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修例運動兩週年,新成立的學生組織「本土青年意志」舉行紀念活動,義賣反修例事件照片。組織成員坦言擔心活動會被當局打壓,又指在國安法下,害怕會有風險,但會堅持下去,形容他們「並沒有放棄的本錢」。
辦反修例紀念活動 為港人保留發聲空間
「本土青年意志」今日起,於深水埗Parallel Space,舉行名為「『走‧過』-七百三十日的六月九日」的修例運動紀念活動。活動以「歷史傳承」、「延續希望」和「集體行動」為主題,展示反修例運動期間的相片、聲音、影片,,同場義買獨立記者在運動期間拍攝的相片。「本土青年意志」召集人羅子維表示活動不單回望過去,更重要是,告訴港人仍然有不少人在不同範疇上堅持。
羅子維是中文大學三年級生,他與就讀浸會大學一年級的朱慧盈,以及理工大學一年級的張心怡,早前一同籌組成立「本土青年意志」 ,希望尋找空間繼續發聲。

支聯會六四紀念館早前因被查牌而關閉,三人坦言活動前也曾自我審查,確保當中並沒有敏感字句,強調又強調今次是義買活動,並不是展覽,若然被勒令關閉,亦有後備方案。發言人張心怡指:「我們很希望義賣活動能順利進行,亦希望為青年人、香港人保留發聲空間。」



國安法下成立新組織 曾想放棄但指「沒有本錢」
羅子維及另一發言人朱慧盈都曾參選學生會,指因各種打壓而最終退選。朱慧盈則是理大現任學生會成員,因理大圍城派明信片一事,正接受紀律聆訊。她表示這些事令他們明白,在制度內能做到的事有限,制度外則有更大空間,亦成為他們成立「本土青年意志」的主因。朱慧盈說,三人都曾希望透過參與學生會在社運上發聲,但指最終都受到不同打壓,形容是「痛苦將我們連結在一起」。
國安法實施後,泛民及本土派多人因初選案被捕及正還押,不少本土組織相繼解散,亦有人離開香港。朱慧盈指在這個時候仍選擇成立新組織,正正是希望能做到補位。張心怡補充,不應被國安法限制自己:「希望告訴其他人,仍然有一班人願意站出來,為香港發聲,希望告訴大家,在後國安法時代,仍然有一些事可以做、可以講。」他們均表示已有心理準備會承受一定風險,但仍會堅持,深信自己所做是正確的事。張心怡表示:「即使不能承受,也要承受,因為這是我們的選擇,即使我們很害怕,但這是我們應該做的事。」
反修例運動兩年過去,面對社運熱潮不再,加上種種挫折,張心怡及朱慧盈直言曾想過放棄,。張心怡說:「見到很多參與社運的朋友、流亡、坐監,他們不知甚麼時候會被釋放,這些事加起來,我認為我們沒有放棄的本錢。」
有評論認為在國安法下,本土派的生存空間已大不如前,但張心怡認為只要有人願意發聲,本土派就會後繼有人:「正正因為『本土』成為禁語,所以更要說出來,讓其他人知道,在後國安法時代,仍然可以講本土,仍然可以傳承本土思潮。」


《San Po Yan Magazine 新報人》
新報人(SPY)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生實驗報紙,以實踐新聞自由為原則;體現不趨附商業利益,不附從政治功利,只為專業學習的存在價值。

《頭條新聞》被裁定辱警司法覆核案 通訊局一方指處理投訴要考慮2019年社運背景

宋皇臺站、土瓜灣站揉合考古、藝術設計 顯示屏增車廂客量資訊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