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雞公碗」,相信大家腦海中便會立刻浮現舊式麵檔使用的碗碟。其實公雞圖案的背後蘊含了一種擁有幾百年歷史的傳統工藝-廣州織金彩瓷,又稱「廣彩」。
粵東磁廠是香港碩果僅存的手繪瓷器廠,由中國大陸來到香港,至今已有91年歷史。它在迎合時代的同時,繼續堅守傳統,造就出獨一無二的「港彩」,更教出一位青年人,糅合傳統與現代,透過瓷器圖案講述一個又一個的香港故事。
中西合璧 獨一無二的「港彩」
「我爺爺、爸爸都沒有教我任何關於這行的知識,全都是靠自己看書、接觸客人、到博物館看展品去了解當中歷史。」一談起廣彩的歷史,粵東磁廠第三代傳人曹志雄先生侃侃而談。他解釋,廣彩是使用由江西景德鎮的白瓷來製作瓷器,再透過由廣州的彩瓷師傅加工、燒瓷、上色等工序而成為我們現在看到的廣彩。廣彩已有逾三百年歷史,因為得到外國青睞而成為了以前中國外銷的名產。

曹志雄指廣彩最具代表性的元素是「玫瑰花頭」,即是瓷器上栩栩如生的玫瑰。此外,每件瓷器上的圖案講求對稱,師傅會在作品空白位置畫滿金彩,又稱「織金」。以前的師傅以全人手畫圖,並讓徒弟進行人手上色,但隨著時代轉變,為追求效率及降低成本,師傅會先畫好構圖,之後以貼花紙或做膠印蓋的形式為瓷器印上圖案。這些圖案亦並非一成不變,深受香港中西糅合的文化所影響,「因為香港匯集了不同種族,很多客人要求我們在廣彩圖案中加入西方元素,例如聖誕樹,所以中西合璧的風格成就了港彩。 」曹志雄強調,「港彩」雖然在圖案風格上與廣彩不同,但用料、用色等要素仍遵從傳統,例如坊間有些工作坊在教導時會以樟腦油顏料作畫,粵東磁廠則堅持以水劑顏料作為顏料,就是為了保留傳統特色。

拆射時代 反思土地問題
現年23歲的魏德龍中三的時候,從介紹香港文化的節目中得知廣彩這一門手藝,便膽粗粗地到粵東磁廠拜師學藝,就這樣踏上了「港彩之路」。中學時候,他受當時天星碼頭及皇后碼頭的保育運動所影響,令他對「保育」概念有所了解,認為傳統廣彩文化需要被保育,這亦是其中一個驅使他去學習廣彩的原因。
魏德龍認為,由廣彩發展到「港彩」,體現了香港人「執生」精神。廣彩因應時代變遷及客人需要而改變圖案風格,慢慢發展成為今天獨特的「港彩」,衍生出更多樣的風格,例如加入西方風格的圖案,設計亦不再密密麻麻,採用「留白」設計,成為獨一無二的「港彩」。相比起廣彩,他認為「港彩」在畫法上比傳統廣彩更為精細。他曾與廣州當地師傅交流,他感覺他們更重視商業回報而非作品本身,未能在所有工序上做到一絲不苟。他指,「港彩」是多變的,會隨時代變化而有所不同,而且具有時代感。相反廣州仍沿用傳統風格,沒有太大變化。

「其實香港都有很多故事,為何我們不可以把這些文化、集體回憶放進作品中?」魏德龍不單是只根據傳統去設計作品,本土獨有的文化、當代社會問題,都是靈感泉源。他最深刻的作品是一個印有太平戰船圖案的瓷器,是他中六時的作品,在長洲太平清醮時售賣。他希望作品可以令人思考甚麼是「太平」,帶出在「搶包山」背後太平清醮的真正意義。除此之外,他亦曾把公屋圖則放進「港彩」中,希望可以讓香港人去反思城市空間的問題,「香港居住空間很有限,而碗碟可作畫的室間同樣有限,所以我就把圖則畫在瓷器上,去展現窄小空間。」
斷絕之處 尋覓生機
雖說創新有助傳承,但廣彩文化可能終有一天消失,師傅又會否感到失望?曹志雄回答:「沒有甚麼失不失望,始終每個行業都會有興盛衰落的時候。」他指粵東磁廠的師傅「來者不拒」,只要有人想學就一定會教。他說,學好廣彩最重要是恆心,老一輩學習廣彩是為了糊口,所以不斷認真地反覆練習。相反,如今年青一代對待工藝的態度已截然不同,多是當作興趣,很多前來學習的年輕人都放棄了。時代轉變令這一門手藝掙不了錢,工廠方面都支付不了高工資去吸引年輕人入行,曹笑言,「做保安比畫廣彩工資更高,而且更舒服」,環境令這門手藝衰落,他們總需接受。雖然如此,但現在工廠運作仍可維持,靠的就是剩下的幾名老師傅。曹志雄徐徐說道,「幸好這個地方(工廠)是買下來的,免去了租金壓力,得以維持運作。」
魏德龍亦慨嘆,「其實年輕一代是有責任去學習這些文化,並傳承下去。如果我們不去學的話,這些文化遺產會消失。」他的初心就是繼續學習,盡他所能保存廣彩文化。他笑言師傅曾勸籲他不要把廣彩當作職業 ,因為這行業已逐漸式微,收入不穩定,支出又高,把它當作興趣已經算是承傳的一種。對於收入不高的問題,他指現時並沒有在這一方面考慮這麼多,反而會繼續努力專注傳承廣彩文化。他舉例指,如今瓷器已很少出現在日常生活中,不少餐廳都把瓷器換為膠製餐具,但他會繼續努力去堅持,可以做多久就做多久 ,希望可以令更多香港人了解這種本土工藝。

是因為他認為浪花多變兼具時代感,能配合「港彩」的特色。
目前他以「林斷山明」 的身份在道風山基督教叢林擔任駐場藝術家,繼續傳承廣彩。「林斷山明」出自蘇軾的《鷓鴣天》,意思是人行到樹林斷絕處,必會發現一座座高聳而立的山嶺。在魏德龍眼中,傳承絕非墨守成規,而是透過傳統呼應時代脈動。傳承在斷絕之處,必會找到一片精彩的新天地。
《San Po Yan Magazine 新報人》
新報人(SPY)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生實驗報紙,以實踐新聞自由為原則;體現不趨附商業利益,不附從政治功利,只為專業學習的存在價值。

補習中介核實寬鬆 導師易虛報學歷

居港台灣人看反送中 見證香港動盪與不安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