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港聞

舞者無場港鐵站成跳舞地 望公共場所可開放跳舞

近年韓風帶動下,很多年輕人熱愛跳舞,有人專門學習跳舞。在場地缺乏下,有舞者選擇在公眾場所練習,例如港鐵站及大學等地方,不過港鐵站練舞會遭職員驅趕。許多舞者曾考慮預約康文署練舞室排舞,卻發現預約場地有困難,加上時間有限制。有立法會議員建議政府設立公共舞蹈場地,支持舞蹈發展。

記者:藍卓詠、黃軍言、任藹琳

 

不少舞者選擇在地鐵奧運站近C2出口練舞(藍卓詠 攝)

周末的奧運站,不難見到不同人在跳舞,有的是三五成群,有的甚至穿着同一系列衣服,如女團般排舞。不過在港鐵站練舞有可能被趕,但大部分舞者仍堅持選擇在港鐵奧運站練舞,主要原因是免費、地方大、地點方便等等。

初次到奧運練習的初學者,鄧小姐、麥小姐、蔡小姐、湯小姐(左起)(任藹琳 攝)
韓舞團9nymph,劉小姐、郭小姐、邱小姐、吳小姐(左起)(任藹琳 攝)

自稱是韓舞團9nymph四人也經常相約到奧運站練舞,受訪的9nymph成員中有一半曾試過被港鐵職員趕離現場並禁止繼續逗留練舞。一個月會到奧運站練習8次的郭小姐提到,雖然沒有被趕走的經歷,但若遇到這種情況,心情肯定受到影響,因為這會打斷她和成員們的練習節奏。相對郭小姐練舞次數較少的邱小姐,一個月到奧運站3至4次,她也表示儘管她未曾遇到類似情況,但仍然會感到不高興,並會選擇被趕後預約其他練舞室,繼續與成員們練習。練舞比較頻繁的劉小姐和吳小姐每星期會到奧運站三次,他們分享曾被職員趕走的經歷,使他們無法繼續練習進度。吳小姐指:「他們會走過來,叫我們不要播放音樂,接着跟我們說這裏不可以逗留,然後我們就要停止練習,因為那個時段職員會站在一個特定的位置一直注視所有人。近期不太常見這情況,但如果突然發生一次,接着那幾天就會經常發生。」

另外,在奧運站練舞的受訪者普遍提及曾考慮過預約康文署練舞室,但預約困難,對他們的練習造成了障礙。邱小姐解釋雖然康文署的練舞室的租金相對便宜,但預約時需要搶位,而且時間上有限制,一天只能預約兩小時,這樣會限制他們的練習進度,使她不得不選擇在奧運站練舞。 劉小姐和吳小姐指出,每間康文署練舞室的地理位置略有不同,有些地理位置好的練舞室很快便會預約額滿,地理位置比較偏僻則會剩餘少量空位,這種限制讓他們感到不便,還要特意監察預約情況才能確保能夠練習。這個困難不僅影響了她們的練習頻率,也使他們在尋找合適的練習場地時倍感壓力。吳小姐又表示舞團內每人居住的地區不同,若康文署練舞室的位置偏遠或偏僻,很難遷就各個成員的居住地方,反觀相約在地鐵奧運站,成員們前往的時間不會相差太遠。

港鐵回覆本報查詢表示,根據紀錄,曾經有乘客就有關情況向奧運站職員反映,車站亦有派員定時巡查不同出入口,以確保車站走道暢通。

至於康文署的練舞室,每次只開放一個星期讓大眾預約,目前許多熱門地點的練舞室預約已經額滿,剩下的選擇往往只有早上7點或晚上10點的1小時時段,偏僻地方的練舞室則可以選擇更長或更好的練習時間。若希望獲得更長的練習時間,舞者們只能選擇偏遠地方。

林生源,中國香港體育舞蹈總會霹靂舞分部主席 (任藹琳 攝)

曾獲取不同霹靂舞比賽冠軍,中國香港體育舞蹈總會霹靂舞分部主席林生源表示,現時致力於訓練霹靂舞舞者,他認為香港政府對舞蹈的支持仍有不足。林提到:「其實霹靂舞進入奧運會,所有地方和國家都在談城市運動這件事,但我們早在25年前就開始跳了。嘻哈文化誕生50年,可是政府和相關人士一直後知後覺,應該早就要支持。」

他又認為香港舞蹈的推廣向來缺乏政府的支持,林直言:「籃球有籃球場,足球有足球場,踩滑板的也有滑板場,跳舞為什麼沒有跳舞場?」他亦批評政府缺乏前瞻性,凡事總是等到運動項目在國際上獲獎後才投入資金建設,場地落成時該運動已不再盛行,扼殺運動發展。林建議政府應有先見之明,同時應仿效台灣做法,設立專門的文化街和舞蹈場地,給予舞者空間發展。他提到:「台北有一條地下街,是政府,商界,和文化界一起發展的一條文化街,用很便宜的價錢租給一些人在哪裏發展。」林表示:「跳舞場是給人跳舞的地方,好像籃球場一樣,到處都可以。」他認為舞蹈交流並不應該只局限在同一地點進行,應擴展至全港,並建議跳舞場地除體育館外,社區內的空地也能作為場地供舞者使用。

另外,在推廣舞蹈文化方面,林認為政府除了要有前瞻性,亦擔任領頭者的角色,推動文化產業。林形容香港文化藝術一直受到守舊和循規蹈矩的思想束縛,導致文化產業停滯不前。他憶述以前大眾對跳街舞有誤解,指出:「以往年代對街舞文化也不是很支持,也會被警察趕走,街上的人們會覺得新穎,甚至叫子女不要學『擦地板』。」林寄望港人也能以開放態度接受街舞文化,潛移默化的影響力正是推廣舞蹈文化所追求的目標,然而,在公共場所跳舞就能實現這願景。

立法會議員兼香港青年協進會永遠會長梁毓偉提到,現時盛行的青年跳舞文化,他認為要令文化發展得更好政府可協助增設措施,例如在公共空間容許青年作舞蹈訓練及表演,積極推動舞團、舞者到內地及外國表演切磋,以令社會對跳舞文化更為關注。他又指:「增加跳舞活動和交流,尤其當霹靂舞及街舞成為體育競技,可加入更多的比賽直播、解說及旁述,以令更多人明白如何觀賞舞蹈,從而擴大觀眾群。」

至於學校方面,梁認為在中、小學加入更多不同舞蹈的推廣及興趣班能夠增加年輕人入門機會,又提及現時政府推出的「藝團借用學校場地試驗計劃」及「開放學校設施推動體育發展計劃」,都是希望學校與文體組織有結合,未來可以更多的協助及配對。

立法會議員梁毓偉稱政府應從多方面推動舞蹈文化 (受訪者提供)

對於有舞者在康文署預訂資訊系統「SmartPLAY」預約場地設施出現困難,他直言:「系統一直以來都有優化空間。」他又指文康設施在繁忙時間使用量大也不單是舞蹈室出現,尤其舞蹈室除了排舞外,有時亦會用作其他運動用途,如跆拳道、瑜珈等。要改善現況,梁毓偉建議可以增加有關舞蹈室的數目,以至翻新舊的體育館。另一方面,當局也可以考慮延長使用時間,尤其在周未及假日加開午夜時段,好讓有需要的青年可以租用。

康文署預訂資訊系統「SmartPLAY」介面

康文署轄下有16所表演場地可租用。梁毓偉提出政府提供演出及訓練設施場地不足,需要非政府機構及私人場地作為補充。根據剛發表的《文藝創意產業發展藍圖》,政府指會研究放寬不同場地的限制,提供更多表演場地,例如容許戲院用作現場表演、工廈改建為小型劇場或黑盒劇場,亦會善用現有商業用途的空間和商場,以至在新發展區興建表演場地。梁:「我認為方向正確,因為只要政府能拆牆鬆綁,相信市場就有空間創造就一些租金較低的場地來。」

指導老師:林穎茵

 

《San Po Yan Magazine 新報人》

新報人(SPY)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生實驗報紙,以實踐新聞自由為原則;體現不趨附商業利益,不附從政治功利,只為專業學習的存在價值。

留言

科技成殘疾人士出行障礙 程式支援有頭無尾

政府銳意告別劏房 能對症下藥或是矯枉過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