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指定專業/界別課程資助計劃資助計劃宣傳不足 欠多元化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在剛公佈的2016/17財政預算案中提到「指定專業/界別課程資助計劃」(SSSDP「資助計劃」)會維持往年的注資金額。計劃於去年度的財政預算案擬2015/16學年起試行,資助每屆1000名學生修讀選定的自資學士學位課程,當中涉及九億六千萬元 ,惠及3屆學生。計劃期望可提供經濟誘因予學生報讀自資院校的課程,包括4至7萬元學費資助,惟部分學生認為計劃宣傳不足,不清楚計劃內容。

記者、攝影:鍾卓瑜   編輯:彭忻

 

宣傳不足 難知計劃內容

就讀珠海學院建築(榮譽)學士課程的梁同學是計劃的受惠者之一。他表示在填寫大學聯合招生辦法意願表前只靠中學派發的小冊子及網上資料來了解計劃內容,政府及自資院校並無任何宣傳。教育局回應指「自資專上教育資訊平台」已設立專題網頁,而政府亦積極參與升學講座,如大學聯合招生處及香港輔導教師協會舉辦的升學講座,以講解及推廣計劃。由於SSSDP資助計劃課程未有往年聯招收生成績作參考,學生應仔細留意課程細則。梁同學認為政府不應把宣傳的責任推卸予中學,建議自資院校調派人手到中學講解。

 

計劃或有助提升教學質素

香港公開大學護理及健康學部助理教授丘瑞如指自計劃推行半年,報讀護理及健康學系和詢問課程資訊的人數亦有增加。她坦言計劃推出後,公開大學向護理學系投放了更多資源讓他們可以作多元化發展,不但可增聘專才,更可以購入更多實驗室措施,讓教學質素得以提升。丘瑞如認為計劃只實行了半年難以評核不足之處,但現階段對計劃的成效感滿意。 

 

短期成效高  長期成效低 

計劃中,學費由7至11萬減到2至4萬,金額比傳統的資助學士學位課程低,而於去年度的聯招當中,亦有約一萬一千名學生把資助課程放在首三志願內,競爭940個資助學額,平均為12名學生競爭一個學位。關注學童發展權利聯席的青年組織幹事黎韻瑤同意計劃能減輕學生的經濟負擔,但只限短期效益。她認為政府應增加資助學位數目及提供支援予資助計劃,如降低申請門檻,令更多學生可受惠。

  

她認為計劃內的課程欠多元化,原有計劃多包括傳統學科如護理、建築及旅遊,當局應增加其他市場需求較高的課程如土木工程及設計等科目的課程比率。而自資學院於計劃推行後調高學費亦會令教育變得商品化,因其可自由釐定學費,不作解釋,使學費價格浮動不一,每年均有盈利。故她質疑自資院校是否透過辦學而賺錢,「其實自資課程政府沒有任何監管,過往學費可加至最多50%」,她建議政府應監管自資院校,清楚列明學費內容,以免濫收學費。教育局回應指會要求自資院校參考其他受政府資助的同類課程的學費再調整學費。如增加學費是為了提升獲資助課程的教學質素,院校需要提供足夠的理據,例如增加資深教學人員、提升師生比例、改善教學設備及增加支援人員等予教育局審批。

PangYan_ChungCheukYu_7_web
關注學童發展權利聯席的青年組織幹事黎韻瑤指計劃所包含的課程均符合市場所需,但現有課程欠多元化。 (受訪者提供)

 

 

《San Po Yan Magazine 新報人》

新報人(SPY)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生實驗報紙,以實踐新聞自由為原則;體現不趨附商業利益,不附從政治功利,只為專業學習的存在價值。

留言

居屋逆按揭欠誘因 僅4人申請

減稅惠中產 三糧變雙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