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今 (16日)出爐。包括講了多年的劏房改名「簡樸房」、減烈酒稅、支援青年上樓等政策。到底市民有沒有留意到《施政報告》?他們又關心什麼議題?《新報人》到九龍四區,街訪51位市民,結果41人都無留意新一份《施政報告》,剩餘的10位市民,最關心是房屋政策。
根據Google Trend數據,行政長官李家超在早上11時宣讀《施政報告》前,以「policy address 2024」搜尋量排首位、到宣讀後「施政報告2024懶人包」就成為榜首關鍵字。
而我們直接到街上訪問的市民中,41人明言無留意《施政報告》,當中有一半人是30歲或以下年輕人。18歲譚先生是其中一人,他解釋今天暫未有了解到新一份《施政報告》,打算回家後再留意。他說,幾年前的會派消費券,當時會較留意其內容。不過,正準備考政府工的他今年較關注與紀律部隊相關的政策,「睇返對自己有用處嘅嘢」。而餘下的議題,他坦然「既然交咗稅就相信政府,或者諗下佢哋點解會咁樣做,政府嘅政策唔會話完全錯。」

同樣未有留意《施政報告》的,還有29歲從事飲食業的潘先生。他直言五年前仍有關注《施政報告》的習慣,但近年沒有了。對於現在的《施政報告》,他用「躺平」態度對待,認為「睇嚟都冇用」,覺得現在「反對派」都沒有了。他又批評,政府在旅遊方面,吸引遊客的政策「很傻」,如經常舉辦無人機卻「搞唔成」,浪費金錢。

至於有留意《施政報告》的10人中,有7人最關心房屋政策,如青年置業支援、訂立最低居住環境面積、「簡撲房」登記制度、興建公營房屋等。
56歲的劉先生稱,現行房屋政策「不切實際」,包括劏房、青年宿舍、青年居屋等。他舉例,青年人抽居屋,「都係咁多人抽(居屋),每個人多一個號碼唔會易抽左,真係要解決唔係咁樣做。」他又提到,現時樓價太高,不是一般年輕人可以負擔得起,政府政策也無助於他們,使他們對向上流感到絕望。他續指,政府全面放寬將樓宇按揭成數上限至7成,對於年輕人而言也是困難的。「(幫)七成都…你得唔得,你有冇咁嘅能力?屋企人唔幫根本做唔到。」67歲退休人士陸先生則認為政府難覓土地興建公屋。他舉例,在新界開發土地的話,可能會觸動鄉紳利益。

而對於減烈酒稅,市民有不同意見。陸先生支持減稅。劉先生則認為,酒不是市民急切想要的。 但整體而言,陸先生明言對今年《施政報告》感到滿意,「人唔好咁貪心,有進步就得。」他覺得《施政報告》最重要是增強市民信心,讓市民對市場保持正面態度,助催谷經濟發展。

今年《施政報告》亦大篇幅提到要吸引各地高端人才。今年22歲、來自廣州的城大留學生胡馨兒今天亦有在政府網頁收看最新一期施政報告。她留意到李家超想推「留學香港」品牌,吸引全球學生來港升學。但她認為在住宿方面實行時對學生關懷不夠,身邊的國際生同學,例如巴基斯坦、哈薩克、韓國等的留學生都反映住宿難及貴等問題。她以在九龍塘附近的大圍和旺角舉例,房租平均一個月一萬港幣左右,住宿舍一年則只要一萬四千元,但就未必可以住足四年,「冇解決到住宿問題,就算你比再多scholarship(獎學金)都係冇用。」

她又關心學生在香港的就業情況,上一份《施政報告》提及在港留學碩士學生可返兼職,她希望今年能放寬限制給學士學生。
她分享,身邊高才通朋友大多視香港為「暫時的(落腳點)」,通過香港再去國外升學生活。她認為要想人才留在香港促進經濟,還是要解決人才在港的住宿問題,「如果你想人才留係香港,住宿成本係一個大問題。」,所以覺得這次施政報告表面留意到人才的要求,但沒有在根本上解決生活成本的難題。
指導老師:林穎茵
《San Po Yan Magazine 新報人》
新報人(SPY)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生實驗報紙,以實踐新聞自由為原則;體現不趨附商業利益,不附從政治功利,只為專業學習的存在價值。

李家超:香港劏房「良莠不齊」簡樸房會按部就班施行

施政報告擬完善廣東院舍照顧服務 議員:家庭因素令長者對計劃卻步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