劏房租金持續高企,不少基層人士選擇租金較便宜的工廈劏房單位。「葵涌劏房居民大聯盟」(下稱團體)今(8日)公布調查結果,發現近8成劏房戶不知工廈亦受劏房租管保護。團體又促請政府將關愛基金搬遷津貼恆常化以及放寬申請資格。
團體在今年7月至8月期間,以電話及家訪的方式,成功訪問80戶居於葵涌區工業大廈的住戶。結果發現近8成受訪者不知道工廈劏房屬《2021 年業主與租客(綜合)(修訂)條例》涵蓋範圍。團體又形容工廈業主把劏房「越劏越細」,工廈單位被平均分間16.5個劏房,較前年多出3.3個;平均劏房面積為177平方呎,亦較前年的201.5呎減少。根據現時法例,租住工廈屬違法行為,調查顯示近7成工廈住戶擔憂未來兩年內會遭政府部門執法或業主迫遷。此外,不少住戶亦擔心一旦迫遷後,難以在短時間內找到其他租金廉宜和合適的住所,近6成受訪者冀遷出工廈單位時可獲搬遷津貼。
陳先生現居住劏房,業主將原本700呎單位一劏四,他的劏房約170呎。他曾在2017年被迫遷。他表示,當時曾嘗試申請關愛基金搬遷津貼,但最終因超出入息限額而不獲批。他指當時共20戶被迫遷,惟只有兩、三戶獲搬遷津貼,搬遷對他造成沉重的經濟壓力。
團體成員潘詠珊建議,政府應放寛關愛基金搬遷津貼入息限額。她指出,現時申請資格單身入息上限為一萬元,比公屋申請更嚴格,變相令絕大部分工廈劏房居民在被迫遷時不符合資格申請,故希望當局將入息限額和津貼提高。
記者:陳泳藴
指導老師:林穎茵
《San Po Yan Magazine 新報人》
新報人(SPY)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生實驗報紙,以實踐新聞自由為原則;體現不趨附商業利益,不附從政治功利,只為專業學習的存在價值。
香港木工的前潮後浪
疫苗通行證適用年齡將降至五歲 有家長擔心副作用但會讓子女接種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