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網容易守業難 新網媒各施其謀
- 2014-11-13
當《主埸新聞》的創辦人-蔡東豪突然宣佈結束營運網站,一時間,全城議論紛紛。有人認為《主場》不堪政治壓力而選擇消失,有人心痛珍貴文章被全數刪除。然而,《主埸新聞》的結束,是揭示了新網絡媒體所需面對的營運問題。近年新網媒大量湧現,成為市民接收時事資訊的另一主要途徑,對網媒而言,最重要是如何能夠持續經營。現時較為人熟悉的新網媒,大多都入不敷支,部份僅能達至收支平衡,但它們普遍對前景樂觀。
網絡媒體名稱 | 成立年份 | 現時收入來源 | 每月收入 | 每月支出 |
獨立媒體 | 2004 | 捐款 | 約3萬 | 約7萬 |
輔仁媒體 | 2012 | 廣告費 | 約2-3萬 | 約2-3萬 |
熱血時報 | 2012 | 售賣原創產品、舞台演出、廣告費、課金計劃# | 約15-16萬 | 約15-16萬 |
852郵報 | 2013 | 捐款、廣告費 | 約10萬 | 約30萬 |
D100 | 2012 | 捐款、收費內容 | 約100萬 | 約200萬 |
#課金計劃:市民可自由贊助個別博客或主持,熱血時報會從中抽取30%作行政及製作費用
(資料來源:受訪者及媒體官網)
網絡運作模式相異
目前網絡媒體的資金來源主要可分為三類:捐款、收費內容或廣告費。部份媒體如《獨立媒體》、《852郵報》及《D100》,均接受市民捐款;《輔仁媒體》的收入全數來自廣告費;《熱血時報》收入來源較多元化,其中包括售賣原創產品及舞台演出,佔總收入近6成。
部份新網絡媒體的收支概況
雖然大眾已習慣利用網媒接收主流媒體以外的信息,但由於其發展尚處於摸索階段,營運資金自然較緊絀。不少新網絡媒體如《熱血時報》、《852郵報》、《輔仁媒體》及《D100》認為要有效持續營運,必須以商業模式運作。「我們不想依賴民眾的捐款來經營媒體,這樣反限制了媒體發展,因他們會對該新媒體有更高的道德標準。」《熱血時報》創辦人黃洋達認為要市民明白及認同其理念,首先得用有趣的表達手法來吸引他們。例如熱血時報的網台節目內容會涉獵不同範疇來迎合更多聽眾。以商業模式運作,好處是增加新網絡媒體內容多樣性,及廣告收入。
《852郵報》總編輯袁耀清也指若要增加網站人流,內容一定要夠吸引。《852郵報》網站的文章以新聞分析為主,員工陳珏明透露公司曾要求他們「寫點娛樂新聞分析文章也無妨」,為的就是擴闊讀者層。袁表示,若要保證網媒能經營下去,廣告費是其一主要因素,只要廣告商見該媒體瀏覽人數多,自然?加廣告費。他現時正與《主場新聞》前廣告中介公司洽商,預計廣告費由下年第四季開始,每月可帶來15-20萬收益。
然而,由2004成立至今逾十年的獨立媒體仍堅持以市民小額捐助為主要收入。助理編輯及項目幹事劉軒指《獨媒》著重公民記者的理念,想過以商業模式運作來經營媒體,認為引入廣告後可能會限制了發表的內容。但她承認收入確實不足,故今年嘗試申請外國機構的資助。
嘗多方面發展 擴闊財源
有指政治因素導致「主場之死」,《D100》創辦人之一何國輝則表示其錯誤營運策略才是主要「死因」。何指出,若持續經營新網媒,不能像《主場》般依靠單一主要財源。
《D100》現時每月赤字約為100萬元,何坦言需積極發掘不同財源,才有望增加收入。《D100》正與一間澳洲的社交媒體公司合作,未來會研究及分析媒體數據,然後把報告出售給相關客戶;另外亦將開辦收費培訓課程,教授操作影音器材等技巧,何期望一系列措施能增加公司收入,減少赤字。
《852郵報》袁耀清亦指政治因素非新媒體面對的主要挑戰,相反資訊發佈的自由度比傳統媒體更大。袁表示為了擴闊財政來源,將會進行不同計劃。其一是在下年年初舉辦定期收費講座,透過媒體和讀者互動加強兩者聯繫。
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馮應謙指出,普遍大型廣告商仍傾向在傳統媒體如電視台「落廣告」。「廣告商已有既定的落廣告模式,現時新網媒的影響力,並不足以說服他們要在其媒體大灑金錢。」新網絡媒體發展未成熟,馮預料媒體要經歷一段長時間營運,建立相當影響力,始能誘使廣告商在其平台宣傳,到時才有望收入能超越開支。
信報前員工:?後悔加入新網媒
《信報》前員工丘偉華本負責通識版,公司人事變動,毅然跟隨前副總編輯袁耀清到其創辦的《852郵報》,現職編輯主任,工資沒變,工時卻大幅加長。
「在現今社會氣氛下,傳統媒體的限制只會愈來愈多;相反新媒體具很高自由度。」丘指自己並非聖人,加入新媒體並非只為宣揚崇高的理念而不顧生計,但嘆息傳統媒體的表現已大不如前。他指回歸前不少報紙無論在突發新聞或揭發社會問題上的表現均不俗,後來因政治氣氛轉變而趨向建制保守。丘表示自己在傳統媒體中看不到發展機會,便嘗試加入新媒體,希望作更多深入報導。
另一位前員工陳珏明笑言舊公司的工作環境明顯較舒適方便:「以前負責紀曉風版面,五天工作,現在每天打稿至零晨時分;以前只需做好記者本分,現在換燈膽等鎖碎事務也得自己動手。」陳覺得雖然辛苦,但對新網絡媒體的發展抱有憧憬。
外界認為網媒未得政府正式認可,在搜集資料上有一定難度,公信力也較低。陳卻不以為然:「例如近年政府所謂的吹風會,只重交代而不多容許同場記者質詢,到場與否的作用不大。」但他指《852郵報》現時人力財力均有限,只能集中做新聞分析,期望日後有更多資源派遣記者出外採訪。
《San Po Yan Magazine 新報人》
新報人(SPY)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生實驗報紙,以實踐新聞自由為原則;體現不趨附商業利益,不附從政治功利,只為專業學習的存在價值。
學運史
學海揚帆 赤航仔新出路
留言