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捧一杯茶飲近年已成為街上經常能看到的景象,內地人氣連鎖茶飲店如雨後春筍般冒出,連番攻港上市開分店。單在尖沙咀購物藝術館便包含「喜茶」、「奈雪的茶」與「霸王茶姬」等知名茶飲店,恍如「奶茶一條街」。作為內地大型連鎖茶飲品牌的「蜜雪冰城」於 2023 年 12 月在旺角開設首間香港門店,開業以來店舖門口長期大排長龍,其後店舖擴張不斷,不足一年已經陸續在港增設 7 間分店,遍佈港九新界。
同時,多間內地茶飲品牌亦看準香港的集資市場可以擴大投資者基礎,先後赴港申請上市,不過部分企業的上市申請已失效。有投資專家解釋,相關茶飲店的業績雖然斐然,但由於可代替性高,加上市場飽和及茶飲業的「內捲」令投資者對茶飲股投資慾望不足。
低價茶飲店更吸客 創逾百億收益
為了解內地茶飲品牌在港的營業情況,本刊記者實地考察其中兩個品牌的門店,包括今年初提出上市申請但仍未成功上市的「蜜雪冰城」,以及 2021 年已上市、被稱為「全球茶飲第一股」的「奈雪的茶」。
記者在 12 時半午餐高峰期分別到此兩家門店進行了一個半小時的觀察,發現同一時段的兩間茶飲店人流情況大有不同。售賣單價最低的「蜜雪冰城」於旺角的門店已接單近 50 名顧客,大約 5 至 10 人的人正排隊買茶,逾 20 人等候取茶。相反,售賣單價最高的「奈雪的茶」位於尖沙咀購物藝術館的門店外人流則比較疏落,只有近 10 人正等候取茶。 正在輪候取茶的茶客王梓璇表示自己每星期都要喝奶茶,但覺得這些奶茶店的產品都比較相似。「我今天本來是買喜茶的,然後看到旁邊有奈雪的茶我就來了。」
蜜雪冰城去年 12 月來港在旺角開第一間門市,至今約一年門市數量已經增至七間。翻查「蜜雪冰城」的業績,截至去年該公司在全球擁有超過 3.6 萬間門店,產品單價雖然只有約 6 元,但去年首 9 個月出杯量達 58 億杯,成為中國第一、全球第二的現製飲品企業。公司去年首三季收入 153.9 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增長 46.7%;其淨利潤達 24.5 億元,按年增長 51.1%。另一間同樣在今年未能
成功上市的「古茗」同樣透過加盟店擴張發展,截至去年 9 月底「古茗」門店數量約為 9,000 間,其飲品定價於 10 至 20 元之間。截至去年首三季收入 55.7 億元,按年增長33.9%;其淨利潤達逾 10 億元,按年增長近 264%。相反,更早的進入香港市場、定位中高端茶飲的「奈雪的茶」在其盈利表現上明顯「遜色」於兩家主打低價的同業。「奈雪的茶」於全球擁有 1,894 間門店,其中 1597 間為直營店,297 間為加盟店。截至 2023 年每張訂單平均銷售值達 29.6 元,全年收入錄得 51.6億元,但就轉虧為盈,由虧損 4.7 億元轉盈至 1,116.6 萬元。由於「奈雪的茶」於去年年中才開始推行加盟店模式,因此在分店數量上遠低於另外兩間。
品牌盈利關鍵靠加盟店數量 售賣原材料「內捲」嚴重
值得留意的是,「蜜雪冰城」並非靠店舖直銷才能獲得「利潤冠軍」的皇座。背後大量增添加盟店數量搶佔市場份額,向其售賣食材才能獲得百億收入。截至2023 年 9 月,「蜜雪冰城」的 3.6 萬間分店當中,超過 99.8%的門店為加盟門店,其餘為自營門店。而 98%收入來自於向加盟門店銷售商品包括食材等及門店經營設備,收入高達 151 億元,佔總收入近九成。再翻查「蜜雪冰城」2022 年 A 股上市招股文件,旗下自營店的毛利率極低,在 2022 年 1 至 3 月更僅有-8.21%。
除了內地品牌外,香港也有不少由本地人經營的茶飲店加入「戰團」,本地茶飲店「茶一」就是其中之一,他們在荃灣開設的分店附近便有一間「蜜雪冰城」。店主曾佳超認為「蜜雪冰城」等知名茶飲品牌在該區「插旗」會因知名度高而馬上搶走附近一帶的客源,但由於市場受歡迎的類品大致相同,作為其他茶飲品牌
仍有少量的生存空間。然而旺角、尖沙咀等匯集更多品牌的商業核心地段已競爭激烈,隨著內地大型茶飲品牌在本港各地的分店越開越多,他們除了在產品單價上「內捲」,現在更已在原材料上打價格戰,成立自己完整的食材供應鏈,以壓低原材料成本來競爭,行業的經營空間和毛利將被攤薄得越來越少。
他補充,茶飲業自營成本高,內地茶企來港尋求新商機,在經濟下行、租金人工昂貴,本地人北上消費的情況下,即便是大型連鎖品牌也未必能夠在香港立下陣腳。據中原地產代理陳毓龍向多間傳媒機構透露,「蜜雪冰城」將在月租約 16 萬的沙田石門京瑞廣場擴張第七間分店。記者按品牌最低價 9 元一杯的冰檸檬水粗略估算,撇除銷售成本與營運成本,每天營業 10 小時,「蜜雪冰城」沙田分店每日要賣出約 600 杯,平均約 1 分鐘賣出一杯才能勉強維持舖租。
凱基亞洲投資策略部主管溫傑也指,「現製茶飲業」的產品種類和銷售模式單一,欠缺獨特性,成為一大困境。「你可以開茶百道,其他競爭者可以在隔壁街開千百道,你賣 6 元,我可以賣 5 元。 茶飲不是生活必需品,消費者只會將貨就價,選擇較低價的茶飲品牌」。他直言 即便早年「奈雪的茶」能靠門店裝修設計、品牌聯名吸引顧客到店「打卡」吸客,然而潮流易變,其他品牌也能仿效,企業又再次落入「內捲」的價格競爭。
「茶飲第一股」股價連跌 茶飲業上市艱難
有別於「古茗」和「蜜雪冰城」攻港上市受挫,作爲「內地茶飲第一股」的「奈雪的茶」(2150) 早在 2021 年 6 月在港交所成功上市,即便如此,該茶飲股亦未見受投資者追捧,自上市以來「奈雪的茶」股價不停下挫,由最初上市價 19.80元,大跌至現時的 1.82 元,跌逾九成。
茶百道(2555)隨後在本年 4 月上市,首日(23 日)卻跌破招股價,當日收市報12.8 元,比招股價 17.5 元低約 27%。更在 9 月下跌至最低點 4.14 元,至今股價亦明顯低於招股價。
有望成為「茶飲第三股」的「蜜雪冰城」或「古茗」的上市招股書卻在今年 7 月份雙雙失效。溫傑則表示,內地茶飲企業來港上市的目的不外乎提高品牌效益、集資和引入新股東,惟現時估值不足,未能達到預期集資金額而暫緩上市計畫。對於「蜜雪冰城」曾於 2023 年 A 股上市但失敗,溫傑解釋, IPO(新股上市)會分薄二手市場資金,而內地不鼓勵「紅燈行業」(即現金流強勁的消費餐飲類行業)上市,希望將股票市場和集資平台留給有利國家發展的行業,例如科技、晶片等。今年 9 月尾更是傳出中證監煞停「蜜雪冰城」和 「古茗」的在海外 IPO集資計劃,導致他們在港上市計畫遙遙無期。
溫傑指出,資本市場與實業不同,投資者更看重未來增長,在明顯「內捲」、行業飽和的情況下,茶飲股難單靠加盟增加盈利而獲得投資者支持。加上市場上流通的股票眾多,「奈雪的茶」在股票市場累積跌幅太大,即便股價反彈,舊投資者沽出,新投資者也未必會在高位入市,加上沒有利好消息刺激其股價上落,也
更難吸引投資者趁低吸納作短線買賣。 另一方面,他指出茶飲股不派股息,沒有高息股如電訊股、內銀股等具長線持有的價值,股票市場選擇太多,預計茶飲股價將繼續低位橫行。
無人機外賣實測快過人手 香港複製內地模式仍待考驗
【人物專題】銀幕一分鐘 武指十年功 梁博恩:團火唔好熄就得㗎啦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