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中大研發人工智能技術預測阿茲海默症 準確率高於八成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研發全球首個偵測阿茲海默症的人工智能系統,透過分析視網膜圖像,及早發現並治療潛在的阿茲海默症患者。系統準確率逾八成,有望日後在社區普及使用,研究已於國際期刊《刺針》旗下的《The Lancet Digital Health》發表。

研究團隊自2018年起與新加坡、英國及美國的多間醫療機構及院校合作,為648名阿茲海默症患者及3,240名認知功能正常人士拍下近逾萬張「眼底照」,用於研發及測試。人工智能系統則透過「眼底相」(視網膜圖像),觀察及分析中樞神經中的血管和神經線,從而偵測是否出現相關病變。實驗顯示,成功測出阿茲海默症的準確率高達84%,可媲美磁力共振等影像檢查,敏感度和特異性亦分別達 93% 和 82%。

機器拍攝雙眼共四張「眼底照」後,人工智能只需一兩分鐘便能夠分辨到患者的視網膜中是否出現阿茲海默症的病徵。(陸家輝攝)

阿茲海默症患者會出現認知能力退化等問題,惟早期病徵並不明顯。團隊認為,相較於現有檢測早期阿茲海默症的方法,如正電子掃描、提取腦脊液等,新系統更易應用及不具入侵性,團隊期望一年內可投入臨床使用。中大醫學院眼科及視覺科學學系副教授張艷蕾期望新系統可漸漸普及到社區,及早找出隱藏的阿茲海默症患者,為他們進行預防治療。

有參與研究的72歲患者陳太指使用機器的過程順暢,沒有不舒服的地方。(陸家輝攝)

《San Po Yan Magazine 新報人》

新報人(SPY)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生實驗報紙,以實踐新聞自由為原則;體現不趨附商業利益,不附從政治功利,只為專業學習的存在價值。

留言

車公誕攤檔競投最高成交價13.5萬 檔主:明年市道會好

居英港人看世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