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佩爾-林道病」(von Hippel-Lindau disease),簡稱希林氏病,是一種罕見的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因基因突變會導致多個器官出現腫瘤。醫生稱近年有新藥有效縮少腫瘤,不用手術,惟每月藥費高達12萬,香港罕見疾病聯盟於今日(24日)聯同神經外科醫生、立法會議員葛珮帆,及病人代表舉行記者會,希望將新藥納入醫管局藥物名冊,減輕病人負擔,不用面對「有藥無錢用」情況。
希林氏病一般發病是26歲,72歲的病人吳福源35歲病發,已經因這個病做了4次手術,切除腫瘤,他去年又再發現有腫瘤,知道有新藥就試用,幾個月後腫瘤明顯縮少。但問題是每月10多萬醫藥費是一大負擔,而且一用藥沒有年期。全港如吳福源適合用藥個案有20個。病人都希望將藥物納入藥物名冊,就可以有藥用同時不用負擔昂貴藥費。
神經外科醫生胡日明指希林氏病是罕見遺傳病,父母一方患病,將有一半機會遺傳子女。這個病會引起患者身體不同器官出現腫瘤和囊腫,主要影響腦部、腎臟等器官。傳統的治療依賴手術,但手術風險高且易復發,對患者造成巨大身心負擔。
身兼神經腫瘤學會副會長的神經外科醫生何文傑指出,新藥能夠有效縮小腫瘤,減少手術次數,同時減輕手術和護理帶來的成本和壓力。他呼籲各界跨領域合作,共同為希林氏病制定更全面的治療方案。
臨床腫瘤科醫生王俊威指隨着病人身體不同部位生長腫瘤,需要以磁力共振、電腦掃描等方式診斷和監察腫瘤,重覆的診斷、治療和手術對公營醫療系統造成巨大財政負擔。他也又提到了將藥物納入醫管局藥物名冊和安全網能夠的重要性,以便讓更多病人可以用藥。
立法會議員葛珮帆呼籲社會各界加強對希林氏病的認識,以提高大眾對病人的理解和支持。她表示目前已向政府提出了加速新藥審批流程等的建議,希望政府能採取更多措施,為病患提供更好的治療和保障。
指導老師:林穎茵
《San Po Yan Magazine 新報人》
新報人(SPY)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生實驗報紙,以實踐新聞自由為原則;體現不趨附商業利益,不附從政治功利,只為專業學習的存在價值。
董之英錯過學界報名風波 學生對校方處理感失望
黃金周將至 旅遊業界指不樂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