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港聞

【副刊】 Hip Hop「疫」境崛起 唱出叛逆心聲

 

按圖進入新聞片段

Hip Hop 音樂曾在香港引起熱潮,惟熱度未能延續。疫情期間,不少Hip Hop音樂活動捲土重來,其他曲風的歌手與Hip Hop 歌手推出合作曲目,令 Hip Hop 的熱度持續升溫。Hip Hop以反叛形象深入民心,透過歌詞反映社會現況,近年更逐漸登上大型舞台,是次熱潮不減反增, 更帶來屬於香港的Hip Hop音樂。

Hip Hop「疫」下回歸大眾視野

早期香港Hip Hop音樂以 LMF、農夫為代表,後來《中國有嘻哈》的節目和《火炭麗琪》等 Hip Hop 歌曲,一度短暫在香港興起一股 Hip Hop 熱潮,但都只是曇花一現。

疫情陰霾下,是香港Hip Hop活動最多的一年,2021年就有「 KING HOP HITS HK 2021 」演唱會、「 OMG Festival 」和 「 仲有音樂祭ALSO Festival 2021 」三個 Hip Hop活動,香港 Hip Hop 也在同年得到廣泛認識,在疫情中崛起。

過去六年內,2021年的HipHop活動最多。(李子昕統計、梁彧睿製圖)
Petpetshawn藉近年Hip Hop的熱潮,在2021年和志同道合的朋友成立廠牌「摩四青年」,將Hip Hop由愛好發展為事業。(梁彧睿攝)

Hip Hop 歌手 Petpetshawn 認為,香港 Hip Hop 受到大眾關注,是因為近年多了在中、大型品牌的代言和廣告,以及在各類音樂合作中,都能見到Hip Hop 歌手的身影;他舉例自己最近和 Juno(麥浚龍)合作,擔任 「 金榜題名」演唱會的嘉賓,並演唱了同名歌曲。

無獨有偶,Hip Hop 歌手和流行音樂的合作,還有像陳柏宇和 Novel Fergus 合唱《墜落》,王菀芝與JB在「 Tone Music Festival 2021未來音樂祭」上合唱《留白》。

Hip Hop 崛起  背後原因何在?

流行音樂製作人陳浩然認為,Hip Hop 能夠成為舞台焦點,是因為科技改變了音樂生態,「現在我們做音樂的可以將一些音樂內容直接在自己的平台分享給其他人 」,聽眾能以最方便快捷的方式欣賞 Hip Hop音樂。

香港浸會大學音樂學院專業應用副教授曾奕文亦指,互聯網打破音樂只能透過電台、電視等傳統媒介傳播的模式;「你自己在網上找,你就會去關注你有興趣的音樂,所以一定會多了人關注不同類型的音樂,Hip Hop 只是其中一類  」。

Petpetshawn 認為, Hip Hop 音樂在香港發展比較慢,是因為香港人的接受程度較低,音樂文化的流行較歐美慢,但隨著Hip Hop 歌手增加,題材變得更多元,不再只關乎愛情和控訴社會,慢慢就成為帶動潮流的優勢;「因為玩的人多了,聲音也就多了。你有很多不同曲風選擇時,聽眾接觸的機會就多了,他們總會選擇到自己喜歡聽的歌。」

運用語言特點 以音樂記載文化

 Hip Hop音樂的語言表達和強烈的節奏,成為吸引聽眾的賣點。回溯 Hip Hop音樂的歷史,人們普遍認為 Hip Hop 誕生於上世紀70年代美國的貧民窟街頭,當時黑人利用饒舌(rap)表達被壓迫的生活,然後一直流傳發展,席捲全球。

回望香港,同樣來自摩四青年的音樂製作人Ko和Autumn觀察到,無論新、舊的Hip Hop音樂都有一個共同點——將當代語言特色、潮流用語融入歌詞之中,令 Hip Hop 音樂可以成為其中一種當代文化載體。

KO和Autumn認為Hip Hop的表達隨性。(梁彧睿攝)

叛逆態度揭社會面貌

 態度「反叛」,是一般人對Hip Hop的既有印象, 意指透過歌詞投射憤世嫉俗的情緒,與聽眾產生共鳴。陳浩然認為近年 Hip Hop音樂受到關注,主因是疫情及社會運動,令大眾有較多壓抑的情緒,「Hip Hop音樂的反叛特色,容易成為我們宣洩的渠道。當市場有需要時,與反叛相關的 Hip Hop 歌曲自然會衍生出來。」

陳浩然引述Hip Hop音樂由黑人文化開始,為以前黑人作為奴隸的宣洩方式。(梁彧睿攝)

Petpetshawn 認為Hip Hop 音樂牽涉較多控訴和剖白自己內心的元素,歌詞比較有代入感、不婉轉,聽眾會代入到歌曲裡,從而產生共鳴,藉此抒發情緒。

他其中一首歌曲《喺呢度大》,描述他在2002、2003年時童年生活的深水埗、「如果我自己不說,我害怕之後沒人知道,原來以前深水埗是這樣的,這些都是我想表達的東西。」Hip Hop音樂除了用作宣洩社會不滿、壓抑,亦可將舊時足跡紀錄下來,再傳播出去。

Petpetshawn 指Hip Hop音樂可以直接反映創作人的想法,想到的東西就寫出來。(梁彧睿攝)

Hip Hop製作人會選擇用Hip Hop音樂直接寫自己對社會的感受,用音樂表達個人態度;「我最喜歡、最標誌性的是講關於香港的一句歌詞:『香港地小人多,香港地小人多』,即香港地小(地方小)人多,但延伸下去,就是香港地、小人(品格卑劣的人)多。」城大學生會第二屆街頭文化研究社(Hiphop Society)外務副社長Claudia 慨嘆,這些歌詞在其他流行音樂作品是聽不到的。

道德觀念保守    Hip Hop 難成主流

Hip Hop在大眾心目中似乎有既定形象,可能涉及毒品、女人、暴力,要令大眾接受有一定難度。Claudia 認為雖然 Hip Hop正邁向主流,但這條路仍暗藏挑戰。

陳浩然也表示,Hip Hop 在香港沒有一個文化基礎,比較屬於次文化,「我們這個地方不是有很多泥土去孕育這件事,我覺得與中國人的道德觀念、各方面比較保守有關,所以 Hip Hop 很難成為所謂主流。」

Claudia認為Hip Hop音樂的歌詞大膽另類,比較前衛。(梁彧睿攝)

《San Po Yan Magazine 新報人》

新報人(SPY)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生實驗報紙,以實踐新聞自由為原則;體現不趨附商業利益,不附從政治功利,只為專業學習的存在價值。

留言

【新聞專題】先導計劃八年 私院收費仍欠透明 套餐式收費遙遙無期

香港交易所買賣基金市場 多元挑戰中把握投資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