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港聞

政府銳意告別劏房 能對症下藥或是矯枉過正?

 

施政報告提出以立法方式處理劏房問題,合標單位將名為「簡樸房」,劏房戶認為此政策會導致租金上漲,政界相信政策有訂立的必要,社福界則認為執行成效存疑。

記者:黃泳言 盧昀譽 吳懿洛

「簡樸房」政策最快明年通過及登記 規管對象為業主

(黃泳言製圖)

本年度施政報告指出,現約有11 萬戶人家居住在住宅樓宇分間單位(劏房)。政府認為有必要訂立最低標準,以立法方式制訂劏房的出租制度,確保住戶居住在適切的環境,合標單位將名為「簡樸房」。當局為「簡樸房」訂下八大標準,要求業主或二房東遵守,違者最高罰款30 萬元及監禁3 年。業主和二房東須負上刑事責任,住客則不涉及法律責任。「「簡樸房」規管草案正進行公眾諮詢,目標2025 年獲立法會通過,最快同年第四季開始登記,合標準的登記單位有12 至24 個月寬限期改建成為「簡樸房」。

(吳懿洛製圖)

政策導致劏房租金上升 加重劏房戶經濟負擔

政策一旦實施,裝修成本上升、劏房面積增加、租戶需求或會下降,這些都是業主增加租金的原因。

侖居辦公室設於荃灣,為荃灣、葵涌、深水埗及旺角的基層市民服務。(黃泳言攝)

侖居社會地產有限公司由一眾社工及地產代理組成,透過房屋配對服務幫助基層劏房租客配對合適住所,從而改善生活狀況。政策公布後,部分原將單位放租給侖居的業主也聯絡侖居,打算收回單位,再根據「簡樸房」要求進行改建,相信後續租金會上升。侖居的總監及社工Korver 表示租金上升是必然,認為一人綜援戶最難找到符合「簡樸房」標準的居住單位,「佢哋綜援租金津貼得2500 蚊,無可能搵到符合『簡樸房』要求嘅單位,「(合規單位租金)最少要4000 蚊」他預計合乎「簡樸房」要求的劏房租金會微漲,「加幾百蚊都唔出奇,始終租客承受能力有限」,但直言未來政策真正實施時的租金漲幅仍是未知之數,視乎政府的安置情況及房屋供應量而定。

雲娟現居於設有獨立廚廁的單位,符合「簡樸房」標準。(吳懿洛攝,盧昀譽製圖)

荃灣劏房戶雲娟是侖居的登記租客之一,現一家四口居於實用面積約170 呎、月租6,800 港元的劏房單位。雲娟一家收入約16,000 港元,租金佔收入的百分之四十二點五,單位合乎「簡樸房」要求,業主表示暫不會調整租金。雲娟認為此政策「一點用都沒有,反倒影響大家的租金都在漲」,「政府這個政策有為我們考慮,但沒有為我們省錢」。住在此單位兩年多的雲娟因室內空氣不流通而多次欲搬離此單位,卻因「外面房租一年比一年貴」、「(租金)一千、一千地漲」而卻步。她認為劏房戶「最大的問題就是租金」,「政府其實有在解決(劏房問題),但解決的方式不在刀刃上,導致租金越來越貴」。她認為其他金錢援助,如疫情期間的消費券,更能幫助劏房戶,笑言如興建過渡性房屋的成本能用於發放劏房租金援助,「那真是幫大了」。

深水埗劏房戶梁太,現一家五口住在一房一廳的劏房,月租7,500 港元。她的單位符合「簡樸房」要求,亦預計政策實施後租金必定上漲。梁太指過渡性房屋租金與劏房相約但沒有房間,且地區偏遠不便子女上學,所以即使加租仍會選擇劏房。她認為一些劏房不符合消防條例及沒有獨立廚廁,具安全隱憂,因此有必要推行「簡樸房」,唯不希望對自己有太大影響,「希望屋主唔好加租,或者幅度唔好超過500 蚊啦」。她已輪候公屋六年,「排左好多年,最希望快啲攞到公屋」,但亦相信政府可縮短輪候時間。

林博建議政府訂立「起始租金」,以減輕政策對劏房戶經濟壓力。(吳懿洛攝)

九龍城區議員林博指,施政報告公布相關政策後,收到街坊對於政策細節的查詢有所上升,除對加租的憂慮外,更包括不合「簡樸房」標準租戶的法律責任,以及申領「合格證」的手續與安排。

他提議政府訂立「起始租金」,根據差餉估值於最高與最低價之間取中位數作基準,以免升幅令租戶不勝經濟壓力。現時大部分劏房不設獨立水錶、電錶,租戶在業主「估水估電」的濫收情況下所繳交的費用比實際用量所徵收為多,他認同需作規管。他又提議政府聘用退休公務員處理登記事務,以解決部門人手不足的問題。對於有租客擔憂租金上漲,他亦會介紹並協助他們申請過渡性房屋。

加速興建過渡性房屋 安置劏房戶效用成疑

為安置受影響低收入家庭並縮短公屋輪候時間,政府加快興建過渡性房屋,供居於不適切居所或輪候公屋不少於三年的人士申請。目前近18,000 個單位已投入服務,至2026 年將增達21,000 個,唯目前開放予租戶申請的單位中,逾八成位於新界區,而位處市區的只有2,589 個。單位的租金介乎每月1,575 至6,200 港元不等,視乎面積與租戶人數而定,一般低於差餉物業估價署最新公布的劏房平均月租5,200 港元,而領取綜援的租戶另享租金津貼。然而,Korver 指大部分租客因租期及經濟效益考量而放棄考慮過渡性房屋,「得兩至三年住,之後又要再搬過」,對多人家庭而言吸引力欠奉。部分單位更存在滲漏問題或不設空調,租戶需自費維修或添置,「有街坊搬入後發現唔好住,情願(繼續)住劏房」。

現居荃灣的雲娟剛入紙過渡性房屋的申請面試,卻因未獲香港入境權而不合申請資格,她批評資格要求過於苛刻,「四個人得一個無身份(入境權)都唔得,唔通一個家庭要趕阿爸或者趕阿媽出去咩?」不過,她兩名子女皆於區內就學,因此她坦言即使符合資格,亦不會選擇偏遠地區的單位,「肯定會優先考慮孩子,她(女兒)中學(學習進度)不能被房屋問題影響」。她曾考慮一鄰近女兒學校的過渡性房屋單位,唯租期只有一年,其後需每月續租,穩定性欠奉令她卻步,「這是家庭,不是拿個行李箱就可以走」。

輪候公屋逾六年的梁太同樣因子女就學的考量無意租住過渡性房屋,「舊年細路仔先出嚟讀書,唔想搬嚟搬去」。她又表示過渡性房屋單位與現居劏房分別不大,「睇過都係200 呎,又係無間房,租金加埋管理費都要6,200(港元)」。

林博表示,劏房戶拒絕考慮過渡性房屋的主因並非單位位置偏遠,而是缺乏市區獨有的完善交通及生活配套。「我哋九龍城區有一小時生活圈,甚至15 分鐘生活圈」,區內民生、娛樂、休憩、交通設施配套成熟,居民的生活所需得以在區內解決。故他建議政府與其興建或改裝「插針式」項目作過渡性房屋,不如考慮發展郊野公園邊陲地帶,或收購丁權土地並善用其地積比作混合模式的規劃發展,「譬如要有公園、學校、停車場」,以方便學童原區就學,同時便利生活所需,以增加過渡性房屋的吸引力。

何時告別劣質劏房 全靠打擊力度及多方合作

深水涉社區客廳主任徐滙宗,身後為社區客廳的設施。(吳懿洛攝)

「簡樸房」實施前將設12 至24 個月登記及12 至18 個月寬限期,政策工作小組料最快可於今屆政府任期內開始執法。「簡樸房」實施後,違例者將負上刑事責任,惟政府尚未公佈任何打擊無牌劏房措施的細節。面對未知的執法力度,深水涉社區客廳主任徐滙宗指政策實施後會形成一個新境象,有更多新劏房,亦會「有灰色地帶出現」,但暫時未能肯定實際情況。現時社區客廳約有兩成會員住處未合「簡樸房」要求,社區客廳會以法律講座支援,教授劏房戶如何保障自已。

Korver 則擔心政府的執法力度。他指禁絕天台屋、工廈單位多年,但至今仍未處理好。他指現在有多於3 .3萬名劏房戶不合公屋申請資格,當中不少每月只靠$5000 綜援生活的一人住戶。礙於經濟條件,日後會有人選擇無牌劏房,所謂「劏房黑市」亦必然存在。Korver 認為要解決無牌劏房,只能增加執法人手,但至今仍未有任何消息,「可能掛住起公屋就忘記執法」。

林博認為現時一些劏房「不公開又未必不合法」,是法律上的「灰色地帶」,而「簡樸房」的合格證能避免市民誤墮法網。他認為除非有人舉報,否則難以查明工廈單位是否作住宅用途,因此他建議政策實施後由工廈劏房開始打擊。他相信「政府都有考慮呢方面既資訊同埋研究」,建議政府成立跨部門政策小組,聯同專業人士、執法人員及地產代表探討方案執行細節。

指導老師:黃凱琳

《San Po Yan Magazine 新報人》

新報人(SPY)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生實驗報紙,以實踐新聞自由為原則;體現不趨附商業利益,不附從政治功利,只為專業學習的存在價值。

留言

舞者無場港鐵站成跳舞地 望公共場所可開放跳舞

留學香港 一宿難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