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港聞

調查:疫情令受訪者捐血次數減六成 醫生憂失捐血習慣疫後難重拾

香港臨床血液管理學會(下稱學會)今(4日)發表一項調查,發現過往有捐血的受訪者在疫情期間捐血次數大減六成,當中38%人表示擔心外出受感染及沒有心情而減低捐血意欲,另外有逾8成人指即使疫情緩和,也不會重拾捐血習慣。

學會於本年7月委託了香港民意研究所,以問卷形式訪問了452名18至50歲市民,當中有63%受訪者曾捐血,近8成人不是定期捐血者。曾捐血的受訪者在首4波疫情,捐血次數大減6成,由疫情前平均每年1次減至0.4次;在第5波疫情的高峰期,更有87%人沒有捐血。

香港臨床血液管理學會主席鄭鴻佳(左二)指出,疫情令全球都陷入血庫危機,不少市民因擔心外出染疫而未有捐血。(吳佩怡攝)

學會主席鄭鴻佳認為,疫情令捐血次數下降。 調查顯示,近四成曾捐血受訪者因疫情降低捐血意欲,當中 71%擔心外出受感染、68%則因疫情導致沒有心情捐血,亦有63%的受訪者表示在疫情期間長期沒有捐血,已失去捐血習慣。

鄭表示理解市民擔心外出會受感染而不捐血,但對於受訪者因疫情引致心情欠佳或失去捐血習慣,擔心疫情緩和他們也不會再捐血。

鄭鴻佳呼籲,學校或商業機構可以主動聯絡香港紅十字會合辦捐血日,鼓勵市民捐血。(吳佩怡攝)

調查亦發現,普遍受訪者對本港血液用途存有誤解,有73%人不知道或誤以為本港有採用人造血;另有27%人誤以為疫情期間的血液需求隨非緊急醫療服務減少而下降。學會委員何碧頤亦強調,「人造血」尚在研究階段,「目前絕對没有替代品,完全依靠本港捐血者」,並呼籲市民在情況許可下定期捐血。

香港臨床血液管理學會委員何碧頤指,目前並沒有「人造血」等血液替代品,血液成分保存期最短只有五天。(吳佩怡攝)

香港紅十字會輸血服務中心早前表示,血庫存量已下降至極低水平,僅剩餘約3至4日存量,呼籲市民捐血。

 

記者:吳佩怡

編輯:黃可兒

指導老師:林穎茵

《San Po Yan Magazine 新報人》

新報人(SPY)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生實驗報紙,以實踐新聞自由為原則;體現不趨附商業利益,不附從政治功利,只為專業學習的存在價值。

留言

恒指第四季首個交易日險守萬七關口 內地長假缺北水成交額為今年最低

醫生示範同時接種新冠及流感疫苗 稱安全及不影響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