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社政

獨居非長者等逾十年未上樓 社協:現時編配要40年才能消化單身申請需求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今(1日)2024年非長者單身獨居住狀況舉行發佈會稱截止今年9月有9.1萬非長者一人申請,但每年只編配2200個單位,估計要40年才能消化, 促請政府改善房屋政策重視佔公屋整體申請近一半的非長者單身輪候人,提升其住屋環境。有單身人士等了16年,來變長者都未上到樓,他笑言:「如果唔夠長命住不到公屋。」 

施麗珊憂政府天秤過分一面倒, 或會引發其他社會問題,例如加重市民心理壓力, 而出現情緒問題。(陳穎欣攝)

社區組織協會副主任施麗珊,政府未將非長者單身輪候人策目標之內。按目前公屋每年僅2200長者單人單位的編配額要至少四十年才能消化現有申請需求。她提及,現時香港所行的「配額及計分制」,簡公屋及現金津貼均不接受單身申請,認為政府誤判現時社會非長者單身輪候人的數量,未能照顧到社會每個群 

張楚瑜指出,即使有300萬個公屋單位供應, 非長者單身戶每年僅獲2200個單位編配額,難以應付非長者單身輪候人的需要。(陳穎欣攝)

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張楚瑜指出,政府簡約公屋以家庭為單位作優先分配,非長者單身即使輪候公屋三年,不能申請 調查顯示超過六成非長者單身受訪者認為這項政策不合理。 

編配政策及程序下,非長者單身往往未能優先選擇公屋單位,而大多只能選擇共用廚房和廁所的單位,若輪候人因這些因素拒絕入住,她認為不應計算為一次有效偏配,望政府重新商現時計分制及編配政策。 

市民孫先生認為,政府對非長者單身輪候人需要更公平。(陳穎欣攝)

57歲的孫先生指出16年前即41歲時已提交公屋申請四年三次查詢房屋署公屋輪候情況 距離目標分數有二十分的差距,「呢廿分,對我嚟講好遠。有時候我喺度諗諗吓,單身係咪一個罪。」 

社區組織協會指出過去五年獲編配入住非長者單身申請者,平均年齡57歲,已貼近長者優先配屋計劃人基本年齡58歲申請資格。 

 

指導老師:林穎茵

《San Po Yan Magazine 新報人》

新報人(SPY)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生實驗報紙,以實踐新聞自由為原則;體現不趨附商業利益,不附從政治功利,只為專業學習的存在價值。

留言

新中山客運口岸通航 首3日$1船飛 乘客:正價$110太貴

保良局安老院舍平均等19個月 何啟明:灣區有11間社署認可安老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