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港聞

留學香港 一宿難求

按圖進入新聞片段

政府希望建立留學香港品牌,吸引更多學生來港讀書。不過大學宿位供不應求,有留學生求學先要「求宿分」,不惜犧牲私人時間參加宿舍活動,才保證有宿位,形容猶如坐監。爭不到宿舍的學生唯有在外租樓,稱如打仗般講策略搶租房。香港要留得住學生,前提是留學生要有得住。

大學宿位緊張  內地留學生:「住hall就是住jail」 

「我上年就有個感覺,覺得我住hall(宿舍)是住jail(監獄)」,來自廣州、現為香港城市大學的三年級學生的胡馨兒苦笑道。胡馨兒原本在珠海就讀新聞,她認為香港相對多元化,和新聞環境更自由,在大學二年級下學期轉到香港繼續學業。來港前她並沒有太擔憂住宿問題,相比起每年17萬港幣的學費,每年約4萬港幣的宿舍費用並非很大的成本,怎料真正的考驗是如何保住宿位。 

城大規定非本地學生只有首兩年可以保證有宿舍入住,至於第三年是否繼續有宿位,就取決於宿分是否達標。宿舍舉辦的籃球比賽、拔河、萬聖節等,都是能增加宿分的活動。香港租金高企,學校宿舍開支相對少,許多不想捱貴租的留學生也只能被迫加入這場「搶宿分大戰」。為此,胡馨兒幾乎把所有空閒時間都投放在宿分活動以求四年級時有宿位。  

胡馨兒指出住城大Hall 11時,學生無從得知每個活動分數和加權比例,因此想保宿的學生只能盡量參加每一個活動。(黃佳穎攝)

每間大學有其保障非本地生住宿的安排,不過並非每間資助大學也可以確保每位留學生可以住足四年。來自泰國、在中文大學讀心理學的Gut 為避免為宿位而煩惱,因此在選擇宿舍時特意考慮宿舍提供的住宿年限。Gut在入學時選擇了善衡書院作為第一志願,主要原因就是有住足四年的住宿。他說:「(中大)只有三個書院提供四年住宿,其餘的只提供三年,而且如果想留到第四年,就必須經過相同的程序,取得書院分數。」 

Gut慶幸自己能夠能入住善衡書院(黃佳穎攝)

Gut笑言之前曾想與中學同學一起租屋,但被租金嚇退:「我們當時想,如果我們在外面租房子呢?然後我們看到價錢就覺得,不行,我們不能那麼做。」  

宿舍活動原意為豐富學生生活而設,然而胡馨兒直言,為宿分而參與宿舍活動反而令她難以體驗香港生活。「其實我有好大的壓力,老實說你要一直想你要多少分才(可以)住Hall」。胡馨兒分享道,雖然也有同學住滿兩年後就選擇出去租房子,但她身邊大部分留學生還是希望住宿舍,減輕生活成本。但這樣做的代價就是要犧牲私人時間,賺取宿分,她說:「其實你沒有自己的時間,去香港其他地方探索、去玩。」   

香港八大院校非本地生人數和宿位數量對比,均面對供不應求的情況。(李景琳製)

留學生這麼緊張宿位,是因為本港八間資助大學宿位與學生比例都有差距。單計教資會資助課程,本地生加非本地生的數字,已經遠遠超過宿位數目,這個數目是未計非資助課程的學生。以港大為例,若計及全部課程學生有39,166人,非本地生數目多達19,145人,而宿舍只有7800個。

根據教育局向立法會回應質詢時資料,非本地學生申請宿位成功率有八成,但就沒有學生住宿年期資料。 而宿舍編配具體安排由各大學自行制定,無就入住年期設上限。

 胡馨兒解釋,不同宿舍對宿分的要求、規定各有不同,活動和計算分數的方法也不一樣,十分複雜。她上個學期住在Hall 11,查看不到自己每個活動有多少分,也無從得知如何計算個人分數以及獲得宿位的基本分數,對此她只能卯足全力,盡可能參加多些活動。但她認為這樣令宿舍活動變成同輩間互相競爭。 

胡認為宿舍活動可以推廣不同學生國家的文化,本意是好的,但「一個健康的Hall文化應該是大家都一起享受在Hall入面,大家好像一家人一樣,有本地的學生,都有非本地的學生。」 

胡馨兒參加宿舍零食分享活動。(受訪者提供)
這個學期胡馨兒被分到了Hall10,後者會在應用程式公布每個活動的分數,方便同學計算得分,胡馨兒認為好處是非常公開透明。 (受訪者提供)

在城大想有宿位要賺取宿分、同一區的浸會大學,就用另一計分法。浸大內地學生Nancy同樣曾經為宿位而煩惱。在浸大,每一層Hall Tutor(由宿舍選出的學生導師)對學生宿位佔很大話語權:「如果你跟Hall  Tutor關係很好,他會給你30、35分,那你其他甚麼都不用做,你就很穩地Return(保宿)了。」Nancy表示如想保宿,需要與學生導師打好關係。  

然而這對於留學生來說卻是難事:「首先你都不認識你的Hall Tutor,Hall Tutor也不認識你,可能甚至對你名字都不太熟悉。」她憶述一年級住宿舍時,並不理解宿舍的活動與規則。對於Nancy來說,宿舍僅僅是一個住所,但本地學生會將宿舍當成交友的地方,觀念差異加上語言不通的情況下,她不熟悉其他宿友,難以與學生導師打好關係。 

本地學生申請住宿時,學校會根據學生居住地與學校的遠近,出現一個「距離分數」,住得距離學校越近,分數就會越低,相反,住得越遠,分數越高。不過這個「距離分數」不納入在留學生的宿分內,因此保宿變得難上加難。      

荷蘭宿位不夠 英國申請就有 

張麥指出在荷蘭也存在宿位供不應求的問題。(受訪者提供)

大學宿位不夠原來不只香港,荷蘭同樣存在宿位供不應求的問題,留學生未必可以居住學校宿舍。來自內地安徽省,正就讀阿姆斯特丹大學傳播學的張麥表示能否入住宿舍取決於運氣,「當時學校給了所有國際留學生一個抽籤的機會,按機率看你抽不抽到學生的宿舍。」。對於留學生住宿的政策荷蘭亦與香港一些大學大同小異,「宿舍只提供第一年,跟香港是一樣的,後面就要自己找房子。」  

除了學校宿舍供不應求的情況外,在荷蘭甚至是在校外也難以租房。張麥直言,荷蘭住屋市場環境欠佳,「現在阿姆斯特丹租房的市場大屠殺,無差別的歧視所有人,不管你是誰,任何人都找不到房子。」張麥當時也曾嘗試通過中介尋找住宿,「這邊很多房東都會看跟你合不合得來、看你有沒有收入證明,甚至有些房東是會看你的性別,反正有很多因素。」 

相反,歐洲的另一邊英國,則沒有出現如香港、荷蘭般宿舍供不應求的問題。在英國就讀東安格里亞大學心理學的一年級留學生Yuki表示:「我們學校是有足夠的宿位,想住就可以住,甚至我有朋友所住的宿舍還有空的床位。」

與香港的留學生需要透過參加宿舍活動而爭取宿位有別,英國的留學生不用面對這方面的煩惱,「與香港的宿舍制度不同,不需要透過參加活動爭取宿分,如果想繼續住下去,直接申請就可以。」英國的宿舍則不會舉辦任何活動或派對,令學生之間的互動有限,Yuki稱:「英國只有學校會舉辦活動,宿舍只是單純是大家住在一起。」 

港留學生轉戰租屋市場  競爭激烈未睇樓先落訂 

在本港八間大學中,港大收最多非本地生,是宿位最緊張的大學之一。來自山西的周雨佳子本科畢業後到香港大學修讀碩士。然而,她收到錄取通知書的興奮轉瞬即逝,因接下來要在哪裏落腳成了她最大的憂慮,她表示「搶屋大戰」的細節仍歷歷在目。  

香港是內地生熱門的留學地點。周雨佳子早就通過同學得知港大的宿位不多,而且要透過線上系統搶位,先到先得,在對比過港大留學生的數量,她便打消了住宿舍的念頭。

周雨佳子8月26日來到香港,但直到8月18日才獲得學生帳號,可以搶宿位。她苦笑道:「那時候要是搶不到學生宿舍,我來了就要露宿街頭了」。(黃佳穎攝)

她轉戰到租屋市場,由於同一房源是同時開放給不同中介,誰先給錢簽臨時租約,誰就「贏」下房子。因此,她不僅要和親身睇屋的人競爭,更要與線上瀏覽網站的學生競爭。 

八月時周雨佳子兩位朋友專程來港睇屋簽約,即使那時候她因病住院,亦需要邊吊鹽水邊透過視訊通話揀樓。她形容整個過程如同「打仗」 。 

那時,她們一天內看了約十間屋,心儀的三間通通因為臨時租約「鬥快」的關係被搶走,「看中第一套,電話還沒掛房子就訂走了,哪怕我們的中介已經帶著我們站在屋子裏也不妨礙有人把它訂走了」;第二間屋因會看到殮房,她們擔心不吉利,猶豫10分鐘後照被搶走了;第三間則是在整理合約時被線上看照片的租戶訂走。她直言因而摸透了房源緊張情況下的潛規則,就是「先簽臨時約,再來看房子」,她承認這就像賭博般,但也沒辦法管那麼多,即使在實際看房後發現有問題,寧願付違約金,也不願租不到房子。 

最終,她只用半小時就訂下現在租住的房子,她憶述:「因為當時我們已經丟了三套房子,真的沒有這麼多需要仔細考慮的。」她當時更在原本租金上加500元港幣與其他人競爭。

周雨佳子和兩個朋友合租一間屋,她用窗簾作分隔,額外購置家具在客廳睡,月租6100元港幣,比主人房便宜1700元;住客廳的學生會自稱「廳長」,空間相對大些,租金也較便宜。 (受訪者提供)

亦有內地留學生選擇在深圳居住,兩地往返,Nancy是其中一個,她在大學二年級下學期時,因自覺難以融入香港的文化環境,決定在深圳居住,前後一年之久。「我最開始住在福田口岸」,Nancy表示,「後來搬家到距離口岸約十幾分鐘車程的位置。」她回憶當時單程需要兩小時,一天往返已花約四小時。為了縮短交通時間,她不得不將課程安排在幾天內,並為此drop(撤課)了專業課,且為遷就時間選取不喜歡的課程。最終,Nancy每星期返學四天,交通時長約16小時,而她的課程時數只有18小時。 

「通勤對我來說不是困難,最大的困難是自己的學習重心和生活重心分隔兩地。」她形容,居住在深圳導致自己的朋友、人脈等都在深圳,而非學校,進而使自己的重心不再放在學習上。她建議留學生在學業壓力大時不要居住在深圳。

暑假為租屋高峰期 或因心急而墮入騙案

租金會在暑假期間升高。(數據截圖於美聯物業網站)

香港租屋市場競爭激烈,租金也會隨開學前上升。「開學完之後(租金)就又跌了,我們見到通常租金由6、7月到7、8月是一個高峰期。」美聯物業住宅部行政總裁布少明解釋,內地留學生習慣先從網上睇樓,找到合適的房屋後,便立刻簽臨時租約,到香港後才完成餘下手續,因此暑假期間的租金會稍高,尤其大學附近地區,例如港島、紅磡等地區的租金會在這幾個月升幅超過5%至10%,之後放緩。 

布少明指更有留學生為租屋而立刻落訂,墮入騙案,「心急租,不找適當的代理,沒有一個充足的查冊 」。他解釋曾有人假扮業主有樓出租,並在網上登記,留學生因「心急」便交訂金給這些假業主,損失金錢。布少明建議留學生要找大型代理租樓,因為查冊較足,若日後發生任何事,也較容易追討。       

布少明指每年都會有幾宗至十宗有關留學生租屋的騙案。 (受訪者提供)

興建學生宿舍需至少三年 租屋仍是主流趨勢 

政府為推廣「留學香港」品牌,亦知道學生宿舍需求會增加。布少明指出對比租住酒店與私人樓宇的成本,留學生大多傾向租私人樓宇,因為私人樓宇可以兩、三個人合租,減少成本。且由於留學生在香港沒有固定收入,通常會一次過交半年甚至一年的租金,再加兩個月的按金,也很受香港業主的歡迎。 

針對宿位短缺,布少明提到:「有個趨勢就是香港愈來愈多投資者,或者發展商會將物業改裝做學生宿舍。」但他亦補充,這些學生宿舍都需要三至四年的時間興建和裝修,所以他認為現時在學校宿位短缺,大學又持續擴大招生的情況下,私人樓宇在現階段仍會是留學生的首選。    

至於增加宿舍供應上,在宿舍發展基金下,教資會早前已資助大學興建更多學生宿舍項目,目標是在2027年前陸續落成。宿位數目預期將在未來數年逐步增至約50,000個,以照顧包括新增學生的需求。

 

指導老師:林穎茵

《San Po Yan Magazine 新報人》

新報人(SPY)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生實驗報紙,以實踐新聞自由為原則;體現不趨附商業利益,不附從政治功利,只為專業學習的存在價值。

留言

政府銳意告別劏房 能對症下藥或是矯枉過正?

升降機維修更換工程一拖再拖 上有政策下無人手只能一等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