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專題

【文化專題】懷舊復古時尚永不失色 獨特古著承載歷史人情

走進香港古著店「美華氏」,角落裡那件款式特別的牛仔褸格外引人注目。牛仔褸參考了空軍外套 MA1的設計,由不同洗水色的牛仔褲拼砌而成,顏色和紋路看起來深淺不一,靠近細看會發現部分布料染上了油漆漬。「可能上一手穿這條牛仔褲的人是一個油漆工人,我也不知道,所以(古著)裏面有很多故事。」店主 Jacky娓娓道來。牛仔褸上的油漆漬被保留下來,得以讓現代人透過舊品了解不同時代的歷史、生活面貌及文化。古著的魅力在於每件單品都藏着一個、甚至多個鮮為人知的故事,正在等待有緣人去發掘。
Jacky表示,古著是指擁有25年或以上歷史的衣物,通常生產於70至90年代。 (石恩彤攝)
古著店美華氏內有不同洗水色的牛仔褸。(資料圖片:美華氏)

古著風格多元 細節隱藏年代痕跡

古著是具有年代感和歷史元素的中古品,在店內隨手一翻,就能發掘到來自世界各地的時尚單品。主打日式古著的「昭和の古著屋」店主 Kay 表示,古著注重衣服的設計及其歷史,「無論是花紋或布料,還是鈕扣,都是用心搭配過的。」Kay解釋,日式古著衣服的布料較柔軟,鈕扣上的金花雕刻更會特意配合衣服顏色,設計風格與現代時裝存在極大對比,故今時今日穿起古著衣服更顯品味獨特。

然而,古著並非只在香港流行。位處澳洲布里斯班的古著店Retro World,店內的服飾大多進口自美國和英國。經理Kristen 認為,衣物上的瑕疵反而是新潮和別樹一幟的印記,「就算是穿上破洞的舊衣物,也比起穿起全新的時裝來得時髦。」

Kay的家人並不理解她售賣古著的原因,但她認為古著是獨一無二的服飾,「現在女性十分欣賞日系古著,我想走自己的風格。」 (石恩彤攝)
Retro World 店內除了出售古著服飾外,亦有售賣打字機及玩具等懷舊物品。(吳碧怡攝)

專賣美式古著的「美華氏」店主Jacky 亦指,大多的古著是因應當時上班族的需求而設計,質地普遍耐穿,所以古著亦相較快速時裝保存得長久,「六、七十年代的皮衣大約是15至20磅,質地較厚重,穿到死的那天都不會爛,但現在因為棉花成本比以前昂貴,加上所有東西的生產過程都加速不少,(出產的衣服)自然較劣質。」

他又認為,每件古著衣服的背後都承載着獨特的故事,衣物上的細節能反映出不同年代的裁縫特徵和服裝文化。 他以古著牛仔褲為例,美國品牌 Levi’s 的標誌在60年代以前一直沿用大寫英文字母,之後才改以小寫字母標示。而且由於昔日的機件性能較簡單,牛仔褲的縫印方式有限,因此不同年代所生產的牛仔褲都別具特色。買家可以透過仔細觀察縫紉及撞釘等細微之處,來分辨出牛仔褲的生產年份。

Kay的店舖主打日本昭和時代出產的古著,衣服的顏色較鮮豔和繽紛。 (石恩彤攝)
日系古著屋依照昭和年代作裝修和擺設。 (石恩彤攝)
Kay指,這部古舊風的收銀機是店內最有趣的物件。 (石恩彤攝)

古著價錢相距大 1930年牛仔褲價值68港元

古著始終是年代品,初接觸者普遍難以突破心理關囗,大眾亦難以分辨古著與二手衫的異同。事實上,在香港出售的古著大多來自外地的衣物回收廠,部分古著店店主除了親自搜羅外,亦會從外國網站購入,再作處理。一般而言,所有古著在「上架」售賣前,店主都會將其再次清洗及燙直,檢查鈕扣和線頭等細節部分,有時甚至需要重新裁剪和縫製。

由於工序繁複度遠超想像,加上每件古著都是獨一無二,故部分服飾可較時裝昂貴,以「美華氏」的鎮店之寶為例,早前曾有客人以6萬8千元購入店內一條產於1930年的牛仔褲。澳洲古著店主Kristen 就表示,一般古著的定價會按是否普及、衣物質素及牌子而定,澳洲一般古著售價相距甚遠,便宜的數十港元就有交易,但也有一些古著價值4千多港元一件。

Kristen指,這是由澳洲品牌Fletcher Jones於80年代出產的裙子,特別之處在於可反轉穿搭。(吳碧怡攝)

惟坊間現時仍流傳古著是「死人穿過的衣服」、「在亂葬崗裏撿回來」等誤解,亦有不少人質疑古著定價過高。但每當面對這個情況,Jacky總會不厭其煩地向客人解釋古著單品的生產地和歷史價值。

一開始被花、魚等圖案所吸引的古著買家Tony也認為,古著並非如普通二手衫般,布質參差不齊。他從不認為古著定價太貴,反而覺得能買到僅此一件的「心頭好」是物超所值,「(古著)在於它特別的圖案,不是每一件都有,就是只有這一件。」

Tony不認為古著定價太貴,反而覺得只要買到「心頭好」也是物超所值。(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古著中「尋寶」 考驗穿衣者搭配心思

古著衣物通常都是尺碼不全以及產量有限,因此古著不僅極考驗穿衣者的心思和搭配智慧,亦是鼓勵買家嘗試另類穿搭風格的契機。「你何不嘗試將加大碼和修身風格搭配在一起,創造更多不同造型?古著就是將你的時尚宇宙放到無限大。」Jacky 認為,購買古著衣服講求緣份,由於古著本身的限制,顧客要找到自己屬意的古著,某種程度上也是「尋寶」。

Kay 憶述,早在5年前到日本旅行時,已留意當地的古著店。她不否認古著有時給人一種「老一輩」的感覺,亦較難陪襯得宜,但正是這種穿搭的難度和趣味,令她鍾情於此。 開設日式古著店後,Kay更了解自己對古著的熱誠,日常會與顧客分享穿搭心得,彼此之間的互動亦讓她感受到人情味。她分享不少客人自網店時期已開始光顧,後期更與他們打成一片,部分顧客有時甚至會主動前來幫忙,「之前我辦市集時又會無條件地、如朋友般過來幫忙看店,讓我覺得很感動,好像由客人變成朋友。」 

改造舊衣賦二次生命 延續「古著不死」 

人們從上一個時裝循環找回當年流行的衣物,再經剪裁及設計,便成了另一件時尚單品。Jacky 現時會重新設計二手衣物,因應市場需要改造舊衣服的版型,甚至拆解成布,以製作成帽或牛仔褸等單品,務求在追求時尚的同時,亦能物盡其用,減輕對環境的破壞。 而遠在澳洲的Kristen 亦有相同理念,即使古著衣物本身已有破損,她仍不計成本托人修復,期望時裝界日後能多利用回收的舊衣作創作。

潮流百變,惟古著所蘊含的歷史和文化面貌不變。近年復古牛仔褸、工人褲、馬甲、印有大標誌襯衫等服裝再度興起,或許穿上與潮流背道而馳的另類時尚風格,延續衣服的歷史,才是真正的「古著不死」。

「美華氏」會將牛仔褲的布絹拼接並製成的新外套。(石恩彤攝)
Kristen指,澳洲近年流行復古和「Y2K」的衣著風格。(吳碧怡攝)

《San Po Yan Magazine 新報人》

新報人(SPY)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生實驗報紙,以實踐新聞自由為原則;體現不趨附商業利益,不附從政治功利,只為專業學習的存在價值。

留言

美CPI回落及內地防疫措施鬆綁 科技股帶領恒指重上萬七點

「醫思健康」 旗下28個品牌違例共用客戶資料 私隱署發執行通知要求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