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港聞

公大調查:劏房戶滿意居住環境 擔心搬過渡房屋搬遷費貴

公開大學與香港路得會共同研究劏房家庭對過渡性房屋的看法。

公開大學聯同香港路得會於去年研究劏房家庭對過渡性房屋的看法,發現三分之二受訪者滿意現時生活環境,認為有屋住已經是「恩賜」。他們又指過渡性房屋舟車勞頓,需要大筆搬遷費,又要為子女辦轉校等繁複手續。

十五戶受訪家庭中,有五戶來自深水埗。

研究團隊於去年十二月與十五戶分別住在北區、荃灣和深水埗的劏房住戶進行深度訪談,了解其居住狀況,及對過渡性房屋和理想家居的期望。十五戶受訪家庭均為三至四人家庭,居住在平均九十平方呎、月租三千至四千元的單位,已經輪候公屋三至七年。

研究結果顯示三分之二的受訪家庭視過渡性房屋為「上樓」的中途站,希望於過渡性房屋住至獲編配公屋,但負責調查的路得會青欣中心主任鄧國禧回應,「三年上樓」只是承諾,不排除過渡性房屋的住戶會有續租的情況。

鄧國禧指,過渡性房屋冀全面取締不合法劏房,並提供高私隱度,高衛生水平的房屋供市民居住。他又指過渡性房屋的租金不會高於綜援水平,並不高於家庭入息的百分之二十五,同時亦希望政府可以透過社會關愛基金資助劏房戶搬遷至過渡性房屋。

政府於二零一八年公布發展過渡性房屋項目,解決短期住屋問題,香港公開大學轄下的公共及社會政策研究中心與香港路德會社會服務處合作進行研究,了解劏房戶對過渡房屋的看法,希望為未來興建的過渡房屋提供建議。

香港公開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院長鄺志良表示,第一階段仍處於基本的資料搜集,故只有十五戶受訪家庭,第二、三階段會增加受訪對象及作更深入了解,希望能確切了解劏房戶的需要。

《San Po Yan Magazine 新報人》

新報人(SPY)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生實驗報紙,以實踐新聞自由為原則;體現不趨附商業利益,不附從政治功利,只為專業學習的存在價值。

留言

中大調查:僅兩成半有意接種疫苗 近六成人支持警察消防等強制接種

王丹:維園燭光熄滅人心不滅 港人要堅持不要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