記者實地,發現箭嘴圖案的鋪排,在視覺上猶如一條無形的「加速帶」,讓人不由自主地加快腳步。荃灣區市民羅先生就認為箭嘴地磚多此一舉,是最;也有經過該區的市民鄭先生認為行人的走路方向並不會因箭嘴地磚而受影響出版《香港散步學》的城市研究者黃宇軒認為箭嘴地磚令人「眼花撩亂」,不覺得有引導人流的效果。

荃灣區居民羅先生認為,地磚色調保持單一會更好。(盧泳蓓攝)
鄭先生(右)認為路德圍箭嘴型地磚鋪法較亂。(盧泳蓓攝)
黃宇軒認為,道路設計的效果不僅取決於多樣性或美觀等元素,還需要看設計者的技術。(盧泳蓓攝)

何子偉解釋道,建築師每一步設計背後都有一個動機例如建築物主題、城市容貌以及物料的稀缺性等。以荃灣路德圍為例,荃灣地鐵站與該區主題色均為紅色,因此在設計上通常採用較為舒適且貼近大自然的色調故此該區選用淡黃和褐紅的地磚搭配,不僅呼應主題,也維持了區域色彩的一致性。 

何子偉又提到,箭嘴型的鋪法能行人提供方向感,使他們不自覺地跟著箭嘴方向的指引。他估計設計者的初衷可能就是希望行人不會在此停留。然而,他也指出,舒服的地磚顏色與推動人流的箭嘴型鋪法是否相互協調,仍有討論空間。 

何子偉指政府在鋪排路磚時,一般都喜歡使用自然色調。 (譚櫻芝攝)

何子偉指,優秀的路磚設計應該要兼顧附近景物,互相呼應。黃宇軒認同道路設計可以更天馬行空,「我覺得如果條路可以引到人好Playful(有趣)咁去行可能係一件好事。 

指導老師:陳景祥 

《San Po Yan Magazine 新報人》

新報人(SPY)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生實驗報紙,以實踐新聞自由為原則;體現不趨附商業利益,不附從政治功利,只為專業學習的存在價值。

留言

Art Basel巴塞爾藝術展人山人海 展品可動受歡迎

演唱會帶動經濟 學者:推旅遊套票吸引遊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