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港聞

【新聞專題】慈雲山、新蒲崗垃圾堆積未列入「衞生黑點」 議員助理批「黑點」定義含糊促交代準則

政府早前宣布展開為期三個月的「政府打擊衞生黑點計劃」(下稱計劃),首階段打擊及清潔逾600個指定生黑點,並設熱線供市民舉報。惟本報發現,黃大仙區部分地點有垃圾堆積問題,卻未被列入衞生黑點名單。有居民指相關地點衞生一向惡劣,本報致電舉報熱線,但名單至今未更新。政府表示黑點名單是根據各界人士的投訴及意見而界定,但並無交代多少宗投訴或有什麼明確準則才會列入黑點。 黃大仙區議員助理鄭詩陶批評生黑點的定義模糊,促政府提高透明度予公眾得悉準則。

記者︰張智傑、賴小苡 編輯︰朱家頤、梁倩穎

 慈雲山長年黑點沒列入「黑點」名單 前區議員形容為「笑話」 

計劃首階段於8月14日正式展開,重點打擊663個存有垃圾棄置、冷氣機漏水、電單車違泊等問題的衞生和街道管理黑點。記者於9月中三度觀察黃大仙區及九龍城區被列入衞生黑點名單的地方,包括有「棄置建築廢料」問題的新蒲崗四美街一帶,上址現已放置環保斗盛載建築廢料;九龍城打鼓嶺道與樂善道交界則暫未發現有棄置建築廢料及垃圾的情況。 

政府為各區制定的生黑點名單中,黃大仙區佔17個。惟名單公布不久後,便引來質疑,前黃大仙區議員張茂清於社交平台上直言沒有慈雲山黑點的名單是「笑話」,又指慈雲山居民熟知的「黑點」——毓華街及雙鳳街均未被列入名單。記者嘗試向張茂清了解更多慈雲山衞生問題,不過他沒有回覆。

前黃大仙區議員張茂清在社交平台上質疑黑點名單沒有慈雲山。(張茂清Facebook截圖)

記者隨後觀察上述地點,發現毓華街店舖外的行人路及雙鳳街街市旁的果檔位置均堆滿大量發泡膠箱、膠袋等垃圾,地上亦有積水。

慈雲山雙鳳街街市旁的水果檔外堆積大量垃圾、紙皮及發泡膠箱,阻塞行人路及馬路。(張智傑攝)
有長者在雙鳳街街市外拾紙皮。(張智傑攝)

慈雲山垃圾堆積釀鼠患 居民不滿雜物阻街 

 居住在慈雲山近25年的陳先生認為毓華街的衞生情況一向惡劣,指見過水果檔主將發泡膠箱放置在大街,又有人會在後巷處理蔬菜及肉類,令街道滋生大量蚊蟲,惹來老鼠出沒,更傳出陣陣臭味,他表示:「貨物就直接放在路邊,每天經過也能聞到一股酸臭味。」陳先生續指,該街口佈滿積水,平日會特地繞路走,「就算沒有下雨,簷篷也會滴下污水」。 記者觀察慈雲山雙鳳街街市時亦發現類似情況。雙鳳街報紙檔負責人劉小姐表示,附近店舖廢物堆積的問題長期存在,經常引來老鼠及蟑螂。 

慈雲山居民陳先生表示毓華街衞生問題嚴重,令他日常外出都要特意繞過該街道。(張智傑攝)
雙鳳街附近的報紙檔主劉小姐指經常看見老鼠、蟑螂出沒,擔心會散播傳染病。 (張智傑攝)
居住新蒲崗四十多年的葉先生指,崇齡街的衞生問題長期存在。 (賴小苡攝)
崇齡街遊樂場旁有不少垃圾和雜物,葉先生指大部分為餐廳及居民丟棄。(張智傑攝)

新蒲崗亦有遺漏的黑點。葉先生在該區居住40多年,他說每天上下班都會經過崇齡街,形容其垃圾「清極都有」,大部分是餐廳廚餘和居民棄置的紙皮。 葉表示,即使有清潔工清理,翌日垃圾又會重新堆積,形容計劃是「徒勞無功」,難以解決根源問題。他又透露,曾在崇齡街後巷發現鼠蹤和看見有人隨地小便。記者到該處查看,未見鼠蹤,只見渠位附近擺有三個由食環署設下的捕鼠器。

民政:黃大仙店舖阻街近5年19次聯合執法 鄭詩陶:問題未有解決

記者曾向黃大仙民政事務處查詢執法行動的詳情,其回覆指由2017年7月至今年8月針對店舖阻街問題,與相關執法部門進行了19次聯合行動,當中包括慈雲山毓華里及鳳凰新村一帶;稱區內衞生問題大有改善,會繼續監察情況並適時再聯合相關部門行動。

對此,黃大仙區議員助理鄭詩陶表示,辦事處也曾向食環署反映毓華街的衞生問題,惟情況改善不久後便「打回原形」。他認為,部分衞生惡劣的地點多鄰近街市菜檔,容易堆積發泡膠箱,除非政府大幅改革,例如加重罰則,甚至賦予食環署更大權力執法,否則無法解決問題,「除了我們,也有許多人說政府『洗完太平地』之後,(環境衞生問題)便會故態復萌」。

鄭詩陶指,現時黃大仙區議會面對的困難是無法召開會議,難以討論區內衞生問題。(賴小苡攝)

鄭又表示,自去年身兼黃大仙食物環境衞生事務委員會正、副主席的兩位區議員辭職,職位至今懸空,無法就區內衞生問題召開會議。雖然現時仍可去信食環署投訴,惟他指作用不大。  

市民不清楚黑點舉報熱線 黑點定義模糊名單久未更新

慈雲山出現生問題卻未必列入黑點名單,政務司副司長辦公室就黑點定義指出,衞生黑點的制訂是根據收到投訴後的多寡及嚴重性、地區人士的意見、政府部門日常巡查結果等多項指標;強調各政府部門清理工作不會局限於有關地點,會加強全港公共場所的清潔工作,計劃進行的同時亦歡迎社會各界提供更多地點供部門檢視,並會按需要更新黑點名單。

 計劃展開後,政府呼籲市民若發現有未列入名單的衞生黑點,可致電食環署及「1823政府一線通」舉報,但陳先生和葉先生均表示不清楚相關舉報方法。

記者九月中就葉先生說的崇齡街遊樂場附近後巷位置的雜物堆積、有人在公眾地方隨地小便及鼠患問題,致電食環署熱線舉報黑點,惟因線路繁忙而改駁至「1823政府一線通」。電話接通後,記者表明要舉報衞生黑點,接線職員則表示須翻查資料。等候約兩分鐘後,職員向記者詢問黑點的準確位置,其後提供跟進編號供查詢後續情況,過程中沒有要求記者形容該黑點的具體衞生問題。 

事隔一個月,記者再致電「1823」查詢進度,接線人員則轉駁至食環署,卻再因線路繁忙駁回到「1823」,才告知記者食環署會經電郵回覆調查進度。食環署在電郵中表示,接報後隨即派員到現場調查,指「未有發現明顯鼠蹤,環境衞生大致妥當」,並已在申報地點附近噴灑滅蟲劑及放置捕鼠籠和滅鼠藥,卻未有交代如何處理雜物堆積及有人隨地小便的問題。而政府自8月12日公布衞生黑點名單後,名單仍未見有更新。

鄭詩陶認為,政府在制定衞生黑點名單的準則上透明度低,公眾無法得悉其他地點「落選(黑點)」原因,「究竟用甚麼準則?垃圾(堆積數量)多或少?是否市民投訴多便可列入?政府沒有公開準則,亦沒有人知道」。他指出,政府僅表示會參考一系列準則界定衞生黑點,卻沒有量化數據供公眾參考。他建議政府更新名單,加入遺漏的衞生黑點,以及盡快釐清評定準則。

 

《San Po Yan Magazine 新報人》

新報人(SPY)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生實驗報紙,以實踐新聞自由為原則;體現不趨附商業利益,不附從政治功利,只為專業學習的存在價值。

留言

0+3下有機構續推本地低碳旅遊 盼港人認識本土文化、保育生態

海事處將於今明兩日打撈啟豐二號 保釣人士盼盡快取回船上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