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港聞

【人物專題】東北漢子演繹九龍城寨 王維:在缺乏自我認同的年代,想自豪地說 :「我是香港人 」

按圖進入新聞片段

「緣分到,難道天意?」穿著長袍馬褂,拿著扇子,一副書生模樣的男子,正與拍檔深情地對唱著歌兒。一幕完結,他又馬不停蹄回到後台,換上新的服飾,演繹其他角色。

今夜他汗如雨下,但依然在舞台上聲情並茂地訴說著九龍城寨的辛酸浪漫故事——他就是演員兼廣告配音員王維。

何謂香港人?

沒有經歷過九龍城寨仍在的年代,也能演繹出那個時期的香港嗎?

王維生於東北,來港打拼至今已超過20年,在這個城市成家立業,若以「異鄉人」來形容他也許太狹窄,他説對那些『來自異地』、『獨自在異鄉打拼』的話題「講到口都臭」,如今王維想要大大方方地說出「我是地道香港人」;他反問:「現在香港活躍的專業舞台劇演員,有多少人去過九龍城寨?演繹一個角色與是不是土生土長、有沒有經歷過,關係不大」 。

沒有經歷過,他便在網上找資料,研究當地那時的風土人情和政治文化,遂一把「舊香港」拼湊出來。總彩排當天,即使記者身在觀眾席後排,仍能清晰地聽到他字正腔圓的廣東話,這一刻,他比「香港人」更香港人。

如同王維所唱的歌詞「緣分到,難道天意?」一樣,王維與香港結緣,也許是天意。20多年前,王維被揀選修讀戲劇專業,經歷三年封閉式教學及兩年專業劇團實習。在實習的第一年,當時香港話劇團總監楊世彭在國內尋找廣東話及普通話能夠達到演出水平的雙語演員,王維被挑選為其中一員,他與香港的緣分便在此刻種下了。

王維笑著憶起朋友的調侃,質問自己為何在劇團「踎」20餘年。他語帶無奈,卻又堅定地說「因為對『專業』唔死心」。王維坦言香港話劇團無論是政府的物質資源,抑或是觀眾的軟件支持,在華語世界都是數一數二。「對於希望追求、探索、鑽研戲劇藝術的人而言,這不可能不是他必然的選擇。」

王維與女拍檔深情合唱「城寨風情」著名歌曲《月荷》,訴說著二人在亂世中難以啟齒的情愫。(張曉霖攝)

理想很豐滿 現實很骨感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王維未離開香港話劇團之前,也面臨著兩難的問題;「兩邊都是我熱愛的工作,我應該如何取捨?」王維面對著分岔路,一邊是全職演員,一邊是全職配音工作,如何「取捨」,令他思前想後、苦惱不堪。

他用了三年時間,反覆地問自己和體驗 ,最後精神上堅持不住⋯⋯ 「改變不到大環境,唯有改變你自己的小環境。」在劇團工作多年的王維,即使遇到與導演看法不同的時候,也只能選擇服從導演。他說劇團任何崗位的人,也只是整個團體的一個零件,沒有辦法完全按照自己的藝術理念去做。

另一方面,王维覺得香港話劇團應肩負代表香港文化的責任,「作為一個政府全額資助的劇團,它代表著香港社會的人文風貌,是給香港市民、甚至外來旅客,去了解香港文化和精神面貌的一個平台。」但在王維眼中,香港話劇團現在丟失了它的定位,劇季主題雜亂無章,沒有了主線,更失去了傳播文化的功能。他說,演藝團隊應思考如何突出自己的品牌特色,才能使觀眾產生對作品的認同感。

王維飾演新角色海盜。(張曉霖攝)

最終王維在精神壓力、創作環境受限等原因下,在2019年離開話劇團,結束20多年全職演員的事業生涯。

王維在舞台劇最後以主持人的身份,代表劇團致謝觀眾。(張曉霖攝)

尋找文化認同的出口 用戲劇影響新一代 

王維20歲來港開展自己的藝術事業,見證著這個城市的變遷。他直言,如今香港彷彿陷入了一個「自我認同」的困境。香港不乏「捍衛粵語」、「捍衛香港文化」的呼聲,但王維對此抱着疑問。

對王維來說,真正的「捍衛」,必須是對香港本土文化、政治背景、人文風情等有深厚的認識與體驗,本土文化應是理解外來文化的基石。他認為如果沒有真實地認識本土文化,便無法理解什麼是「捍衛」。他反問,年輕人常以「捍衛粵語」包裝自己,但「許多人連基本的粵語發音都沒有掌握,如何談「捍衛」?」

於是,演員出身的他修讀了世界文學與比較文學碩士,他認為只有提升自身的文學水平,才能說服編劇開創優質的作品,為年輕話劇工作者創造更多機會。

「當時我做了三、五年,感到痛不欲生。」起初,王維只是覺得剛畢業的學生專業知識不足、缺乏人生經驗,所以成熟的作品不多。後來在工作中,他發現劇本質素參差不齊才是一大難題。

「我(編劇)畢業於編劇系,而你是表演系,你憑什麼批評我劇本寫得不夠好,憑什麼說看不懂我的劇本?質疑台詞詞不達意?」以往只憑口才和演技的他,與編劇探討劇情時如雞同鴨講;「就算向對方指出問題所在,但因為我沒有相關專業知識和學位,便說服不了他們,我想,不如去讀文學。」

王維認為文學中有許多分支,而戲劇文學只是眾多類別其中之一。他說,修讀文學對自己的事業有很大幫助,能讓他更深入地理解中外劇本,演繹出更深入人心的角色。

王維追求文字和劇本完美,想讓觀眾享受高水平的話劇。(馮藹怡攝)

從水手到船長 掌舵逐夢

「我希望可以做一些百分百受控於自己理念的事。」到了不惑之年,王維希望能夠體現自我價值,就如水手駕著人生之船,在波瀾壯闊的大海中載浮載沉,最後找到新的座標,全力向著配音工作發展。

王維配音工作室牆上的格言,展現他不斷探索演藝真諦的心路歷程。(馮藹怡攝)

「配音的難度其實比表演更高。」王維解釋,配音與舞台不同,它沒有任何外部條件輔助,如妝容和佈景等,唯一能依靠的只有聲線。他分析,配音需要根據不同的畫面和台詞,才能靈活地展現出不同情節的轉變。

無論是在香港話劇團擔任表演工作,還是如今開設自己的配音工作室,王維都希望貫徹自己的理念,追求目標。

王維不單會為電視劇配音,也會為電視廣告配音。(張曉霖攝)

他說,自己的公司他最有話語權,能夠要求不同機構的客戶達到他在藝術方面的要求。除了配音工作,王維也十分享受配音教授過程。他強調,「知識要透過傳播才能體現其意義」。他堅持教學,將自身的本領傳授給下一代。

指導老師:陳景祥

《San Po Yan Magazine 新報人》

新報人(SPY)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生實驗報紙,以實踐新聞自由為原則;體現不趨附商業利益,不附從政治功利,只為專業學習的存在價值。

留言

【副刊】健球共融連繫能障人士與社會 打破公衆固有印象

【人物專題】石家俊手繪暗黑風格 用動畫勾畫真實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