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本港學校停課多個月,兒童身心發展受影響。有研究發現,疫情後本港小朋友專注力下降情況惡化,多動症症狀評分亦升了近一成,反映症狀有惡化。
疫情下學童專注力不足問題加劇
香港兒科醫學院研究團隊在去年第一波及第二波疫情期間訪問29,202個有2-12歲學童的家庭,結果顯示停課期間,小朋友專注力問題惡化,多動症症狀評分比疫情前上升7.5%,反映症狀嚴重程度加劇。港大醫學院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臨床副教授葉柏強醫生說,專注力不足的學童,根本無法上網課,疫情下令他們學業成績大倒退。
代表兒童情緒問題影響生活質素的評分,亦比往年下降約兩個百分點至76.79。醫生指有基層兒童個案,曾表示因家中缺乏口罩,被逼留在家中四至五個星期,導致情緒受困。
研究又顯示兒童問題亦都影響到本港家長精神壓力,指數達到49.38%,比疫情前上升超過兩個百分點,代表家長壓力上升。葉醫生解釋,兒童行為及情緒問題增加導致「家長嘅壓力臨近爆煲」。
肥胖兒童增、近視又加深
除了心理,疫情下兒童健康亦受影響。研究指去年肥胖兒童比例比前年增加2%,近視加深問題亦顯嚴重,尤其6歲近視兒童比例,由前幾年的單位數,升近20%兒童有近視。
研究團隊又統計過,去年4月文憑試及5月至7月局部復課期間,本港沒有學童確診個案。港大醫學院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名譽副教授關日華醫生認為研究證明學校並非感染新型肺炎的地方,香港兒科醫學院院長謝詠儀醫生強調9個月停課對小朋友是「很大的創傷、窒息」。
醫生︰有染病童康復後有後遺症
另外,關醫生指出,一般都認為兒童感染新型肺炎症狀看似輕微,但亦有個別嚴重個案。有康復患者被發現患有類川崎症,有出疹眼紅及心肌發炎的症狀,亦有患者出現長達7至8個月的溶血情況,現時仍未穩定,要靠抑制劑控制病情。
對於政府降低疫苗接種年齡至12歲,葉醫生建議政府可以安排學校外展接種計劃,或者學校組織到附近社區接種中心打針,並希望家長陪同小孩一同接種。
《San Po Yan Magazine 新報人》
新報人(SPY)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生實驗報紙,以實踐新聞自由為原則;體現不趨附商業利益,不附從政治功利,只為專業學習的存在價值。
疫下行山熱 莫以環境與安全為代價
5000元電子消費券七月接受登記 陳茂波籲接種疫苗助經濟復蘇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