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華文新聞發揮空間少 澳洲香港記者:以廣東話連結異鄉人

根據2022年澳洲官方數字,當地華人數目不斷增加,現在有近140萬人,佔整個澳洲人口的5.5%,中文新聞的需求亦隨之而增。在澳洲,傳統新聞行業同樣式微,有從事公營電台的新聞從業員指,香港和澳洲兩地的新聞風格、取材報導都各有不同,面對文化差異,仍有一班港人在異地異語的環境,堅持寫繁體字、用廣東話,為在澳港人及其他受眾帶來熟悉的新聞溫度。

特別廣播服務公司廣東話電台節目主持人、高級製作人鄺美玲(中)表示,雖然節目以廣東話播放,但逾七成為本地新聞,餘下近三成才是大陸、香港、台灣新聞。

「即使你的故事、新聞角度沒問題,也不會接受亞裔面孔」,澳洲特別廣播服務公司(SBS)的廣東話電台節目主持人、高級製作人鄺美玲於1991年隨夫移民澳洲,而那時的澳洲,還未接納英文有口音的華人當記者。

到了現在,文化衝擊仍是一大障礙:「說沒有歧視是不可能的」,同樣在SBS廣東話電台節目工作的陳渝童說。在大學期間,她面對過同學對華人的偏見,認為華人面孔就一定能力差,不願跟她同組,找工作時亦較本地人困難。

鄺美玲也表示,有別於以往在香港「跑新聞」,在澳洲較少機會出外,即便有這樣的機會,也以社區採訪為主:「剛到澳洲只能做翻譯的工作,開始時覺得自己不是做新聞」。此外,由於澳洲主要使用英文,因此較難找到說廣東話的嘉賓,多數需要機構進行同步翻譯,變相佔用了寶貴的節目時間。

而正在昆士蘭大學攻讀該校與香港浸會大學開辦的新聞雙學位的Kacey也表示,以中文新聞來說,由於受眾主要為移澳華人,當地報導內容主要關於移民、福利政策等話題。至於本地新聞,澳媒主要關注社區內發生的事及英國、歐盟等地的要聞。

異地追夢不忘港人身份 在地記者冀寫溫度文字

在澳洲的記者各懷自己的使命,有人渴望在異地說出香港故事,有人則想連繫當地社群。

剛入職澳洲特別廣播服務公司(SBS)的陳渝童(右) 直言在澳工作與自己的想像有落差,但仍希望不要輸給自己,做到以生命影響生命的報導。(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我很想有一天可以在澳洲說出香港正在發生的事」,在異鄉打拼的陳渝童沒有忘記香港人身分。經歷過雨傘運動,她從中學起便立志從事新聞工作,但遠赴澳洲追記者夢的過程並不如預期般順利。她遇過歧視,也遇過從布里斯班移居到悉尼工作的壓力,「但我不會改變,我會肯定地說,我是香港人」。

陳渝童沒有因此減卻對港人身分的認同,反而更想告訴他們香港發生的事,以自己的能力反駁他們:「你會看到我們的能力,華人面孔不一定就代表差」。陳渝童最近也刊出了自己的報導,她希望以自己的文字帶出溫度,寫出在澳洲的港人發生了什麼事,希望以生命影響生命。

鄺美玲也說,最初十年她還會覺得自己是香港人,但現在早已習慣了澳洲生活。她目前更注重澳洲的本地新聞,希望為英語水平較低的觀眾提供澳洲政治、經濟政策等資訊,幫助他們適應澳洲生活。

對於未來,他們也有不同方向。陳渝童指她現在想留澳工作,但也不排除將來會回香港,「始終是香港人」。至於Kacey也考慮在澳洲工作,嘗試離開香港增長見識,也期望能有更合理的工資,但她認為,在澳洲的工作機會畢竟有限。

後記:2023年5月香港浸會大學遊學團到訪澳洲,參觀了SBS及昆士蘭大學等,觀摩當地電台的製作過程,及了解澳洲新聞系的教學情況,發現雖同為中文新聞,但澳洲和香港兩地的內容取材、語速都大為不同。

《San Po Yan Magazine 新報人》

新報人(SPY)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生實驗報紙,以實踐新聞自由為原則;體現不趨附商業利益,不附從政治功利,只為專業學習的存在價值。

留言

「香港各界撐完善地區治理大聯盟」成立 李慧琼:召集各方撐政府方案

213分之1|青年三年候審之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