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專題

213分之1|青年三年候審之旅—等

「在月台上整群人在等候開往地獄的列車,但列車上只有少數人能通往天堂。」2019年反修例運動期間,警方於11月18日黑夜圍堵理工大學,有示威者在油麻地一帶發起「圍魏救趙」行動,213人被控暴動罪。筆名周海誠的鋼琴調音師是其中之一。由被捕至審訊逾三年的等待,案件終於曲終人散,「但有些事情是看化了,要來的始終也要來。」海誠踏上列車迎接審判的結果,「被告罪名成立,判囚四年九個月。」

泛起自殺念頭 調音工作助紓痛苦

憶述被捕一刻,海誠愣住半分鐘,左思右想地吐了「地獄」二字,「那是離死亡最近的時候,尖叫聲,警察行動的聲音,各種聲音混雜,我以為不是真的。」暴動——一個既陌生又熟悉的名詞,一夜間烙在他的額上,揮之不去,「是坐十年嗎?當時我對暴動的刑期概念不大。」情緒過了數天才稍為平復,獲准保釋後,提堂日子懸而未決,日復日的等待帶給他一種劫後餘生的感覺,「不知道哪一天我會再消失。」原有的計劃被打亂,將來的計劃也不敢籌謀太多,「想到之後要入獄,還讀甚麼書?」海誠決定離開熱衷的電影系,在有限的時間下做真正想做的事。

保釋期間的宵禁令及禁止離境令,令海誠的生活被各種無形的枷鎖縈繞,「一班朋友玩通宵,我卻往往要提早離開,越來越不清楚怎樣走未來的路,「我看見自己的未來只有上庭、審訊和坐監,有時會想不如乾脆死掉。或許是對情緒的麻木,海誠用不徐不疾的語調淡然地道出過去尋死的念頭,接著打開手機翻看那段日子在社交媒體上充滿負面情緒的帖文。訪問當天距離裁決只剩約半個月,蟄伏的死念又隨之襲來,「我以為自己脫離了(自殺念頭),但原來是藏起了,當臨近上庭又會勾起。」

如何擺脫死念是他在三年的等待期間一直學習的課題,除了別人的開解,調音也成為對抗負面情緒的良藥。放下學生的身分,海誠一改人生路向,將興趣發展成事業,經營鋼琴調音生意。攜着工具袋四出修理客人的鋼琴,細心微調每個琴鍵的音色,每天緊密的工作行程填滿了空餘時間,甚至連裁決前的一兩天也不願停下,「調音佔了我生命一大部分,不做到最後一刻,我會對不起自己曾付出的努力。」這段日子他一直把案件置諸腦後,偶爾甚至忘記自己曾經被捕的事,「如果長時間想着(案件),自己一定會depress(抑鬱),如果刻意不想,可讓自己不那麼痛苦。」漫長的等待漸漸成為他的習慣,由起初覺得遵守宵禁令的日子很難捱,久而久之竟覺得晚上11時前未回家會不舒服。

海誠的調音技術師承父親,本來視之為興趣,被捕後變成事業。(邱煒峰攝)
面對漫長的候審過程,海誠選擇以工作填滿空檔。(邱煒峰攝)

以月台候車喻待判 以淡然應對萬變

調音以外,海誠有另一個身分——網絡小說家,「海誠」正是他的筆名,「海,是我喜歡的地方;誠,是取自我亡兄的名字。」正在撰寫的連載小說《月台上的人》靈感亦源於自己的經歷,「我好像在月台上,整群人在等候開往地獄的列車,但列車上只有少數人能通往天堂,惟你不知道自己是否屬於那些少數的人。」列車班次無期,煎熬的心態往往出於未知,有時在月台上感到不耐煩,便會想一躍路軌了結生命,但回想在月台上結識了志同道合的人,包括不用登上列車的朋友,也願意伴他在月台等候,上庭時的旁聽支持,有如患難見真情。他語帶不捨地道,「我有時在想,這月台會不會就是天堂?還奢望永遠停留在這裏。」

「你有沒有看過這齣電影?」訪問中海誠總是雀躍地分享電影對他的意義。由被捕到裁決前夕,電影仿如伴侶般形影不離。海誠嘗試從電影中尋找答案,他引述電影《無語問蒼天》(Awakenings)中主角四肢癱瘓的劇情,令他深有感悟,自覺處境比電影中的主角幸運,「我一旦入獄,至少仍有局部的自由,未至於不能動彈。」不止一次從電影中找到共鳴,每當感到「有人明白自己,原來不只我是這樣想」,便會感到安然。

海誠稱他手上的紋身 In the Bleak Midwinter(《在寒冷的嚴冬》)是劇集《浴血黑幫》(Peaky Blinders)中多次出現的歌曲,提醒自己珍惜入獄前的生活。(郭穎琳攝)

裁決的這天早晨,海誠的臉上仍然掛著笑容,看不出半點憂愁,從容淡然的談吐,很難令人聯想到這是正面對暴動罪審訊的青年。「有些事情是看化了,要來的始終也要來。」淡然的心態並非一朝一夕塑造,他將此狀態形容為抽離,自己越在意事情時,心情就越不好受,「很多事情不到你控制的時候,你唯一可做的便是放空。」

工作室擺滿海誠最愛的唱片與樂器,要退租相當不捨。(郭穎琳攝)

民間機構助青年 規劃生涯尋出路

海誠的經歷並非唯一,Sam(化名)在大學三年級時參與示威,同樣被控暴動罪,最初被捕時他情緒低落,一度因擔憂前程而無法專注學業。後來經朋友介紹參加了民間機構「蛻變計劃」的輔導服務,順利找到實習機會,情緒亦隨之穩定下來,繼續學業,更以一級榮譽的優異成績畢業。

根據警方今年三月公布的數據,在2019年6月9日至去年10月31日在各區示威活動合共拘捕10279人,涉及參與暴動、非法集結及藏有攻擊性武器等;當中2899人已被檢控,有1754名被捕人士為18歲以下。隨著港區國安法實施,不少反修例被捕人士支援機構如「杏林覺醒」和「石牆花」相繼停運,經濟學者宋恩榮與妻子宋陳寶蓮2020年年中成立機構「蛻變計劃」,志在為25歲以下反修例事件中的被捕者提供各方面支援服務,現已處理近280宗求助個案,包括130名被捕人士與150名家長。

創辦人宋恩榮留意到不少年輕人被捕後情緒波動,一方面擔心自己失去未來,另一方面亦沒有預計過自己會被捕,特別是被控暴動的青少年。他亦指出過去青少年入獄人士多為具黑社會背景或較低學歷的人,所以主流釋囚關注機構提供的更生服務,均是勞動工作為主;但近年因社會事件入獄的年輕人普遍學歷較高,更不乏專業資格人士,如社工和護士等。因此計劃的「生涯重塑」項目希望透過幫助被捕人士尋找就業與升學機會,幫助他們解決心理壓力。

 宋恩榮認為現時社會事件冷卻,政府與市民的對立關係亦逐漸緩和,反而有助曾經被捕、甚至留有案底的年輕人重新融入社會。他亦提到過去社會事件如火如荼時,曾有商界發聲明表示不會考慮聘請曾經參與示威活動的年輕人;但經歷數年疫情的人手不足,商界必須吸收新血,從而發現年輕人有發揮空間,撕裂的社會正在慢慢修補。

「海誠」等候的列車一再延誤,經過三年終於抵站,這群被時代選中的年輕人一夜長大。幕門開啟,海誠舉步踏上靠站的列車,廣播中傳來審判的結果,被告暴動罪名成立,判囚四年九個月。

延伸閱讀:11.18 油麻地|4人暴動罪成 被判囚4年5個月至4年9月 官斥情節嚴重、性質惡劣

《San Po Yan Magazine 新報人》

新報人(SPY)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生實驗報紙,以實踐新聞自由為原則;體現不趨附商業利益,不附從政治功利,只為專業學習的存在價值。

留言

華文新聞發揮空間少 澳洲香港記者:以廣東話連結異鄉人

11.18 油麻地|4人暴動罪成 被判囚4年5個月至4年9月 官斥情節嚴重、性質惡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