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層組織今(26日)發佈劏房戶對過渡性房屋的意見調查,發現超過七成受訪者希望過渡性房屋租期能銜接至上樓。有劏房戶認為過渡期太短,兩年後未上到公屋又會搬回劏房,因此卻步。
約三成劏房戶無意申請過渡房屋 稱租金跟劏房差不多
關注基層住屋聯席於今年八月分別以網上問卷、家訪及街站形式進行調查,一共收回218份有效問卷,對象包括住在分間樓宇單位、混凝土板間房、天台建築物等不適切住房的市民。調查顯示,七成二受訪者希望過渡性房屋租期能銜接至他們上公屋,當中近六成稱兩年租住期太短。
關注基層住屋聯席成員鍾惠賢表示有劏房戶反映希望「住多一年得一年」以省掉部份租金。她認同租期兩年過短,指他們最後可能被逼返回劏房居住。
另外,三成八受訪者沒有興趣申請過渡性房屋,主要因為租住期太短(59.0%)、搬遷困難(21.3%)及大部份單位集中在九龍區(16.4%)。
無意申請過渡房屋的深水埗劏房戶李小姐(化名)說,兩年過渡期後能否上到公屋屬未知數,形容「過渡到一半又要搬返劏房、唔上唔落」。她又指,過渡性房屋租金與現時劏房差不多,「唯一唔同就係要搬兩次屋」,計算可能因搬遷費用而花費更多,因此覺得不划算。


近六成劏房戶輪候公屋時間逾四年或以上 籲增加房屋供應量
調查亦發現,三成受訪者稱輪候公屋時間超過六年或以上,比房屋委員會指出的平均輪候時間的5.8年長,當中亦有兩成九人已輪候四至五年。
以前住在粉嶺劏房的陳小姐(化名)現居南昌街過渡性房屋一年,說自己以非長者單人身份輪候公屋至今已有14年,覺得租期滿約時仍未能上公屋,甚至估計「50歲先上到車」,惟有打算一年後搬去深水埗劏房住。
關注基層住屋聯席調查員鄒偉雄指出可能因為2020/21年度公屋落成量僅有6,261伙,為十年來最低,遠遠落後房屋策略目標平均每年約三萬伙的建屋量。
他又指,超過九成劏房戶認為過渡性房屋專責小組在2020至2023年三年內提供15,000個過渡性房屋單位的目標不足以應付。組織表示現時已落成過渡房屋項目單位數量只有1,547個,稱與約22萬的劏屋戶人口對比是杯水車薪,呼籲政府增加傳統過渡房屋供應量及公屋興建量。


《San Po Yan Magazine 新報人》
新報人(SPY)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生實驗報紙,以實踐新聞自由為原則;體現不趨附商業利益,不附從政治功利,只為專業學習的存在價值。

從「同居」到「分居」:一對同志大學生的感情生活

消防處修例 市民9月1日起可自行裝火警偵測器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