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個人一天約有三分之一時間在床上,高品質床單有助提升睡眠質素。消委會測試市面上15款聲稱具抗菌或防蟎功能的床單和床褥保護套,結果顯示全部「防蟎」效能不俗,但近8成樣本的抗菌表現卻未如理想。
抗菌床單表現遜色 有床單含致癌物
消委會測試市面上15款聲稱具抗菌或防蟎功能的床單和床褥保護套,發現全部樣本的防蟎表現令人滿意,在化學性防蟎方面,有1款可95%抑制塵蟎,其餘14款塵蟎抑制率達61-76%;在物理性防蟎,10款完全沒有塵蟎通過床單,5款有2-89隻塵蟎通過。不過,當中9款聲稱「抗菌」的樣本,抗菌效能卻令人失望,只有2款能有效抑制兩種試驗菌種金黃葡萄球菌和克雷伯氏肺炎菌的生長,另有2款只能有效抑制金黃葡萄球菌的生長,其餘5款樣本則只有輕微效能,令人失望。測試亦發現經10次洗濯後,所有樣本均不同程度的縮水,縮水率為0.5%-6.1%。同時,有6成樣本出現褪色或輕微起毛球,整體表現不太理想。
測試中1款床單布料不同印花部分被驗出致癌物芳香胺二氯聯苯胺,但未有超出歐盟要求。另外,有1款床單被驗出帶有游離甲醛,雖符合歐盟的要求,但甲醛敏感人士須注意。
物料針數與標示不符 消委會促業界改善
物料及針數是布料品質參考之一,消委會測試發現有3款樣本驗出的成分與標示不符,其中1款甚至沒有標示成分,只在訂購平台上標示成分為100%棉,但實際樣本約7成為聚酯纖維,棉只佔約3成。測試亦發現生產商以不同方式標示針數,5款有標示針數的樣本已使用了3種不同的單位表示,包括每平方寸、每平方厘米和每十平方寸。當中有1款床單標示為每10平方厘米1,888針,即每平方寸約479針,但實際每平方寸只有302針,相差36%。消委會強調不少床單定價與它聲稱的針數掛鈎,不同標示方式難以讓消費者比較不同產品,甚至令市民誤會,故敦促業界確保產品資料準確,並建議統一方式表達針數。
《San Po Yan Magazine 新報人》
新報人(SPY)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生實驗報紙,以實踐新聞自由為原則;體現不趨附商業利益,不附從政治功利,只為專業學習的存在價值。

林鄭最後一次行會 任內不會放寬防疫措施

方包鈉含量較四年前高 近半營養標籤不符指引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