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育彰是一個來自台灣的異鄉人,為了更好的工作機會,在2012年隻身來到香港。七年間,他見證了反國教、雨傘運動、旺角騷亂等大大小小的社會動盪⋯⋯但2019年的夏天不太一樣,急速升溫的反送中運動,讓他憶起年少的自己曾經也是「勇武派」,參與過香港特首口中的「暴動」,直面警棍與水炮車,亦深深理解何以示威者採取各種激烈行動。
然而,香港的示威,他從未主動參與,只因他認為香港的民主需要香港人自己爭取,正如台灣的民主一樣。
曾經的「勇武派」
2006年百萬人民倒扁運動,當年20歲的胡育彰半夜接到朋友電話,得知示威者在總統府前的凱道與警察起衝突,他便立刻和朋友開車從桃園前往台北加入抗爭,「整個街道像是戰場一樣,警察用警棍、盾牌、水炮車試圖驅散人群,示威者用棍棒、垃圾桶、標誌牌等還擊,甚至使用汽油彈攻擊警察防線,示威者整晚不睡,到處和警察打架抗爭。」胡育彰憶述當晚的警民衝突,一幕幕畫面仍然歷歷在目。
「香港警方把6月12日的反送中運動定性為暴動,但這不叫暴動,台灣的百萬人民倒扁運動才算暴動過,相差太遠了!」,提及香港近月發生的「反送中」運動,胡育彰眉頭一皺,「在台灣的暴動中,警察拿棍打示威者,人家就會拿棍打回來自衛。大家都會受傷,是正常不過的事,你不能期望打完人後,人家不反抗。」胡育彰感到無奈的是,在香港的概念裏,警察可用武力驅趕示威者,但當示威者反抗時,就會責罵示威者打警察。
胡育彰回想當年參與百萬人民倒扁運動時年少無知,沒確切思考運動背後的意義,只想打架鬧事,才跟著朋友衝擊警察。最近香港反送中運動,令胡育彰明白使用武力爭取民主自由是必不得已的事,就如台灣2014年抗爭成功的太陽花運動,同樣有衝突和破壞,不能說是和平抗爭。「面對獨裁政權,不用武力,和平示威能爭取到嗎?反送中運動中一百萬、二百萬、一百七十萬人和平集會,得到的是甚麼?政府零正面回應市民五大訴求。」
不願介入 但願伸出援手
「香港和台灣政治環境最大的分別在於香港政府不需向人民負責,因他不是由人民選出來的。」胡育彰表示台灣的政治環境雖然同樣混亂,但台灣有普選,台灣人可以用投票的方式去決定政府去留,「以太陽花運動為例,我們認為台灣與中國簽訂《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有問題,可以示威抗爭,甚至最後用投票的方式把國民黨政府換下來,台灣政府會怕激起民怨就不能做下去。」相反,胡育彰指出,香港政府不是由人民選出來,就算人民想換走都不能換,所以香港政府更不用理會人民意願。
在香港居住七年,胡育彰只去過2014年佔領旺角的現場,但不能說是參與,只是觀摩性質,「佔領旺角現場有點嘉年華會的感覺,缺少抗爭氛圍,很多人聚在一起,有人拿揚聲器發言,但普遍沒有準備面對警方清場的態度,沒有防備和戒心。」五年過去,他認為反送中的示威者進步了,不會再苦佔一個據點,而是每星期在不同地區示威。
近年中國政府強調「外國勢力」的影響,胡育彰雖然支持運動,但不希望直接介入而被標籖為「外國勢力」,「我認為這個活動(佔領旺角)很香港,不想被說『台灣人來指手畫腳』,所以不會特別參與。香港的民主自由要香港人自己爭取,才會是屬於香港人。」胡育彰表示大部分台灣人都不會自己介入香港民主運動,但若香港人要求援助,相信很多台灣人都願意幫手。
病態教育 窄小空間
那麼一個台灣人在香港生活又是甚麼滋味?「香港能提供好的工作機會,而非好的成長環境。」這是胡育彰在港生活七年後,為香港所下的註腳。七年前,他加盟香港迪士尼舞團,擔任巡遊表演舞者。他更在工作中認識在香港土身土長的妻子 ,在異鄉建立家庭,育有五歲的女兒以及剛出生的兒子。雖然胡育彰已居住香港多年,但考慮香港的教育制度和居住環境後,不希望子女在這種環境下成長,於是一早計劃待女兒幼稚園畢業後便舉家搬回台灣。
他認為香港教育制度是病態的,補習班、興趣班已成主流,彷彿不參加便會落後别人。平日女兒的功課更是超乎胡育彰想像,「香港學校的功課真的很難,幼稚園的功課已經包含小學一二年級的課程,要不斷超前,我覺得很辛苦。」雖然台灣同樣是填鴨形教育,但胡育彰表示不同之處在於台灣課程不會超前進度,三年級就學三年級的課程,不像香港學校,幼稚園的目標是要完成小學課程,小學的目標是要完成中學課程。
教育以外,還有土地問題。回想起七年前剛到埗,胡育彰在朋友三百尺的家暫住,兩房一廳的房子,他只能睡在客廳。「當時真的嚇到了,香港的房子怎麼這樣小!三百尺的房子在台灣應該是一房一廳的大套房,只會一個人住。」對胡育彰來說,在台灣只有念大學時才會體驗到租房子這回事,而且空間亦不會這麼小,「放大假回台灣,回到家突然覺得自己家的廁所很大,應該有五十尺吧!廁所裡有片空地的感覺,突然覺得台灣的房子很浪費空間。」
現時不少香港人都想移民,他認為多半是因爲民生問題,物價高、居住環境欠佳、欠缺社會福利,種種因素都令香港人萌生移民的意欲。「七年前來香港的確嚇了一跳,沒想過香港物價這麼貴,房屋空間這麼小。」胡育彰其實來香港第一年已經想回台灣,只是迪士尼的合約形式工作穩定,加上很快認識了妻子,才把離開的計劃延遲。
香港近年移民熱潮升溫,胡育彰身邊有不少香港人為移民而努力賺錢,他認為有能力的香港人都會選擇離開,「五百萬,在香港可以買到怎樣的房子?在台灣可能買到兩倍大的。既然用同一筆錢能買到或得到更多,為甚麼一定要留在香港?」胡育彰道出許多香港人的掙扎。
願當一輩子台灣人
胡育彰已在香港工作滿七年,被問及會否申請香港永久居留權,他沉思了一會,「應該會吧,就如印花收集完就會去換,不管那個東西是要或不要,是必需或是不需,反正是收集完了。」他認為台灣人拿香港護照的幫助不大,「台灣人去美國不用辦簽證,香港人去英國不用辦簽證,兩者方便程度差不多,對台灣人而言,沒有一定要申請香港永久居留權的必要。」
大部分台灣人即使擁有其他戶籍,他們始終會認同自己是台灣人,認為台灣是自己的家,以台灣為驕傲,胡育彰亦有着同樣的想法,「就算我永遠住在香港,我都只會是住在香港一輩子的台灣人。」胡育彰認為,即使拿了香港永久居留權,有雙戶籍,可以選擇做台灣人或香港人,但始終改變不了他是台灣人的客觀事實。「戶籍和地位可以改變,但根本性是甚麼地方的人就是甚麼人。」
《San Po Yan Magazine 新報人》
新報人(SPY)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生實驗報紙,以實踐新聞自由為原則;體現不趨附商業利益,不附從政治功利,只為專業學習的存在價值。
由廣彩到「港彩」 彩瓷訴說香港故事
跌打制度漸趨西化 傳統手法恐不復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