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交易所買賣基金市場 多元挑戰中把握投資機遇
- 記者:Wai Ting Shing編輯:Wai Ting Shing
- 2024-07-18
近年來,全球交易所買賣基金(Exchange Traded Funds,下簡稱為「ETF」)市場蓬勃發展,在過去五年,環球資金不斷湧向ETF市場,全球ETF資產管理規模(AUM)的複合年增長率達到了18.9%,ETF成為投資者新興的投資選擇。全球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羅兵咸永道(PwC)預測,2028年亞太地區的ETF管理資產規模將達到3萬億美元,當中香港作為亞洲重要的ETF交易中心,將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藉著ETF熱潮,投資者可以透過香港ETF市場,輕鬆實現多元化投資,從而獲取收益。然而,儘管市場潛力巨大,仍面臨著各種挑戰。
簡便資產組合 散戶、投資銀行皆受惠
香港ETF市場提供了一個廣泛的產品組合,市場上有184隻ETF可供買賣,其中包括主題投資、固定收益,甚至虛擬資產,使投資者能夠建構多元化投資組合。無論是機構投資者或個人投資者,都可以選擇透過投資ETF接觸全球資本市場。對投資銀行來說,他們可以利用ETF來開發新的投資策略,並利用ETF來管理風險和提高投資組合的效率。博威環球證券首席金融分析師聶振邦指出,ETF的主題性和便利性為機構投資者提供了便利,他以沙特ETF為例,即使是專業的投資者也可能無法全面了解其市場特性,通過購買沙特ETF,他們可以根據基金公司的研究報告來了解相關市場,並通過ETF簡化的投資流程,使投資步驟更加直接和迅速。
主題ETF:特定領域、獨特機遇
主題性ETF是一種專注投資於特定產業、區域或主題的ETF。透過主題性ETF,投資者能夠輕鬆地實現 特定領域的廣泛分散投資,而無需進行個股挑選或 複雜研究。2023年本港最大主題性ETF —— 南方東英沙特阿拉伯ETF是亞洲最大的沙特阿拉伯ETF,該ETF追蹤富時沙特阿拉伯指數,投資沙特交易所上市的50多隻「藍籌股」。上市價格為每單位78元,現價約85元,上市至今股價升逾10%。 沙特主題ETF表現超出市場預期,南方東英董事總經理兼亞太區銷售部主管王卓峯表示,公司市場調查 發現,許多機構投資者對沙特經濟及發展相當樂觀,沙特ETF便成為他們的入市機會。此外,沙特更吸引到不少境外投資者注資,初始投資額創公司歷史新高,逾10億美元。王卓峯表示,散戶可能需要時間適應新市場和新產品,因此需要更多ETF投資者教育,讓散戶多理解沙 特投資機遇。他表示「投資人都是向錢看」,相信沙特ETF的獨特性和出色表現可能成為ETF市場的突破口,吸引更多人將資金投入ETF市場。
環球資金短缺 本港股市遭拖累
在全球經濟高度全球化的背景下,美國高利率政策對多國資金流動性產生影響。受制於高息環境之下,投資者傾向持有現金或購買定息產品,而避開風險資產,進一步壓縮了資金流動性,使港股市場受到嚴重打擊。恒生指數從2019年最高3萬點一路下滑超過一半至今年一月的15,000以下,已回到了1997年香港回歸時的水平,連帶ETF也無法倖免。
政府監管過嚴 專家:削弱市場多元發展
除了外部環境因素之外,政府的監管政策也對ETF市場造成了一定的阻礙。金融初創企業ETF DP創辦人、《環球簡升ETF》的作者黎家良表示,對於有意上市ETF的基金公司來說,政府設立的入場門檻過高。 他補充,有關公司必須持有資產管理牌照(9號牌),而證監會對9號牌的 審批非常嚴格,不僅要求公司擁有 足夠的合資格負責人員(Responsible Officer),在風險管理方面也有一定要求,因此中小型基金公司往往難以入場。此外,在外國曾上市ETF的大 型基金公司在審批時會被優先考慮,這進一步減少了小型公司的入場機會,使市場上的產品趨向單一化。
交投量極低「殭屍ETF」 令外資萌生退市意願
儘管ETF在香港市場已有超過二十餘年,但市場熱度與其他金融產品相比仍有所不同。近年來,市場上出現了一種被稱為「殭屍ETF」的現象,這種ETF的成交量極低,並未能吸引足夠的資金流入。由於這些ETF的買賣價差較大,投資者可能需要以較高的價格購入,進一步削弱了他們的投資意願。根據港交所五月底的統計,市場上有51只「零成交」的ETF,其中股票類ETF佔37隻。
「殭屍ETF」對於發行商來說,並未能帶來正向的收益。 長期下來,這可能導致基金公司的收支不平衡,最終基金公司可能會將ETF停牌。黎家良表示,殭屍ETF令部分基金公司對香港ETF市場失去信心。 他舉例,2021年全球第二大資產管理公司Vanguard和加拿大BMO環球資產管理公司相繼退出香港ETF市場,據消息指,由於香港的散戶對ETF產品的接受度不高,以及持續營運的成本過高,Vanguard在評估狀況後決定退出市場。
投資者教育緩慢 成市場發展瓶頸
投資者對ETF的認識和理解是市場發展的關鍵,黎家良指出與ETF相似的互惠基金相 比,後者通常由銀行的前線人員推廣,基金公司會根據銷售量向銀行支付回佣,令銀行有動力向客戶推薦這些產品。 然而,ETF並未有其他的分銷渠道,加上市民對財經產品了解不足,使ETF的銷售情況不佳。因此,推廣ETF的責任就落在了發行商身上。他補充,以香港最大的ETF發行商南方東英為例,為了提高銷售,公司需要不斷進行廣告宣傳,令ETF的總成本比例(TER)持續上升,間接增加投資者需要支付的ETF稅收費用,進一步增加投資者的購買成本,形成惡性循環。
儘管香港ETF市場面臨著各種挑戰,但投資者對其前景依然充滿希望。聶振邦認為,重振大市活力首要刺激ETF市場的交易。他建議,政府可以透過加強與外國的經濟合作來吸引更多的資金流入。例如,香港政府在2022年主動與沙特進行洽談,成功推出了亞洲首隻沙特ETF。此外,提供更多的稅務優惠也有助於吸引更多外國投資者。在投資者教育方面,黎家良認為,由於近年來JPEX虛擬資產案風波,現時投資委員會宣傳重點側重於反詐騙,忽略了對ETF 產品的宣傳工作。他建議,投委會和香港交易所可以進一步合 作,加強ETF的推廣,以激發市場的活力。
然而除了市場的宣傳和監管工作,產品的獨特性也對市場的發展有一定的影響,而主題性ETF 則吸引了投資者的目光。
獨特主題 ETF 引領市場起飛
財經作家渾水認為,虛擬貨幣 ETF 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由於散戶可能缺乏購買虛擬資產的知識,並對該新興產業的 IT 安全有所擔憂,因此,獲證監會授權的ETF可以簡化相關購買程序,同時讓投資者受到一定保障。他表示,隨著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近期批准 11 隻比特幣現貨 ETF 上市交易,香港緊隨其後於4月底上市3隻虛擬貨幣現貨ETF,預期未來會陸續推出更多相關產品。聶振邦則認為,槓桿及反向ETF可能並非市場的主要趨勢,因為市場上已經有許多具有相同性質的衍生工 具,如牛熊證、窩輪和期證等。他認為,基金公司的未來目標應該是推出更多的獨特題性ETF,例如AI 和虛擬資產等。黎家良認為,推出更多具有中國特色的主題性ETF, 如稀土ETF和中資央企股ETF,將有助於擴大市場的規模。
香港與新加坡: 亞洲 ETF 市場門戶的競爭
在亞洲金融領域,香港和新加坡一直是備受矚目的兩大金融中心。 它們不僅在區域經濟中扮演關鍵角色,而且其ETF市場的發展也引人注目。 從產品多樣 性到政治環境的影響,這兩個市場在投資人眼中各佔優勢。
同以亞洲為產品重心 但各有不同多樣性
產品多樣性對投資者進入不同市場發揮關鍵性作用,然而香港和新加坡的 ETF 市場均提供了不同資產類別、產業和投資策略的多元化選項。
截至5月底,香港的ETF市場擁有184隻ETF,當中股票類ETF佔比最多(77.30%),其次是定息產品(7.57%),而虛擬資產和商品並列佔比最少的資產類別,僅約4.86%。其中,股票ETF主要以中港股票為主,相關的港股ETF和內地A股ETF合計佔整體市場的53.1%,其次是環球股票ETF,佔9.7%。
與香港相比,新加坡的ETF市場規模較小,擁有75隻ETF產品,股票類ETF同樣佔據主導地位,佔約62.6% 。而股票ETF之中,大部分ETF以中國股票為投資重 點,佔約其36.1%;其次是新興市場,佔約21.2%。此外,新加坡僅次於日本,以亞洲第二大的房地產投資 信託(REITs)市場聞名,ETF市場有9隻REITs ETF,比起香港市場有更多REITs ETF供投資者選擇。
兩地的ETF市場同樣以股票ETF為主,亦與中國股市有著密切的經濟和金融聯繫。雖然現時香港比新加坡市場更能提供豐富中國投資機會,但隨著滬新ETF互通於2023年12月開通,新加坡預計會成為進入中國市場的「新門户」。
稅務效益:投資回報受影響
稅務考量是投資決策其中的重要考慮因素,影響著投資者的稅後回報和投資績效。一般而言,投資總成本(TCO)分為交易成本和持有成本,前者包括買賣差價和券商佣金等「執行交易時」所需的費用,然而交易成本往往容易被投資人忽視,但當投資涉及大額交易時,這些「交易損耗」對投資回報的影響亦不容忽視。
以盈富基金為例,如上述交易成本收費計算,買入價格為16元的盈富基金,每手為500股,買入一手總值為8000元,計算所有交易費用,一次買入的交易成本為5.69港元。
以追蹤新加坡大市表現海峽時報指數的 ES3 為例,如上述交易成本收費計算,買入500股價格 為3坡元的 ES3,總值為1500坡元,計算所有交易費用,一次買入的交易成本為0.6坡元(約3.5 港元)。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政府會對所有費用收費方徵收 9% 的商品及服務稅 (GST),收費方(特別是劵商)可能會將有關稅收轉介到投資者身上,所以最終交易費用未必比港 股便宜。以新加坡最大商業銀行星展銀行為例,港人經星展買入新加坡股票,要付交易金額之0.24% 佣金,最低收費為20坡元(約115港元)。
政治環境: 風險與機遇的平衡
除了產品多樣性和稅務優惠外,政治環境也可能直接影響投資人的信心和投資決策。根據彭博的行業研究報告,自 2019 年以來,新加坡和香港的競爭越趨激烈。在中美角力的影響下,香港一直處於政治動盪和地緣政治緊張的局勢中,這使得新加坡成為外資進入亞洲的新選擇。
中國市場與西方市場
大唐資本投資策略部總監盧志明認為,香港和新加坡的證券市場會走向兩個分支—— 「中化」與「西化」。 他指出,在疫情期間,大部分的國際金融市場於 2022年早已「復常」,香港比鄰近地方遲約一年才重回軌道,這一段「空白期」導致更多國際企業外流,此時亞洲的另一個重要門戶,新加坡便成為 外資的新選擇。他又補充,一旦外資習慣了新的總部,就很難吸引他們回流,但對於希望開拓中國市 場的公司而言,香港仍然是一個重要的立足點。
總的來説,香港和新加坡作為亞洲金融中心, 各有其獨特的優點和魅力。 香港以其豐富的中國投資機會和稅務優惠政策吸引許多投資者,但政治風險也是不可忽視的挑戰。 而新加坡則以其政治穩定和良好投資環境成為了備受關注的投資市場。投資者除了認識產品本身外,還需要認真評估政治環境和風險, 以製定合適的投資策略,應對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
《San Po Yan Magazine 新報人》
新報人(SPY)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生實驗報紙,以實踐新聞自由為原則;體現不趨附商業利益,不附從政治功利,只為專業學習的存在價值。
【副刊】 Hip Hop「疫」境崛起 唱出叛逆心聲
香港駕駛考試制度過時 難評考生實際駕駛水平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