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杜絕炒場,康文署11月推出一系列辣招,但仍有不少炒場黨公然於即時通訊軟件如Whatsapp兜售場地,有炒場人士提供「包四人簽坐」服務、或前一日放場,讓有需要使用場地的人士「執雞」,更有Facebook群組出現轉售、炒賣、徵收康體場地的帖文,供人購買,部分場地更比康文署的定價高出近3倍。更有大型球會招攬年輕人借出身份證及協助簽場,壟斷康體場地,可見炒場情況未有改善。
有議員認為要全面打擊炒場黨,必須「全查」,即規定職員須嚴格核對所有場地使用者身分,而非現階段的抽查,但長遠而言,議員建議政府應增加供應,興建更多體育館。
記者:吳佩怡 李靜琳 姚卓彤 梁海嵐
主要康體設施現時都能透過康文署康體通預訂,以先到先得的方式預訂即日及未來七日的場地,對於收費的人造草或天然足球場,市民可透過抽籤預約申請當日起十四天的球場,並取得俗稱「場紙」的使用許可證。但有自行創立球會的教練指,兩者成功率都很低,所以身邊認識的教練都「寧願食炒價」,「你永遠不夠那些人搶的,那些炒場黨甚至拿到場地後就問相熟的教練,要的話就幫他們留起。」鄭教練對此感到很無奈,成本越來越高,很多時候都只能去免費的硬地場,「畢竟有求就有供。」

四人簽場對使用者成本上升 足球場11月炒價升幅達五成
記者亦深入多個Facebook群組,發現11月後,平均一節籃球場的價錢由600元升至800元,升幅約3成;足球場升幅則約4成,一節90分鐘最高要價1200元,而人造草或天然足球場一直存在供不應求的情況。協助炒場人士Vincent(化名)指,早在10年前,已經有不少人炒賣人造草或天然足球場。他們擁有龐大的人脈和號召力,可以將場地兜售給不同球隊;故在政府實施訂場實名制前,大部分足球場都被炒場人士壟斷。

Vincent承認,政府針對足球場新推的辣招政策,的確令炒場人士「有些頭痕」,亦認為短期內會令炒場人士「收斂一點」;但卻指,其實要破解辣招並不難,只是增加成本便能解決問題。
康文署11月推出的新措拖下,「康體通」用戶遞交天然及人造草地足球場的抽籤申請時,須填報另外四名用場人士的「康體通」用戶編號;獲確認租訂場地後,租用人亦須與申請時填報的其中三名用場人士一同簽場,並出示身分證明文件正本和認可資格證明。Vincent形容政策「麻煩多了,要做多一步」。以往只需派1人簽場,現在加至4人,所以炒場人士先要湊齊5名使用者的康體通帳號,再用其進行抽籤;中籤後再將場地分配給買家。
價格方面,辣招生效前,一個草地足球場的炒價大約是800元,但辣招生效後,價格飆升至1000元至1200元不等。加價近4成,Vincent卻指,依然「客似雲來」:「加多$300,其實每人除開都只是10多元,你真的想踢足球,不會連$10多元都不願出。」他認為在結果上而言,政府推出的辣招政策,其實只是增加了炒場人士的成本,令成本轉嫁向消費者身上。
問及假如政府再推辣招會如何應對,Vincent指即使政府出任何「新招」,炒場人士都不會放棄炒場,因為炒場已經成為足球圈子的生態,所以無論如何,只要做到「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就能找到辦法「拆招」。同時又指不希望政府會再推辣招,令炒場人士要研究另一種形式去炒場,令炒價不斷上升。
辣招未涵蓋「先到先得」場地 炒場黨疑利用漏洞省人手
政府推行新措拖,增至四人簽場,望打擊炒場;但記者發現,有炒場黨先取消預訂抽籤所得的場地段節,再讓買家「執雞」,以自己身分重新預訂該場地段節;因此只需買家自行簽場,炒場黨無需額外派4人簽場,減少成本。
記者在網上群組發現有人放售11月24日晚上9時半,黃竹坑遊樂場十一人足球場(人造草球場),於是前往觀察,發現該時段只需一人簽場,康文署場地負責人表示,翻查當日簽場紀錄發現,「上一段節的確有四人簽場,但9時半這段節,我的名單上只有一人資料,所以只檢查一個人的身份證及簽場。」

該時段的草地足球場使用者阿新透露,炒場黨主動聯絡對面隊伍,並以「執雞」形式以1000元放售此時段的草地足球場,即炒場黨在取場前一天取消已預訂的場地段節,並聯絡買家讓他翌日上午7時以自己身分經「康體通」重新預訂該場地段節,因此只需一名租用人(買家)簽場。
阿新表示自己曾多番嘗試抽籤申請草地足球場,但一年只中籤一至兩次,而且與朋友難以遷就時間,炒賣人士提供的場地則較彈性。他續指,11月推行新措拖後,炒價上升至1200元,包4名炒場人士的簽場及「使用」,若選擇不包簽坐則需1000元,「我仍然會選擇經炒賣的場地,因為每人每次成本都只是50元。」
我們就此致電康文署查詢,康文署指,除租用人外,外加三位使用者都需要一同簽場並在場使用的限制,適用於14天前利用康體通成功抽籤的人士。若以先到先得方式預訂即日至7日內被棄用的設施,只需要一人簽場。現時雖然規定取消預訂後不會被退回款項,但未有限制取消預訂的上限,我們就此向康文署查詢有關做法是否合法,康文署則以書面回覆我們正跟進有關情況。
以利潤作報酬招攬年輕人 冒認他人身分責任誰負
康文署打擊炒場措施其中數項為加重罰則,並暫時禁止違規人士租場,以增強阻嚇力。面對加辣措施,炒場集團則聘用更多的短期兼職生,以簡單工作吸引年輕人應徵,繼而索取其身份證進行場地預訂,降低罰則影響力。
新措施下,若申請人不取場或不在場使用、違規轉讓場地或場地許可證,其預訂資格由暫停180天,延長至360天。而租用人在60天內,錄得兩次違規「不取場/不在場使用」,將被禁止預訂康文署的收費康體設施90天,比「加辣」前延長了30天。至於租用人違規轉讓用場許可證,則會被暫停預訂資格360天,比「加辣」前的180天罰多一倍。
在某籃球聯會兼職的阿喬(化名)稱,初入職時公司有說明會協助她申請康體通,但並未提及需要「簽場」,11月她才開始提供身分證予公司「抽場」。「他們(公司)幾乎每一天都有大量場地,我們也不知道其來源。但後來發現簽場程序簡單,坐兩小時就有120元。」
阿喬需要提早取得場地租用者身份證,到達該場地後,就會冒認該租用人身份並簽場。她其後亦向記者展示在口袋的身分證,表示當日下午需要到某體育館協助簽場。公司亦要求她「睇場」,即在場內逗留至租用時間完結,以符合康文署的「辣招」規定;但她表示自己很少做運動,也不了解康文署的針對措施,只是覺得這項工作工時短,很適合課後兼職。
問到冒認場地租用者事宜,阿喬指曾有同事被康文署職員識破,但由於該公司是以旗下員工的身份證預訂場地,所以能夠立即聯絡該身份證持有人到場簽場。她指自己未遇過這種情況:「職員會檢查身份,但普遍看一眼就算。」
議員批新辣招治標不治本 建議政府根源著手增場地供應
本港不少球會或炒場人士以不同手法收集市民身份證後,以大包圍方式抽籤訂場,再把場地轉售;針對上述場地壟斷及冒認身份的手法,立法會議員顏汶羽指出借用並冒認他人身份證是違法行為:「使用虛假證明是刑事條例,職員應該馬上報警。」

針對炒場人士聘用他人協助抽場和簽場,顏汶羽質疑康文署規定職員巡查的次數太少,指職員定期巡查屬工作範圍。「那個人(職員)一個多小時都不能查8個羽毛場?還要抽查?」故建議康文署職員由抽查改為全查,確保簽場人士有使用康體設施。
顏汶羽又認為,香港炒場風氣愈來愈熾熱,歸根究底是因為場地不足,建議政府正本清源,增加體育場地供應。例如將單幢式體育館建至2-30層高、出租民政署的社區會堂的場地、取消使用體育館作防疫工作等,以增加場地供應。他又建議政府全面使用抽籤制分配體育場地,公平分配場地設施,真正做到打擊炒場人士。
康文署在今年11月公布,將於2023年年中,推出新系統取代現時訂場系統「康體通」;新系統會加入抽籤方式分配康體設施的新功能,將會分階段推出預訂功能。康文署回覆記者查詢指,以中央抽籤方式來分配各區康體設施,「將更有效和公平分配寶貴的社會資源,讓市民可以在一個公平公正的機制下預訂設施」。
《San Po Yan Magazine 新報人》
新報人(SPY)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生實驗報紙,以實踐新聞自由為原則;體現不趨附商業利益,不附從政治功利,只為專業學習的存在價值。

疫下邂逅街頭健身 青年盼當教練奪佳績

童年坎坷踏上歧途 邊青醒覺盼重投社會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