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專題

性別議題童書惹爭議 圖書館閉架準則不明

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公共圖書館 宣言》列出,圖書館的藏書及服務不應受任何思想審查影響,並應向市民提供多元化館藏。惟早前有組織投訴,不滿公共圖書館館藏中包括同性戀和跨性別議題的童書,擔憂影響兒童性向,故康文署決定將公共圖書館內,10本涉及性別議題的兒童書籍納入閉架書庫,引起社會熱議。有議員批評,康文署面對同類型投訴時處理手法不一,且圖書館書籍的上、下架僅由署方決定,篩選準則不明,或窒礙資訊流通。

閉架童書倡包容性小眾 投訴者憂影響性向

性傾向條例家校關注組數月前去信民政事務局,投訴公共圖書館的兒童圖書館館藏中,包含同性戀和跨性別意識的童書,最終館藏發展會議決定將涉事書籍存於閉架書庫,市民須到櫃檯向職員索取方可借閱。關注組召集人黃偉明指,童書中的同性戀意識屬「爭議性意識」,不應在兒童圖書館內出現,又指相關童書內容偏頗,有美化之嫌,認為童書中對性小眾態度正面的圖畫, 會「直接進入他們(兒童)的潛意識裏面」,影響兒童的性向,或令兒童支持同性戀者或跨性別人士。

黃偉明稱,他並非抗拒有關性別議題的兒童教育,惟無法認同該 10 本童書的信息。黃以另一本講述同性戀家庭的網上讀物《雙母孩兒》為例,稱該故事描寫兒 童在同性戀家庭中長大的困惑,描述較中肯,屬「正確 教育」。記者翻查資料,發現《雙母孩兒》一書,描繪了主角在兩位女同志的撫養下,因欠缺父愛而感到焦慮的情況。

是次圖書館閉架事件中,涉事的 10 本童書均與同性戀或跨性別議題有關,並講述主角如何接納性小眾,或屬性小眾的主角如何克服障礙,鼓勵讀者包容不同性取向的人和多元家庭。以《The Boy in the Dress》 為例,故事講述主角 Dennis 在單親家庭中長大,其父親發現主角喜以女裝打扮後所發生的衝突。

平權組織:內容描述客觀 投訴者思想封閉

宣揚性別與性傾向平等的女角平權協作組,於涉事童書被閉架後,在社交媒體發起「#readnolimit」運動,呼籲支持多元閱讀自由。組織幹事張文意指出,納入閉架的 10 本圖書僅客觀描述社會上存在的多元家庭,並沒有提及性別平權運動,已較外國同樣題材的童書保守。張形容投訴者思想封閉,只允許以異性戀為中心的書籍出現在兒童圖書館內,剝奪其他人閱讀相關書籍的權利。她又批評害怕兒童閱讀相關書籍後,會改變性取向的想法荒謬,舉例指「(兒童)不會因為閱讀『金田 一』而殺人」。她又建議家長可在兒童閱讀時從旁指導, 但非禁止所有兒童閱讀相關書籍。

議員斥資訊封鎖 憂傷害性小眾兒童

記者帶同其中兩本被閉架的童書到書展請家長閱讀,包括敘述兩隻雄性企鵝撫養小企鵝的《一家三口》,和探討跨性別議題的《Introducing Teddy》。羅先生的兒子正就讀小一,他認為書籍內容無傷大雅,雖然兒子未必理解當中涉及性別議題的內容,但相信可引導他思考,故無須閉架。另一位家長陳女士則認為有關書籍的內容「不正確」,直言只能夠接受由一男一女組成的家庭,又認為成年後才接觸同性戀議題比較適合,故不會讓正就讀中一的女兒閱讀該書。

立法會議員陳志全擔心,閉架可能令性小眾兒童心靈受創。他指,兒童愈早知道社會接納他們的性向,將有利其心智發展,「他們的恐懼、罪疚感都會因此而減 少......亦會敢於與家長討論。」陳志全形容政府的做法封鎖性小眾相關資訊,並暗示性小眾兒童的性傾向不適宜公開,令他們感到自責或自卑。

閉架準則不明 諮詢委員會職能被動

過往公共圖書館一般會將較少讀者使用的舊圖書館資料或複本納入閉架書庫。身兼公共圖書館諮詢委員會委員的立法會議員鄺俊宇認為,署方沒有明確準則決定甚麼書籍會閉架,屢以主觀判斷作準,如於 2014 年,署方曾接獲同類型投訴,指館藏出現描述同性戀家庭的書籍《Daddy, Papa, and Me》 和《Mommy, Mama, and Me》,當時署方並未將書籍下架或閉架;早前處理性別議題書展的投訴時,署方亦堅持館藏應多元化而未有屈服,反觀是次卻將童書閉架,做法前後矛盾,令人難以信服。

鄺俊宇指,公共圖書館諮詢委員會曾就「延長開放圖書館時間」、「丟棄館藏準則」等議題給予意見,但沒有權力左右康文署的決策,如公共圖書館購入書籍、 上架或下架等事宜均由康文署負責,諮詢委員會只能待康文署或圖書館官員主動匯報,才能插手處理,缺乏「由 下而上」的監管機構,故對康文署是次處理手法無從監管。

本報曾就閉架事件向民政事務局及康文署,查詢公共圖書館篩選童書的條件,當局回應指,公共圖書館致力維護資訊自由的原則,不會利用館藏宣揚特定信念或觀點,而由於事件已進入司法程序,現階段不便作出評論。

被閉架書籍

  • 《Daddy, Papa, and me》
    講述男同性戀家庭中,小朋友與兩位父親一同生活的故事。
  • 《Mommy, Mama, and me》
    講述女同性戀家庭中,小朋友與兩位母親一同生活的故事。
  • 《一家三口》
    講述兩隻雄性企鵝 Roy 和 Silo,在動物園孵化一顆企鵝蛋的故事。

館方處理手法:館藏發展會議重新審視書籍的內容,經詳細討論後,議決將這 3 本兒童圖書以閉架形式在圖書館流通。

  • 《Molly's Family》
    講述主角 Molly 在女同性戀家庭成長時,在學校遇到的困惑。
  • 《The Family Book》
    介紹不同家庭的構成,並鼓勵兒童尊重、包容所有家庭。
  • 《Introducing Teddy》
    講述主角 Thomas 對自己的跨性別身分感到困惑,最後得到朋友的支持。
  • 《The Boy in the Dress》
    講述主角 Dennis 在單親家庭中長大,其父親發現他喜以女性形象打扮後所發生的衝突。
  • 《Milly, Molly and Different Dads》
    講述主角 Sophie 在學校裏,學習到每個家庭的父親有著都不一樣的故事。
  • 《Annie on My Mind》
    講述女主角 Liza 在遇到 Annie 後,對她產生愛慕之情的故事。《Good Moon Rising》 講述兩個女同性戀主角相愛,並抗衡生活中對她們的恐同行為。

館方處理手法:館藏發展會議認為此七本書籍內容中性,並沒有渲染或宣揚同性戀與同性婚姻。然而,館藏發展會議以「理解不同讀者對有關書籍的關注」及 「確保兒童在閱讀時得到適當引導」為由,議決同樣將此 7 本書籍存放於閉架。

資料來源:Amazon 、康文署

《San Po Yan Magazine 新報人》

新報人(SPY)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生實驗報紙,以實踐新聞自由為原則;體現不趨附商業利益,不附從政治功利,只為專業學習的存在價值。

留言

新興煙草產品缺乏規管 網絡買賣私煙墮法網

九成半走失家貓無晶片 認領尋獲難度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