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財經

施政報告 2024| 施政報告望引更多IPO 業界認為仍需實際操作方法

行政長官李家超於今(16日)發表任內第三份《施政報告》,提出要積極爭取企業上市,善用内地市場「互聯互通」優勢,吸引國際與內地企業來港上市,務求短期內實現更多標誌性的公開招股(IPO)。

凱基亞洲投資策略部主管溫傑表示現時政府的施政方向正確,但關鍵在於需要具體措施或政策才能真正推動更多海外或內地公司來港上巿。他提到海外或內地公司來港上市的目的在於增加融資渠道,因此會否來港上市取決於港股表現,但回顧港股近兩年的整體交投表現不算𣈱旺,對外地企業而言,來港上市吸引力不大。

信誠證券聯席董事張智威同樣表示市場對IPO政策的反應可參考港交所(0388)的股價表現,他解釋若IPO數量增加,港交所可收取上市費用;而新股數量上升能增加交投數量,從而收取更多交易徵費,帶動港交所股價表現。惟港交所(0388)本日收市報305.4元,下跌0.4元,跌幅0.13%,未見上升。

報告提到希望鼓勵內地有標誌性的企業來港上市,溫傑則認為需要內地政策的配合,九月在港上市的美的(0300)集資規模達310億元,為近期獲得較標誌性的IPO。另外華潤飲料及有意來港上市的小紅書,這類大眾認知度和集資規模較大的公司都具標誌性,望能吸引更多該類型公司來港上市。政府又指會優化證監會和港交所上市批核過程的具體措施及申請審批時間,包括檢視保證金的存入安排,優化保證金和扺押品,以提升證券市場效率及降低交易成本。張智威認為本次施政報告未有「大刀闊斧」的改革,大市和港交所(0388)表現亦未因該消息而有反應,反映市場並未認為該措施有效推動股市向上。

另外,張智威表示大眾最期望的是減低印花稅,惟「最憧憬的事(減低印花稅)政府表示不考慮,而考慮的事是一直在做的事。」市場希望減低印花稅以繼續刺激成交額,今日(16日)大市成交額報2,084億元,僅為九月最高交易額5059億的近三份之一。溫傑稱以業界角度觀察,政府目前沒有減稅意欲,因而市場沒有賦予很大期望。他續指印花稅不是主導港股交投的主要因素,手續費高低只會對大額交易影響較大,對一般散戶投資者而言影響較低,而投資者亦不會因手續費而在升市時對投資卻步。溫傑亦建議政府能參考美股買賣制度,把股票交易最低交投量由一手改為一股,降低投資者入市門檻;或者收窄買賣差價。他表示業界已有提出一些可以幫助股市交易的方案,惟政府似乎仍在研究相關方案。

港股在施政報告公佈日表現反覆,今早低開174點,最多跌過近200點,午時時段一度升至全日最高位,報20,548點,其後回跌,收市報20,286點,跌31點。張智威表示股市偏軟,市場已消化外圍環境及內地經濟刺激,施政報告也不是新鮮事。不過政府放寬住宅按揭成數以及供款與入息比率上限,普遍地產股逆市造好,龍湖集團為今日表現最佳藍籌,升7.80%。

《San Po Yan Magazine 新報人》

新報人(SPY)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生實驗報紙,以實踐新聞自由為原則;體現不趨附商業利益,不附從政治功利,只為專業學習的存在價值。

留言

施政報告 2024|按揭放寬 新投資移民准投資住宅 地產代理料「組合拳」有望救市

李家超:香港劏房「良莠不齊」簡樸房會按部就班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