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不少人對傳統被困於辦公室工作模式感到厭倦,邊工作邊遊歷四方的生活似乎為新一代帶來更多可能—這種打破地域界限的嶄新生活模式,名為「數碼遊牧」(Digital Nomad)。 「數碼遊牧」一詞在 1997 年由日本半導體專家牧本次雄首度提出,人們只需帶備電腦到有網路的地方,便可以一邊旅行一邊工作。有加拿大華人帶兒子worldschooling(遊學世界)變成遊牧家庭;亦有年輕港人跳出舒適圈,找到自己理想的生活方式。
要找世界各地遊歷的數碼牧民,最好方法自然是透過社交平台聯絡。 今次訪問的 Kimberly、 Kristie和Harmony亦不例外。他們因為不同原因成為遊牧者。雖然外人會覺得他們生活無拘無束,周遊列國,但幾個人都坦言,遊牧生活不是去一個旅行這麼簡單,有更多實際問題要解決、選擇停留地方考慮並不是名勝古跡、也不是美酒佳餚,而是低生活指數、穩定網絡。牧民稱生活不是無憂無慮,反而更要時間管理和有紀律,才能享受牧民生活。
遊牧家庭4年遊30國 讓孩子遊歷過快樂童年
來自溫哥華的Kimberly因為兒子而踏上遊牧旅程。 Kimberly和丈夫同為自由工作者,兼任顧問、講師等,上班時間較彈性,亦能以遙距形式工作。為了讓兒子從小探索世界,所以送孩子就讀香港的國際學校,至少每月離港一次,兒子幾歲大已經到訪克羅地亞、希臘、德國等,四年多以來走訪超過30個國家。
一般人可能覺得數碼遊牧可以平衡工作與生活,不過Kimberly就有不同見解,她說反而要更努力工作,甚至同時間做多份兼職才換來這種生活模式。她覺得時間管理很重要,至於逗留地方除了選擇未曾去過,還會考慮當地生活指數不能太高,她覺得香港未必是遊牧好地點,因為物價貴,她就當香港是基地,飛去不同地方遊牧很方便。
Kimberly認為,數碼遊牧家庭不能長久,「child does grow up (孩子總有一天要長大)」, 她明白這種生活模式終需改變,所以趁孩子長大前把握機會體驗,學會與不同國籍的人相處。Kimberly亦希望透過陪伴,讓兒子變得心靈富足,不需要依賴電子產品,成為最寶貴的學習經驗。
同事突離世未追夢 決意遊牧尋回自己
27歲的香港人Kristie原本任職廣告文員,需要經常加班、壓力很大。眼見身邊同事癌症早逝,令她反思人生應該要趁年輕把握時間追求自己喜歡的生活。就是這念頭,她辭去工作,去年開始以自由工作者身分探索世界。
訪問之時Kristie正身處泰國,她每朝9點多起床後會先去沙灘散步才開始工作,午飯過後,再工作到約3、4點就下班。完成工作後,她會在暫居的地方探索。她每次離開香港,都會帶同最喜歡的飲料,保持自己的生活習慣令她感到安心,「好多人覺得遊牧係出走、四海為家咁可憐,但我自己覺得遊牧令我有回家的感覺。」遊牧一年的Kristie強調,不會失去對香港人的身分認同,即便身邊環境改變,也能透過不同方式保持自我。對她來說,數碼遊牧不是一份工作,也非她這輩子的人生,而是讓她了解自我的生活方式,「當我掛住香港嘅時候,隨時隨地都可以回家。」
數碼遊牧並不一帆風順 經歷反成創作靈感
來自馬來西亞的室內設計師Harmony表示,數碼遊牧最大的困難是溝通,由於自己旅居在不同城市,往往未能與顧客親自會面和商議設計細節,容易與顧客產生信任危機。但她亦從數碼遊牧的經歷中得到啟發,將不同地區的歷史文化融入設計當中,創作出更令人共鳴的作品。
Kristie在遊牧亦曾遇到麻煩事,在峇里島旅居的時候有一天需要網上面試,卻發現居住地與網上所描述截然不同,網路幾乎連不上。匆忙之下計劃騎電單車到共享空間上網, 卻發現停泊的電單車被鎖上,最後要請當地人幫忙才能解鎖,趕及面試。這狼狽的經歷讓Kristie感慨,「好多身處香港覺得理所當然嘅事,到外地卻因為唔了解和唔熟悉而變成難題。」
無悔出走 遊牧回家
三人都選擇遊牧生活一段時間,Kimberly 話看到兒子快樂成長,從來無悔作這個選擇。Harmony到過不同地方後,暫時選擇上海定居,Kristie就說當找到一個價值觀與她相同的地方時候,就會覺得是回到了家。因此她認為nomad就是一個「回家」的過程,雖然這是一個出走。
指導老師:林穎茵
《San Po Yan Magazine 新報人》
新報人(SPY)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生實驗報紙,以實踐新聞自由為原則;體現不趨附商業利益,不附從政治功利,只為專業學習的存在價值。
中大港大餐廳貼「只限校內人」 但街外人仍可光顧 有學生稱令排隊時間延長
三隧12.17實施「分時段收費」 司機指收費差額不影響隧道選擇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