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專題

通關後北上看牙醫再成風 醫療事故既難跟責也難追

香港牙科醫療服務一直短缺,加上價格高昂,北上看牙科自香港恢復與內地通關後再成為風氣。有港人急不及待到深圳補牙但卻遇問題,要再在港求醫。有本港牙醫表明,擔心有法律責任未必願意「執手尾」。有議員認為要追究責任亦可能得不償失,又說歸根究底是香港牙科服務不足,呼籲政府應投放資源培訓人手。

內地牙科價格低廉 疫後北上看牙成風

自今年二月香港與內地通關後,港人到內地接受牙科診治熱潮再現。本報記者於三月中旬前往深圳實地考察,就觀察所見,羅湖口岸及遊客熱點,如東門一帶到處張貼著不少牙科診所廣告,而牙科診所求診者中十個有七個說着「唔鹹唔淡」的港式普通話。位於羅湖口岸牙科診所的職員直言通關後港人求診的個案大幅增加,「大部份客戶都是香港人,由朋友介紹居多。」

內地大部分牙科的求診者均可免費拍攝口腔X光片。(黃凱晴攝)

記者走訪三間位於東門的牙科診所,發現不論任何治療項目,求診者都會被要求先拍攝牙齒的X光造影,再由牙科助理講解及諮詢。無論求診者最終接受診治與否,所有與牙醫面談前的諮詢服務均不作收費,有別於香港牙科診所會就檢查項目逐一收費。以本港菲臘牙科醫院為例,病人需支付檢查及診斷費或覆診費,費用由350元至2500元不等,如要放射及 X光檢查均需另外收費。「香港植一隻大牙要將近兩萬,在這裏才5、6000元,香港植一隻這裏能植幾隻了」,於深圳牙科診所等候求診的港人嘆道。這正好解釋到為何內地一通關,北上看牙科的人潮再現。

內地一連鎖牙科診所中心設有30多間治療室供多人同時就診。(黃凱晴攝)

北上治牙出問題 難覓港醫「執手尾」

在內地進行較複雜的牙科治療收費較香港公營牙科醫院更收費低。(黃凱晴攝)

林亞麗過往二十年都會北上看牙科,從剝牙、補牙到植牙都嘗試過,她表示過往覺得,牙醫服務不錯。通關後亞麗趁機到深圳牙科診所補牙,兩顆牙齒花費合共500元人民幣,但治療後翌日補牙物料竟忽然脫落。其後她聯絡牙科診所尋求協助,診所提出為她再次補牙,北上第二次補牙後僅數小時,亞麗進食期間補牙物料再次脫落,她險些誤吞,亞麗自始對內地牙科信心全失,「我不敢再北上補牙,連個牙洞都修補不好,若殃及全口牙齒咪死!」。

林亞麗表示內地診所補牙物料的穩固度令她大感失望,對內地牙醫失去信心。(受訪者提供)

接二連三的事故令亞麗深生恐懼,最後在香港選擇找牙醫跟進。她概嘆今次經歷令她深深感受到「浪費時間和金錢」,同時更需在港另覓牙醫接手「爛攤子」。亞麗尚算幸運因有香港牙醫願意跟進是次個案,可是並非所有情況本地牙醫都肯接手。本地牙醫陳熊光坦言,必須經由醫生的專業判斷後才會接手個案,如在檢查的過程中發現很大問題就不會接手,避免負上法律責任,影響診所聲譽。

醫療事故責任難討 律師提醒港人勿因小失大

身兼執業律師的立法會議員江玉歡指出,香港人經常抱有「博一博」心態向外求醫,但忽略治療失誤所帶來的潛在風險。記者向三間保險公司查詢,均表示醫療保險雖然可以保障屬於醫療事故的個案,惟手續繁複,亦需提供法庭判決證明醫療失誤。

在香港,市民如欲投訴註冊牙醫涉及不專業行為,可向香港牙醫管理委員會(下稱牙管會)投訴,如調查屬實,牙管會可以向涉事牙醫處以紀律制裁,包括從註冊牙醫名冊中除名。如涉及金錢糾紛,亦會將案件轉介至小額錢債審裁處跟進。而內地沒有獨立法定機構監管牙醫或牙科診所,將牙科診所與中西診所一律劃為醫療機構,受國家衞生局管理監督,如出現醫療事故糾紛,可向衞生行政部門書面投訴,申訴人需要自行提供醫學報告才會受理。

江玉歡又指出針對內地牙醫服務,雖然市民可以循法律途徑追討醫療事故責任,但若要提出賠償需自行聘請律師,「聘請律師都已經損失不止幾百元。」若為少量錢財反覆北上追討,既浪費時間及金錢。

江玉歡指「港人在港睇牙,一瞓上床,便很放心。去其他地方要搞清楚,因港人資料不足。」(受訪者提供)

公營牙科服務缺 倡政府需「種人才」

香港牙科服務長期供不應求,根據香港牙醫管理委員會數字,截止今年四月,全港共有2,504名本地註冊牙醫,即每一千香港市民僅有約0.3名牙醫,「牙醫荒」問題嚴重。然而香港公營牙科診所只會有限度開放給市民提供止痛及脫牙服務,較複雜的牙患只能前往私營診所治療。

江玉歡指香港正面臨人口老化問題,牙齒治療需求只會有增無減,但政府「搶人才」方針上卻忽略牙醫需求。她亦指香港多年來只有一間公營牙科醫院,即香港菲臘牙科醫院,未能滿足本地需要。她強調很多國家的牙醫有過剩情況,政府可以考慮哪些地區的牙科質素較高,繼而吸納當地人才。惟她又指吸納人才亦只能解燃眉之急,長遠應建立人才培訓藍圖,如擴充牙科學院,「我們其實不怕去訓練多些人。訓練人才是我們的社會資本。」亦可開設更多牙醫相關課程,如現有的「牙齒衞生員」,會在註冊牙醫督導下為18歲以下病人清潔牙齒、去除牙石和牙漬等,解決現時本港牙科服務短缺問題。本地牙科服務不足,港人往內地就醫或趨流行,江玉歡提醒港人到其他地方求診應權衡風險,如了解診所的信譽及牙醫資歷,以及留意會否存在隱藏收費,收費列表上是否列明所有收費項目及價錢。還有,如治療需要頻密覆診,應衡量時間及地點,方便配合療程。

指導老師:林穎茵

《San Po Yan Magazine 新報人》

新報人(SPY)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生實驗報紙,以實踐新聞自由為原則;體現不趨附商業利益,不附從政治功利,只為專業學習的存在價值。

留言

單親父不孤單 兒子父親節送驚喜

巴士迷中學時購巴士 長大後繼續追巴士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