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港區國安法》實施,香港政府陸續在學校推展國家安全教育(簡稱「國安教育」),惟其執行方法、課程內容及對師生所造成的壓力均引起學界討論。有中、小學教師表示,國安教育仍未有清晰教學指引,令他們難以掌握教授涉及國安內容的方法,擔心出現「照書讀」的情況出現,令教育局人員質疑老師教學模式。 香港未來教育協會評論部總監王偉傑認為國安教育可建立學生們對國家的根,並提議設立「愛國教師人才庫」,由教育局分派「愛國」老師到各間學校統一教授國安知識。
國安元素融入各科情況有差異 小學老師:盼教育局發官方教材
教聯會十月初向全港學校發出問卷,調查教師對國安教育的看法。在315份有效回應當中,逾八成半受訪教師表示在學校推展國安教育具困難,當中有逾五成教師稱學校欠缺相關資源,僅約三成負責國安教育的教師表示很有信心教授相關課題。
小學中文教師吳老師表示,把國安教育融入中文科並沒有問題,「可能因為我教授中文,本身與國安教育聯繫較多,不需要加太多額外課程。」尤其中文課本裏有「我是中國人」、「我看中國地圖」等單元課文,整個單元已具備國安教育中所提及的國家觀念、國民身份認同要素。她認為,許多課本內容早已配合國安教育 ,如:課文介紹黃山日出、西安兵馬俑、故宮等內容介紹中國地理及歷史文化,只是以前沒有標明。她續稱,不一定以「我是中國人」作切入角度向學生教授中國文化,以小四中文教學內容為例,課文透過介紹故宮讓學生學習環境描寫的手法,從中亦令學生認識中國文化的美。
吳老師提及,她曾於2021年9月下旬參與一個由教育局及辦學團體 合辦的跨校國安教育研討會,以「如果你有這些教材,你會怎樣教?」的形式培訓教師,要求教師們互相討論如何把中國國情融入教學內容 上。會上,她從其他教師的口中發現,部份科目在融入國安元素時,可能出現內容不協調的情況。她指,老師面對的最大困難是,必須在各級每一科目的課程中混入國安教育元素。她以數學科為例,「我聽說有數學老師在教授量度周界、面積時,會提起中國的國土面積有多少、有多少個國家與中國接壤。」 對於原先的教學內容與國安教育內容顯不搭之情況,校方則稱「盡量配合,但盡量不加額外教材。」其態度令教師在教學上無從入手。由上年年末公佈實行國安教育至今近一年,她認為國安教育準則相較年初已變得清晰,教師亦容易尋找相關資料,惟若找到能與教學課題相配的國安內容則非常困難,故期望教育局發出官方教材,給予教師清晰教學指引。
吳老師解釋,儘管自己在處理國安教育的教題上沒有困難,但認同政府在提供與《港區國安法》的相關資訊不足,令她產生「自己說錯東西(就會)違反《國安法》。」的恐懼。這促使她早於2020年暑假,參加由課程發展處主辦、律師 主講與《國安法》相關的講座,吳老師形容講座內容效果欠佳,「講者本身都好像不太了解什麼是《國安法》。」她補充,該講座主要講述香港《基本法》,講座內容卻欠缺解釋《國安法》與《基本法》的分別,內容表達不清令當時的她感迷惘 。另外,對於校方給予教師的教學指示,她直言「相對較少」,反而校方較著重日後教育局人員到校探訪時的作證 ,如:要求教師在國安教育的相關課文加上符號、若常識科老師對教學內容有疑慮時就「照書讀」;她認為,教師並非「單打獨鬥」,同事之間會互相討論如何在國安教育與原先的教學內容取得平衡,以提高教學質素 。
吳老師補充,自己不需額外花時間和心力預備校內國安教育活動,「平常有舉辦『中華文化日』、背古詩及認識三字經等活動,現在繼續推行,沒有什麼大分別和問題。唯一不同就是要全校參與及變得有系統。」她續指,自上年起,多了與國安教育有關的填色比賽及書法比賽,被問及書法比賽中 的國安教育內容會否對小學生來說是過於複雜,她則認為小學生通常不會明白該法例內容,老師亦不會私下解釋;而且書法比賽著重字體漂亮與否,學生能否明白抄寫內容並非活動重點,鑑於每節課堂的教授時間不足,哪怕是以前書法比賽中用到的詩詞歌賦,也不會對學生作出解釋,惟她認為其書寫內容是對小學生滲透國安教育。
中學老師:「摸著石頭過河」 教育局監察或令教師壓力倍增
教育局除規定全港中、小學課程須加入國家安全教育元素外,亦把高中通識科刪改為「公民與社會發展科」(簡稱「公社科」)。現任教首屆中四「公社科」及中五、中六通識科的蔡老師坦言,公社科與其他科目不同,因該科目本已涵蓋不少與國安教育的相關課題,如:「一國兩制」、《基本法》等,不需額外增加課堂。被問到對新科目及國安教育的感覺,他直言「摸著石頭過河。」
早在今年四月,教育局向學校派發,由原國家教育部部長陳寶生選取、及法律學者王振民等編寫的《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讀本》作為教師參考書,以支援教師正確認識《國安法》。縱使教育局向全港學校提供教師參考書,惟蔡老師擔心課堂缺乏與學生互動的機會,故此蔡老師以專題研習方式教授學生國安知識。他把學生分為二人一組,分別從十六個國安範疇中,選擇其中一個範疇作為題目,要求學生自行搜尋資料,進行「國安匯報」。蔡老師以「生物安全」範疇為例,有學生在開始時並不了解「生物安全」,但透過自行搜查,便得知新冠疫情、傳染病、實驗室等屬「生物安全」範疇,他期望學生藉活動增加對國安知識的印象,從而提升學習興趣。 由於目前出版商仍未提供相關教材,變相教師需自行預備教材,蔡老師擔心自己所設計的教材會被指內容不當,唯有依照教育局暫時所提供的資料教授學生。
教育局擬增設3個編外職位,即2個教育署助理署長職位、及1個首席教育主任職位,以推行國安教育及學校行政工作,並且定期派遣局方人員到校,監察校內國安教育執行情況。蔡老師認為局方做法增加教師壓力,擔心一旦教學過於「依書直說」,會被局方人員斥教學質素差,課堂氣氛沉悶;若自行舉辦太多活動,又憂慮會被局方人員指其教學方式,無法令學生學習正確國安知識,故局方派員監察校內國安教育執行做法,令蔡老師的教學壓力大增。本報就教育局派員到校視察國安教育執行一事詢問局方,當局書面回覆指,教育局會透過不同渠道,例如:學校探訪、及與學校日常接觸等,跟進個別學校落實相關措施的具體情況,並按需要提供支援。
國民教育捲土重來? 王偉傑:國民教育是國安教育的根
政府於2012年曾計劃將「德育及國民教育科」列為中、小學必修科,卻因課程指引備受爭議而宣佈擱置計劃,是次國安教育亦包含培養學生的國家觀念、認識國情以及國民身份認同,那麼兩者有甚麼分別?
香港未來教育協會評論部總監王偉傑認為,國民教育能培養香港人對國家的感情,是國安教育的「根」。他指,國安教育可令學生有行為上的轉變,讓他們知道是非黑白,但不代表心底裏認同,並強調國安教育最重要是讓學生有愛國思想,以及明白國家與香港的關係,以消除對國家的誤解,建立他們對國家的「根」。
王坦言,現時國安教育難有質素可言,因教師根據學校要求教授國安教育,學校則根據教育局的要求開辦國安教育,這種由上而下的模式難以令老師有教學動機,最後令國安教育淪為「交貨就算」。他補充,目前國安教育融入在不同科目中,令教學內容分散,失去國安教育的持續性,故國安教育必須獨立成科,由科主任扮演統籌角色。他提議,教育局可設立「愛國教師人才庫」,由教育局聚集並分派對國家有強烈感情的老師到各間學校,以統一方式和教材推動國安教育,令教學內容不會出現誤差。教育局書面回覆中提到,國家安全教育是國民教育的一部分,亦與《憲法》和《基本法》教育密不可分,並強調國安教育能幫助學生從小開始,循序漸進地認識國家歷史文化、《憲法》、《基本法》,以及國家安全概念,亦是學校教育應有之義。
《San Po Yan Magazine 新報人》
新報人(SPY)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生實驗報紙,以實踐新聞自由為原則;體現不趨附商業利益,不附從政治功利,只為專業學習的存在價值。
【2021立法會換屆選舉】工聯會取8席成第二大黨 吳秋北︰不應以「清一色」形容議會
職工盟解散後屬會孤立無援 留守工會各安本業自力更生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