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財經

【2023施政報告】100億推「新型工業加速計劃」助發展創科 專家指人才是重要因素

行政長官李家超今日(25日)發表第二份施政報告,他表示,今年除鞏固傳統優勢產業,亦會發掘新長點,要走產業化路線以推動創新科技發展。是次報告主要增加了對創新科技業界的撥款,尤其下游的新型工業發展。不過有專家表示除了提供充足資金予創科企業以支援其發展外,政府亦應該招攬更多創科人才來港。

政府為推進「新型工業化」,成立「新型工業發展辦公室」,並由「工業專員」領導,以協助製造業利用創科升級轉型、扶植初創企業;同時增設100億元「新型工業加速計劃」,向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與數據科學、先進製造與新能源科技的企業,以(政府)1:(公司)2的配對形式,提供最多2億元的配對資助,包括為新設生產設施相關費用等。同時,政府亦指會探討適度放寬使用資助或彈性聘用研究人才的限制。

研究智慧城市的香港中文大學地理與資源管理學學系助理教授鍾璟霖表示,撥100億元設立新型工業加速計劃其實很普遍,鄰近地區或國家亦有先例,如新加坡。他認為,創科技術除了需要商界提供資金外,另一個重要因素是要有足夠人才,可支援學校以培養人才或招攬外地人才。創新科技發展協會主席陳迪源認為,由於香港面對人才流失和土地租金昂貴的問題,今次的100億撥款能夠促進香港向高增值和高工藝的工業發展。

 

陳迪源亦指政府在留人才方面的政策可再做多一點,引入人才不應只針對越南,亦指政府今次施政報告僅為「高才通」大學名額增加8間的做法是保守,建議政府將內地985、211的大學都納入考慮。他亦希望政府可以繼續放寬項目簽證,延長內地或者其他地區申請項目的簽證,吸引專才前來香港就業。他續指「高才通」只有6萬人來港,較預期少,他原期望第一波可以吸引超過10萬人前來,及後每年有多5至6萬人填補空缺。

此外,今年政府繼續保留「產學研1+計劃」,並上調每所大學技術轉移處的資助上限增加一倍至1600萬元。該計劃以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的八所指定大學為目標,為促進大學的科研成果轉化和商品化,同時吸納更多海內外知名的初創服務機構落戶到香港。

 

而其他將於明年開展的新措施包括:設立第三個科學園InnoHK平台,專注於先進製造、材料、能源及可持續發展;於數碼港分階段設立人工智能超算中心,推動人工智能發展;成立「香港微電子研發院」,以促進大學、研發中心和業界合作,包括研究第三代半導體核心技術;啟用「微電子中心」。

 

不過陳迪源指,成立「香港微電子研發院」並非全面幫助到創科產業,因香港的創科產業分兩部分,一部分是科研機構,另一部分則是軟件開發。他續指此政策能幫助前沿科技的發展,但對於應用程式及城市項目方面的創科企業則需要其他政策的支援,建議政府可推行優先採用香港科技的政策,指此類政策有助開發軟件的中小企業。

留言

【2023施政報告】施政報告支持股市措施    業界認為影響正面但力度太小 

施政報告 2023|政府出招谷生育 政黨指需更多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