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之家今(24日)舉辦周年大會與論壇,探討家長面對的壓力與情緒教育。機構表示,因疫情、經濟環境等因素影響,不少人承受巨大精神壓力。而許多家庭因居住環境擠迫及子女長時間居家學習,令親子衝突日益增多。根據機構的數據,今年的家暴求助個案較上年度增加23%;機構的24小時婦女求助熱線更接獲8600多個求助電話。
和諧之家舉辦的「賽馬會同心踏『步』 計劃」中,接觸到逾4100名兒童,當中55%曾目睹父母吵架及打架,更有45%曾遭父母身體或言語虐待。總幹事兼註冊社工李劉素英指,機構希望透過加强家庭、學校、社區協作,確保兒童免受任何形式的傷害。
有母親分享受原生家庭影響,曾對孩子施行言語暴力;社會福利署助理署長鄒鳳梅指出,關注家長的精神健康,應從家庭出發保護兒童。
育有一名6歲孩子的胡女士指,孩子就讀幼稚園時因情緒問題曾拒絕上學、又會打自己,觀察到孩子會經常坐立不安,與人交流感到焦慮。
胡女士承認,曾在生氣時會對孩子言語暴力,亦會拒絕與小朋友溝通。接受機構的家長治療後發現易怒的原因,是過於對期望小朋友合乎社會標準;她亦提到自己受原生家庭影響,兒時母親管教過嚴,因此才會使用這種管教方式。
李劉素英指,家暴及虐兒問題需從家長入手解決,故機構積極向家長推行「正向教育」。她又指一些口號式活動只能引來關注,認為教育局、社會福利署和醫療機構需一同制定長久有效的計劃。她反映政府目前推行強制舉報機制指引不足,市民難以分別「紅」、「黃」、「綠」級別,家長或會因害怕觸犯刑事罪而傾向不舉報,憂慮機制有反效果。
鄒鳳梅則強調,需要由家庭出發保護兒童,家長的精神健康亦十分關鍵。
指導老師:林穎茵
《San Po Yan Magazine 新報人》
新報人(SPY)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生實驗報紙,以實踐新聞自由為原則;體現不趨附商業利益,不附從政治功利,只為專業學習的存在價值。
日本10月核心CPI按年升2.9% 略低於預期
今年嚴重交通意外長者佔六成 長者倡設按鈕延長「綠燈」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