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港聞

浸大發現新石珊瑚及海蛞蝓物種 邱建文:望培訓年輕人投身研究

香港浸會大學(下稱浸大)生物研究團隊今(25日)公布在香港水域發現一個新石珊瑚物種「大杯筒星珊瑚」,及兩個新海蛞蝓物種「褐帶背鰓海蛞蝓」和「食角孔珊瑚背鰓海蛞蝓」。浸大生物系教授邱建文指,這是相隔20年後,再次在香港水域發現新珊瑚物種。他又提到,現時研究海洋生態的人才較少,希望未來有更多年輕人投入研究。

新發現的新石珊瑚物種種「大杯筒星珊瑚」屬「筒星珊瑚屬」,與現有七個筒星珊瑚物種相比,新物種擁有最大及結構最複雜的珊瑚杯,目前在日本紀伊長島及珠海、深圳等水域都有發現。

「大杯筒星珊瑚」呈橙色,故常被稱為「太陽珊瑚」。

研究團隊成員之一的姚景峰指,新石珊瑚物種由形態學及DNA分析證實,未來會朝這兩個方法研究。

邱建文(右)及姚景峰(左)團隊發現三個新海洋物種

至於兩種新發現的海蛞蝓物種,「褐帶背鰓海蛞蝓」以及「食角孔珊瑚背鰓海蛞蝓」同屬「背鰓海蛞蝓屬」。兩者皆生長於1至4米深的淺水區域,分別以十字牡丹珊瑚及角孔珊瑚為食物。

「食角孔珊瑚背鰓海蛞蝓」可達3厘米長,其角突末端為白色。
褐帶背鰓海蛞蝓體積較小,身長約2至8毫米。

對於事隔20年再次在本港水域發現新物種,邱建文認為研究反映香港海洋生態具豐富多樣性。目前香港約有6000種海洋生物,佔中國水域記錄的四分之一。他亦稱,現時深入研究海洋生態及生物品種分類的人才較少,故希望政府能增撥資助及培訓年輕人投身海洋研究。

《San Po Yan Magazine 新報人》

新報人(SPY)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生實驗報紙,以實踐新聞自由為原則;體現不趨附商業利益,不附從政治功利,只為專業學習的存在價值。

留言

飛利浦睡眠呼吸機回收處理消極 事主苦等四個月仍無果

疫情下無家者增近兩成 機構促政府正視無家者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