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連洛霆攝)
行政長官李家超於今日(19)發表首份《施政報告》,他表示香港需更積極和進取地「搶企業、搶人才」,並推出多項措施。
措施包括「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讓過去一年年薪達港幣250萬元,以及畢業於全球百強大學,在過去五年累積三年或以上工作經驗人士,可獲發為期兩年的通行證來港發展,不設人數限額;而未符工作經驗要求,但最近五年內畢業的百強大學畢業生,亦可獲發通行證,每年上限1萬人。
施政報告未有提及全球百強大學會參考的標準。根據《2023 QS世界大學排名》,首十位的大學以美國﹑英國大學居多,內地亦有六間大學位列百強,包括北大、清華、復旦等。
對外方面,施政報告提出政府擴大內地辦事處和海外經貿辦的職能,將在17個駐內地和海外經貿辦設立「招商引才專組」,招攬海外人才及鼓勵海外港人回港發展。
對比上年,今年取消「優秀人才入境計劃」的年度配額,為期兩年,同時放寬「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回港就業安排」,將逗留期限由一年延長至兩年中,並以試行形式,擴展安排至本港大學大灣區校園的畢業生,為期兩年。
過去兩年本地勞動人口流失約14萬人,政府在人才置業方面,指合資格外來人才獲取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後,可申請退還在港置業已繳付的額外印花稅,但仍須繳交從價印花稅。換言之,他們所負擔的印花稅與首次置業的香港永久性居民看齊,有關安排即日生效。
其他招商引資引才的措施包括:會從「未來基金」撥出300億元,成立「共同投資基金」以吸引外資在港落戶國企業;並成立「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向重點企業提供配套措施,包括土地、稅務和財政等配套;並成立「人才服務窗口」作人才支援,招攬內地及海外人才,並及對來港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務,如提升人才申請審批效率。
《San Po Yan Magazine 新報人》
新報人(SPY)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生實驗報紙,以實踐新聞自由為原則;體現不趨附商業利益,不附從政治功利,只為專業學習的存在價值。

港府將設立「港版淡馬錫」新撥300億元成立新基金帶動本地產業

李家超:加大對本地中小企資助 助港商把握大灣區發展機遇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