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案採訪手記
- 記者:鄧澤旻、黃詠薇、鄧文滔、容倩文、張詩朗編輯:陸清暐
- 2021-03-10
《高山低谷》記者:鄧澤旻-連續多日上山拍攝「35+案」中各男被告
從前用這個視角看這群人,曾經是站在橫跨高士威道的天橋,距離是橋上、橋下,用的是廣角鏡頭。那時候低頭一看,一目了然。
今天用這個角度看這群人,站在荔枝角收押所對開的山上,跟山下的他們,隔著重重鐵網。用了長鏡頭聚焦過去,有時會模糊了。
從前在橋上俯瞰橋下,海報、旗海百花齊放;今天身處冷風凜冽的山上,山下顏色單調,啡綠成為主色調。
為了拍下每一個被告,熬過三天,體力透支了。回家看回拍攝到的成千上萬重覆又重覆的影像,再翻看首日提堂時的照片--被攝者拿著當日報章頭版,正是報道這宗案件,被告人數剛好給遮住了。「47」最初是一個讓人驚訝的數字,但幾天後已成為一個已知的常數吧!
-
《等》記者:黃詠薇-首日報道「35+案」的記者
「D16 in person」我聽見一把男聲從螢幕傳出,那一刻記者室很靜,大家都注視螢幕中那模糊的身影。身邊有行家突然大呼:「劉偉聰好嘢!」
2021年3月1日,是個需要耐性的一天。
那天是我第一次去法院,人生中不曾經歷如此漫長的等待。因為是第一次做法庭新聞,我早早做好資料搜集,排隊時把charge sheet翻來覆去。特意將稿件留空一段,我本打算寫保釋結果,但手錶的分針走過幾圈,我還是在等。
有行家告訴我:「阿妹,俾啲耐性,有排等。」
不知道為什麼想起幾年前,台灣手搖飲品剛剛在本地掀起熱潮,我與幾個朋友總是相約排隊買飲品。那時我感慨香港人真的很擅長等待,人龍再長,也無阻大家排隊的熱情。如今我仍在排隊,和許多香港人一起、為一個結果排隊。有人看小說、有人坐在便於折疊的凳子上、有人和前後左右的陌生人搭訕,興起時湊在一起痛罵時局。如果不看背景,或許以為他們在排什麼限量發售的商品。
不過確實是限量的,有人為那95分之1的公眾旁聽席徹夜排隊等候,也有人在西九龍裁判法院看日出。寫這段手記的時候,我只記住等待市民的百態。
稿件那段空白始終沒有被填滿,我是在等結果,但也可能是其他人等待的開始。
-
《卸下政治光環 其實他們都只是普通人而己》記者:鄧文滔-報道第二日「35+案」的記者
通過記者室內的直播畫面,看著一個又一個被告親自陳詞,令人想起他們往日於立法會會議廳雄辯滔滔的情境。不同的是,他們以往是於立法架構內,為自己心中的理念抗爭;但今時今日,他們只能於法律體制內,為自己能得到一刻自由,作最後掙扎。
被告們輪流訴說他們的背景和故事,有人談到家人時聲淚俱下,一直待在記者室的記者開始抽泣。這才讓人意識到,原來這些被告卸下「政治人物」的身分後,他們都跟你和我一樣,是一個普通人無異,是別人的兒子,丈夫和父親。
-
《用盡方法記錄 記者室內寂靜的默契》記者:容倩文-報道第四日「35+案」的記者
「47名民主派被控串謀顛覆案」聆訊第四天,法官表示將於當天宣佈保釋結果。一如既往,早上九時法院外,是約百人排隊的人龍,記者區放滿齊全裝備。適逢下起毛毛細雨、寒風陣陣,被告的家屬、律師隨時到法院,大家唯有在風雨中緊守這陣地。
記者室內人頭湧湧,椅子不夠坐。聆訊進行幾小時,有的行家站着聽,有的坐在地上寫。聆訊以直播形式,所有記者的目光只能聚焦在一部電視上。被告人數眾多,他們入庭後排成一行,鏡頭下顯得渺小又模糊,實在難以看清他們的表情及一舉一動,記者只好瞇起眼睛觀察各人的一舉一動,希望在這個小小電視機,能捕捉被告的神情和動作,再用文字表達,讓市民知道被告在庭上的一刻。
直播也有好處,就是聲音非常清晰,比在庭上聽可能更清楚。被告補充保釋陳詞時聲如洪鐘,單憑聲音也展現了他們的堅定。記者室全程寂靜,只有「滴滴答答」的打字聲,以及寫在紙上密密麻麻的字句。雖然大家各自工作,但相信都是希望,在各種限制中,令聆訊盡量浮現在讀者或觀眾眼前,記錄這重要的一刻。
-
《庭外眾生相》記者:張詩朗-報道第四日「35+案」的記者
當47人案提堂到第四天的時候,依然很多人在西九龍裁判法院外面等待。等待旁聽的市民,「隊尾」已經排到轉角位。
那天在庭外淋雨等待了將近五個小時,仍然不知道什麼時候結果出現,有一瞬間覺得聆訊像一場跑不完的馬拉松。
九點半的西九龍下著微微細雨,有市民輪流為一個拉奏小提琴的女士撐傘,一位男士離開,接着另一位女士走過來,三人彼此不認識。
十一點半的庭外,工作人員示意旁聽籌號已經派發完畢,不少市民依然在等候區冒雨等候,有市民向等候者遞送一把把黃色雨傘;有市民拿著幾瓶印著「香港」字眼的飲料,想要遞給坐在「橙色線」封鎖線外區域的記者。
偶爾群眾中傳來一句對著空氣叫罵的喊聲,可是沒言明在罵什麼人。聚集的市民時而喊著「香港人」,然後有人回應一句「加油」。在聚集的人群當中,再次聽到這句話,感覺很久違了。
什麼都變了,又似乎什麼都沒有變。
指導老師:林穎茵老師
《San Po Yan Magazine 新報人》
新報人(SPY)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生實驗報紙,以實踐新聞自由為原則;體現不趨附商業利益,不附從政治功利,只為專業學習的存在價值。

【復必泰疫苗開打 市民稱對疫苗有信心】

【35+初選案】高院裁定黃碧雲獲准保釋 伍健偉繼續還押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